點擊上方藍字關注「嚴肅音樂科普」,古典音樂八卦,流行音樂考據,音樂圈好玩兒的事兒,你都該知道。
每當此刻,題主總會想起那首童年時常聽父母哼唱的那首《祈禱》。
《祈禱》翻唱自日本歌曲《竹田の子守唄》,由翁炳榮作詞,中文原唱是詞作者的女兒翁麗倩。如果對這兩個名字不熟悉,《正大綜藝》主題曲也是這對父女的傑作。「愛是正大無私的奉獻……」好了暴露年齡了。
《祈禱》在中文世界被多次翻唱,其中最廣為流傳的是王傑和王韻嬋的版本,當時的流行程度很難考證,但這首歌的傳唱度可以通過當時在電臺以及現在在KTV的超高點唱率得到側面考證。
▍悲傷的日本原曲
沒錯,這首歌也是翻唱自日本歌曲。日本歌壇養活半個臺灣歌壇之言果然不虛。
這首《竹田の子守唄》的日本原唱(實際上這種流傳的民謠不能稱之為原唱,只是最早的成名演唱者)是日本歌手山本潤子,1969年山本潤子的「赤い鳥」民謠組合在在第三屆「山葉·輕音樂競賽」全國大會上憑演唱《竹田の子守唄》獲得最優秀獎。
1971年這首歌製作成單曲大火,之後一直被很多影視動漫作品引用過,包括電影《東京假期》、動漫《藥師寺涼子的奇怪事件簿》、英劇《倫敦間諜》等等。
翁炳榮填寫的中文版的歌詞,內容是期待世界和平消除貧困的,但日文版的歌詞卻更加傷感悲苦,因為這首歌實際上講述的是日本一個被歧視的悲慘群體——部落民。
部落民分散於日本各地,曾聚居著從事屠宰、喪葬等「不潔」行業的「賤民」。進入現代社會之後,這些職業逐漸變形或幾近消失。但普通日本人對「賤民」後代以及賤民部落所在的地區,仍抱有根深蒂固的歧視。位於京都市伏見區的竹田就曾是眾多被歧視部落的所在地之一。
也正是因為這首日本原曲觸及了日本的社會敏感問題,引發了官方的審查,直到90年代後才逐步解禁。
▍王傑的巔峰時期
這首《祈禱》發行於1993年,當時正是王傑最當紅的時期。
1987年發行首張專輯《一場遊戲一場夢》,獲得臺灣排行榜冠軍達半年之久。1988年第二張專輯《忘了你忘了我》,成為當年十大暢銷唱片冠軍, 主打歌《忘了你,忘了我》、《讓我永遠愛你》及與葉歡合唱的《你是我胸口永遠的痛》亦在臺灣、新加坡、馬來西亞各音樂排行榜上蟬聯數周冠軍……
作為飛碟唱片的一哥,王傑當仁不讓地參與了小師妹王韻嬋的伴唱。當時不僅是王傑人氣的巔峰,也是嗓音機能的巔峰。
這首《祈禱》是少見的男女聲合唱中同key的歌曲。王傑的聲音本身清澈高亢,雖然很高但很紮實,在這首歌中完全使用了真聲,不會給人太飄渺的感覺。
再加上讀書時期老師的訓練,使他的音色帶有了小提琴的特點,尤其是轉音和尾音,與小提琴的泣音和drop pitch很相似,這就無形中會加強歌唱中如泣如訴的感情,使聽眾更容易理解和陷入歌曲本身的感情設定中。
▍王韻嬋的驚鴻一瞥
相比王傑的大名鼎鼎,這首歌中的王韻嬋則讓人陌生很多。
王韻嬋1992年出道,當時才15歲,是飛碟唱片力推的偶像歌手,以清純亮麗為特色進行包裝。
1993年推出了第一張個人專輯《明天》,銷量還是很不錯的,馬上又推出第二張專輯《祈禱》,銷量繼續大增,期間還參加的臺灣的很多娛樂節目,王韻嬋的事業達到的最高峰。
1995年,王韻嬋離開了飛碟唱片,加盟了現代派唱片並很快推出了第三張個人專輯《嬋說》。
可惜離開了飛碟那幫實力雄厚的製作班底,《嬋說》無論從製作水平、歌曲水平到宣傳力度都無法和前兩張專輯相提並論,而且王韻嬋的形象和風格也由於公司的要求和歌曲的狀況發生了重大變化,多了很多成熟女人的味道,為此也受到了很多嬋絲的抵制,最終《嬋說》銷量慘澹。
1996年,不甘心失敗的現代派唱片又推出了王韻嬋的第四張個人專輯《需要》,結果銷量比《嬋說》還要慘。1997年,現代派唱片公司倒閉,王韻嬋也到了上大學的年齡。再後來,就是去美國讀書並定居,一切都很悄然。
▍飛碟唱片的隕落
這首《祈禱》推出之際,正值王傑和王韻嬋所屬的飛碟唱片最後的黃金時代。
飛碟唱片,臺灣華納唱片的前身,與滾石唱片、寶麗金唱片並列八十年代三大唱片公司。
1982年12月,原任職於滾石唱片的吳楚楚和彭國華由於跟滾石公司的經營理念不合,在離開滾石唱片之後一起成立了「飛碟企業有限公司」(英文:UFO Group Co., Ltd.),以「飛碟唱片」(英文:UFO Record)品牌營運。之所以取名叫飛碟,就是為了影射滾石——「地有滾石,天有飛碟」之意。
1983年,飛碟推出的蘇芮首張同名專輯獲得市場驚人迴響,不僅捧紅了蘇芮,也為飛碟唱片奠下日後蓬勃發展的基礎。
1982年,臺灣民歌教父級人物吳楚楚創立了飛碟。創建初期,就找到了蔡琴,蘇芮等超級後來飛碟唱片公司相繼推出王傑、小虎隊、張雨生、鄭智化、溫兆倫、郭富城、葉倩文、蔡琴、姜育恆、王韻蟬等一批實力偶像派歌手。
陳樂融,陳志遠,陳大力、陳秀男,再加上一個李子恆組成了強大的創作團隊創作出了大量我們現在都耳熟能詳的歌曲, 當時在臺灣可以和飛碟抗衡的,就只有滾石和寶麗金了。
90年代,國際唱片巨頭日益重視華語唱片市場,掀起一輪併購潮,華納、環球、BMG、百代、索尼五大國際唱片巨頭稱霸華語,除滾石之外,有影響力的本土唱片公司悉數淪陷,飛碟也沒有逃脫被收購的結局。
臺灣飛碟與香港華納歷來交好,相互幫襯互為對方歌手代理本土發片,從80年代起,兩家的歌手就有「交換生」的革命友誼。1992年,華納控股飛碟,翌年完全收購。
飛碟被華納吞併之後,起初還保持飛碟的廠牌和製作團隊運營,此後改為華納飛碟。1995年,原飛碟三巨頭之一的彭國華帶領大部分骨幹出走,成立豐華唱片。
為了安撫人心,華納飛碟打造群星曲目《相親相愛》,歌曲推出沒多久,這首歌的詞曲創作者陳樂融和陳耀川就跑到豐華投奔了彭國華。
人事動蕩導致歌手紛紛離槽,華納飛碟最窘時只有香港來的鄭秀文和郭富城苦撐大局,最終,華納抹掉飛碟二字。曾經兵強馬壯、叱吒樂壇的飛碟唱片正式退出歷史舞臺。
在各種音樂App中,這首歌的評論都是一個大型許願池。願這首雋永如詩的歌曲能帶給所有聽歌者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