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個稚嫩的聲音訴說「留守兒童的夢想」,讓來自惠州市惠城區全區各校的少先隊輔導員們感動不已。日前,惠城區「我是小小夢想家」少先隊主題隊會活動在水口文華學校舉行,該校師生、家長代表以及來自全區各校的少先隊輔導員們觀摩了活動。這是惠城區「向上向善 紅領巾相約中國夢」系列活動之一,旨在以少先隊工作為抓手,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培育向上向善美德少年。
留守兒童將夢想畫在扇子上。來源:東江時報
創意 把夢想畫在扇子上
「我的夢想,是成為一名老師,瞧,我把夢想畫在扇子上了。」「我的夢想是成為一名舞蹈家,我也把夢想畫在扇子上。」活動一開始,水口文華學校五(3)班的同學們紛紛向臺下展示他們手中的宮扇,扇面上畫著各自的夢想:有的畫著一個指著黑板講課的老師,有的畫著威風凜凜的警察,有的畫著手拿聽診器的醫生,還有手拿麥克風高歌的自己……
這是該校前不久組織四到六年級同學們進行「我是小小夢想家」繪畫比賽的成果。同學們一展繪畫才能,將對未來的期望勾勒在扇面上,然後細心塗上顏色,保存起來。在此次主題隊會上,五(3)班的同學們拿出了珍藏的「夢想扇」,分享自己的夢想。這一新鮮創意,讓眾人眼前一亮。
惠城區舉行「我是小小夢想家」少先隊主題隊會活動。來源:東江時報
感人 留守兒童說夢想
「我叫陳焱,來自安徽,我的爸爸是一名保安,每天我們沉睡夢鄉的時候,他都在守護家家戶戶的安全。由於長期作息顛倒,他生病去世了。我的夢想是成為一名醫生,讓每個孩子都有完整的家,不會有失去親人的痛苦。」
「我叫林偉媛,來自廣東,我的爸爸是一名農民工,每天在工地上日曬雨淋。有的人瞧不起農民工,但我覺得他是最了不起的人,靠自己的雙手給了我一個溫暖的家。我的夢想是成為有用之人,讓父母過上幸福的生活。」
「我叫吳欣,來自湖南,我的爸爸是一個殘疾人,但他有一門好手藝——補鞋子,每天在街頭為別人補鞋。我的夢想是成為魔術師,讓全世界殘疾人擁有健全的身體。」
在輕柔的音樂聲中,5個孩子娓娓訴說著自己的夢想。他們有的是外來工子女,有的來自本地,共同點是父母都因為打工不能陪在他們身邊。這個環節名叫「留守兒童說夢想」,孩子們的真實經歷和真情實感,讓輔導員們溼了眼眶。
這5個孩子是該校學生的縮影。東時記者了解到,該校約2400名學生中,90%左右是外來工子女和留守兒童。讓他們能夠健康快樂成長,是該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和特色亮點。
「我來自廣東,我的爸爸是一名農民工,我覺得他很了不起。我的夢想是成為有用之才,讓父母過上幸福生活。」
「我來自安徽,我的爸爸是一名保安,因為長期作息顛倒生病去世了。我的夢想是成為一名醫生。」—— 留守兒童
主題隊會已成惠城區少先隊品牌
此次主題隊會活動由共青團惠城區委員會、惠城區教育局、少先隊惠城區工作委員會主辦,是惠城區「向上向善 紅領巾相約中國夢」系列活動之一,旨在以少先隊工作為抓手,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培育向上向善美德少年。
據悉,惠城區少先隊工作走「基礎促團隊、團隊促內涵、內涵促整體」的特色發展道路,形成「有課時保障、有課本依託、有專人負責」的少先隊工作模式,實現「工作隊伍有形化、工作陣地有形化、活動內容有形化」基礎建設過程,打造出一支富有活力、向上好學的少先隊組織隊伍。如今,每學年面向全區輔導員開設的少先隊主題隊會觀摩活動,已成為惠城區少先隊的特色品牌。 (東江時報 林奶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