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看完白頭山,總體來說能給4分。從視覺效果來看,的確是爽片,兩大男主給我們展現了影帝級的表演;眾多網友非要從雞蛋裡面挑石頭,硬傷還是很多的。
什麼類型片都有硬傷。這部也不例外,什麼河正宇的角色經歷了那麼多戰役不應該是這樣吊兒郎當、毫無戰場經驗的人,他老婆挺著快生的大肚子都能挺過洪水衝襲、長白山火山地震能襲擊那麼遠的首爾等等,這些都是機率問題,也不是完全不會出現;長白山火山地震衝襲首爾,也是導演制定的一個特定環境,他就是發生了,然後才會出現的後面的情況。
這部電影從火山爆發開始,最終還是講的半島核武器的政治問題。
1、韓國:韓國在核武器上是沒有發言權的,由美國代表韓國發言,電影裡面當美國知道韓國在偷核武器時,立即通知韓國停止一切行動,接管韓國的行動中心;韓國總統代表政府在中美政治之間毫無作為,韓國平民對此都失望,所以都是平民自救。
2、朝鮮:電影一開始,朝鮮已經交出核武器,這部電影導演想講的,朝鮮從本質上還是想和韓國和平解決問題,朝鮮半島一體化;電影裡面的朝鮮在這種災難面前,毫無自救能力,這也是韓國拍朝鮮的電影的特色-一直黑,朝鮮只有靠韓國,韓國才能拯救朝鮮,這是電影想講的。
3、中國:電影裡面從我們的角度看,是把中國黑化了。但是從韓國角度來看,朝韓兩個小國,在中美俄大國之間,是在夾縫中生存,兩個國家的眼光都是渺小且肯定是認為外來勢力都是帶有利益來的,這也是正常的。他們認為中國一定會從這場災難裡面分一本羹的,其實這也正常,一場長白山火山爆發對龐大的祖國來說,不算大災難,在我們自救的同時,資助保護了朝鮮半島也不能白白送東西,肯定是利益平等交換的。至於把中國黑化,開了幾輛京A的車到朝鮮普天,這只是韓國導演的角度而已,不必太在乎。
4、美國:外來勢力一片黑,狹小的韓國也只能這樣做做了。美國政府一切自我利益為先,涉及到核武器,對不起接管韓國政府;韓國人偷核武器,先開槍,然後接你們走;仁川港,美國人先走,韓國人靠後。也是把美國人黑個夠,但是也到此為止。
這部電影裡,拯救這場災難的英雄,猶如所有的災難片一樣,都是平民個人來拯救。 電影裡的每個人又代表鮮明的政治角色。
姜羅伯特教授是優秀的地質學專家,他對自己的祖國非常失望,已經是一种放棄的姿態,最開始是抱著試試救國的心態,就算看到韓國政客吵來吵去,還是願意用力去救國家;但是看到美國強勢阻難韓國總統毫無反駁時,對祖國失去了信心;後來又看到受苦難的韓國民眾時,還是心生憐憫,願意主動來拯救韓國;尤其是當趙智英在問是誰派自己老公河正宇去北韓的時候,姜羅伯特教授自己主動說是自己派去的,那種擔當超越了韓國總統,這表現了韓國平民有自信自救的心態,這也是棒子們心生自大的原因,不信政府。
河正宇演的角色,很生活化的韓國軍人,很多涉及朝韓的韓國電影裡面的韓國人員,都是很生活化的,是來映襯朝鮮的嚴肅緊張。他最開始也不想為國效力,但是為了自己老婆,還是願意去前線,到最後走到地坑時被自己感動,願意繼續以身試險拯救韓國和朝鮮。棒子們自大的思想在河正宇這個角色的經歷和想法上體現的一覽無餘,雖然他不太願意為國效力,但是只有他能救韓國朝鮮、他能衝破中國和美國的阻力,在河正宇按下引爆器,美國和中國對他毫無辦法那場戲裡,韓國人的形象一下高尚起來。看到計程車裡的引爆器被河正宇敲打時,所有人都拔出了搶吵起來,被河正宇吼住了的時候,有點想笑,韓國啊,你吼的時候真的有人會聽嗎?
李秉憲-朝鮮軍人的角色,被中國間諜(到朝鮮普天去的,姑且認為是間諜)一腳踢過去,說是:過時的間諜。可能在韓國人眼裡,現在的朝鮮是扮演這樣的角色。而李秉憲的角色,一如大多數描寫朝韓關係的韓國電影,都是悲劇人物。被國家拋棄,家庭不健康,子女得不到良好的生活和教育,最後一定是被韓國所感悟,當了炮灰,然後子女一定是被韓國人所拯救,這大概是在韓國的一種政治正確。
韓國總統的角色,在這部電影裡也是被導演黑個夠,對中美之間的博弈毫無辦法,最後是平民要自救的時候,小小的幫了一把。總統不可信,只能信自己?
其他猶如韓國青瓦臺的秘書、河正宇的妻子都是比較鮮明的角色,但是碼字太多有點累。。。。
這部災難爽片整體來說還不錯,故事表達很流暢、影片快節奏的剪接,各種人物之間的映襯----李秉憲父女、河正宇夫妻,用很少的鏡頭對各色人物刻畫得都很鮮明,整個來說韓國電影用鏡頭對故事的闡述能力超過中國電影不少,鏡頭感很強,能讓人直接感受到那種緊迫感。
這部電影我打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