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大媽篇的原型是愛麗絲夢遊仙境,那麼凱多篇的原型就是桃太郎治鬼!
前者是聞名世界的童話故事,後者則是日本家傳戶曉的鬼怪故事,而且和之國的原型就是日本啊,所以以日本的故事去發展劇情也合情合理的。 而之所以用桃太郎這個故事,是因為這個篇章的人物都和桃太郎故事有一定相似性,大概是尾田精心設計的: 桃太郎:以桃之助(桃)為首的和之國武士;猴子:以路飛(monkey)為首的草帽團;狗:以犬嵐公爵(犬)為首的皮毛族;雞:以馬爾科(不死鳥)為首的白鬍子海賊團。 至於故事也有提及的糯米糰子(卡二?),未知是否有關聯呢?! 故事出現的正派人物,已經有一定的影射了,那麼故事的反派人物呢?呼之欲出,就是凱多海賊團了。 根據桃太郎的故事,反派是妖怪,所以推測凱多海賊團也會有妖怪為原型的海賊人物。 剛好,凱多是以動物系果實能力者為主的海賊團,而日本傳說也有一些妖怪是以動物為原型而創作出來的,就是著名的九尾和天狗。 再細查資料就發現,原來和九尾,天狗並列為日本三大妖怪的,就是百鬼之王-酒吞童子。 若果以日本三大妖怪作為創作靈感,那麼會令和之國有足夠的代表性了,而且從力量上的設計,也很符合四皇團的實力。 當然,尾田也有可能會描寫其他妖怪,但是重點描述,應該就是這三大妖怪了。 那麼這三隻妖怪,將會各自代表什麼人物呢? 個人認為如下: 凱多:酒吞童子 和之國將軍:大嶽丸 和之國公主:九尾狐玉藻前 原因是他們三個是故事中最為重要的人物,所以把重要的設定放在他們身上也無庸置疑的。 凱多與酒吞童子 這兩個人物有何相似之處值得放在一起呢? 首先,從稱號上,凱多有百獸之王之稱,酒吞童子則有百鬼之王之稱,他們都是一個物種的王,所以稱號上就十分匹配了。 而因為凱多帶領動物系果實能力者軍團,稱為百獸之王,也比直接稱為百鬼之王要好 其次,從造型上,凱多頭上有兩隻大角,手執狼牙棒作為武器,這個特徵不就和日本惡鬼的形象一樣?畢竟日本惡鬼也是頭上長角,狼牙棒就是其標誌性的武器。 再者,從興趣上,根據之前的劇情透露,凱多拿著天字葫蘆,大口大口地喝酒,這個行為的描寫,已經能夠說明凱多是嗜酒之徒,至於酒吞童子,也是酒鬼,手中總是拿著大酒碗,從不離手。 最後,從能力上,凱多為最強生物,海陸空單挑最強,而日本惡鬼也是能夠上天下海的,加上惡鬼也是有不死身的,需要用神器才能消滅,這也對應凱多自殺而不死的設定。 而且妖怪也是可以歸類為生物之一吧,這樣就可以解釋凱多被稱為最強生物而非最強男人。 根據以上種種,凱多和酒吞童子的形象都是很契合的,所以很大機會就是以酒吞童子作為原型。 所以預測凱多的果實能力為人人果實-鬼王型態,這個設定,也有對應戰國的人人果實-大佛型態,正義的海軍元帥擁有神聖的大佛型態,那麼罪惡的四皇擁有邪惡的鬼王型態,也合理吧。 凱多的不死身大概就是果實覺醒的效果,擁有鬼神護體,才不受損傷的,至於最終會如何被打倒,則有待相榷。 凱多喝酒
酒吞童子 和之國將軍與大嶽丸 日本的幕府將軍,表面上是天皇的臣子,由天皇冊封的軍政府領袖,事實上也就是用「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軍政方式治國,例如著名的德川家康就是以將軍的名義治理國家,所以論其身分地位,是可以媲美天皇的,而和之國將軍就是相對於日本得將軍呢!和大嶽丸的相似性,大概就是身分地位了。大嶽丸就是大天狗,相傳由崇德天皇所變,後來因為變故,導致精神徹底崩潰,變成了天狗的模樣。所以論身分地位,將軍還是和大天狗匹配的。天狗是身材高大、穿著修驗僧服和高齒木屐、長著雙翼、紅臉和大長鼻子、手持羽扇、寶槌的奇怪生物,有很濃厚的日本特色,要是對戰索隆的話,估計主要武器會改做武士刀,讓索隆可以和他切除劍術。而且索隆曾經對戰卡庫(長鼻子)和莫奈(雙翼),大天狗的外型正好是二者融合,所以也會為索隆和將軍的對戰起了些苗頭。
所以預測和之國將軍的果實能力為幻獸系-天狗果實,由於懂得妖術,所以劍術效果也很異常,實力強大。
天狗 和之國公主與九尾狐玉藻前 至於和之國公主的存在還是未知的,但是根據阿拉巴斯坦王國,魚人島,德雷斯羅薩等國家,都有著公主人物,那麼在和之國,有公主這個設定的可能性很大。而由於和之國是四皇篇,所以公主的力量也會設定得很強,甚至有果實能力。根據以往設定,公主往往是位絕色美人,那麼九尾玉藻前就很符合公主的形象了。九尾玉藻前是由白面金毛九尾狐變化而成的絕世美女,由於其才識廣博而又絕世美艷,被人稱為天下第一美女以及日本第一才女。九尾玉藻前擁有強大的妖術,而且九條尾巴都各有能力,當其中一條尾搖動時可招雷、火、風、地震、洪水、招喚死者和小妖狐等等,同時九尾也代表了九個靈魂,而且九條尾除非一起斷掉不然可再生,再生後有重新的力量,這強大的力量就很適合身分尊貴的公主使用了。
由於九尾是妖怪,因此估計這次的公主是壞人,是凱多的得力助手。 所以預測和之國公主的果實能力為幻獸系-九尾狐果實,目測懂得迷惑人,變身,以及各種屬性攻擊。 九尾狐 由於凱多篇所透露的情報真的很少,所以以上推測都沒有什麼實質根據的,只是因為其關聯性和相似性而有所聯想,所以假如最後的結果和以上推測完全不符,望大家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