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考上大學就輕鬆了」?教育部:徹底扭轉「玩命的中學、快樂的...

2020-12-28 中國教育報

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河南農業大學校長張改平院士提出《關於為中小學生減負、大學生加壓的提案》

近日,教育部答覆該提案時表示,將根據黨中央和國務院的統一部署,在今後的工作中加快推進高考改革步伐,進一步改進和完善相關政策措施,引導教師潛心教學、全心育人,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專業志趣,徹底扭轉中國教育「玩命的中學、快樂的大學」的現象。

關於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第4299號(教育類395號)提案答覆的函

教高提案〔2020〕254號

您提出的《關於為中小學生減負、大學生加壓的提案》收悉,現答覆如下:

教育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化教育教學改革,著力發展素質教育,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培養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一、深化高考改革,持續推進素質教育

紮實推進高考綜合改革。高考改革是教育體制改革中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全社會極其關注。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對這項改革作出了全面、系統、明確的部署。2014年,上海、浙江率先啟動高考綜合改革試點,積極探索「3+3」的新高考模式,實行科目可選,引導學生個性發展。超過7成的學生選擇了新的科目組合,興趣愛好、學習潛能和個性特點得到更充分體現。6年來,改革不斷深入,上海、浙江到今年已經連續四年平穩落地。2017年,北京、天津、山東、海南啟動第二批改革試點。2020年,四省市的新高考首考也成功落地。2018年,河北、遼寧、江蘇、湖南、湖北、福建、廣東、重慶等8省市啟動第三批高考綜合改革,有關工作正紮實推進。社會各界對高考改革方案反響積極正面,考生家長總體滿意。

探索多維度考核評價模式。為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加強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選拔培養,教育部在深入調研、總結高校自主招生和上海等地高考綜合改革試點經驗的基礎上,研究制定了《關於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教學〔2020〕1號)。自2020年起,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也稱強基計劃)。強基計劃探索在招生中對學生進行全面、綜合評價,轉變簡單以考試成績評價學生的做法,引導中學更加重視學生成長過程,更加重視培養學生綜合素質。

發揮綜合素質評價作用。2014年,國務院印發《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要規範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探索基於統一高考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參考綜合素質評價的多元錄取機制。2019年,國務院辦公廳出臺了《關於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對完善評價內容和增強評價的公平性提出了明確要求。提出高校要不斷提高招生錄取工作科學化專業化水平,把綜合素質評價作為招生錄取的重要參考,並充分考慮城鄉差異和不同群體學生的特點,研究制訂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使用辦法,提前向社會公布。教育部指導各地開發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信息管理系統,客觀記錄學生成長過程,作為畢業和升學的重要參考,改變簡單以考試成績評價學生的方式和導向。教育部還指導高校研究制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使用辦法,提前向社會公布。同時大力推進在有關特殊類型招生中參考使用綜合素質檔案,改變簡單以考試成績評價學生的做法。目前,全國有25個省份建立了省級統一的綜合素質評價平臺,其他省份選擇了部分高中學校開展綜合素質評價試點工作,14個進入高考綜合改革省份的高考綜合改革方案均要求高校將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作為招生錄取的重要參考,並在保送生、綜合評價招生、強基計劃、藝術體育招生等特殊類型招生中積極參考使用綜合素質檔案。

二、推進課程改革,提升本科教育質量

完善激勵機制,建設一流課程。2019年,教育部印發《教育部關於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教高〔2019〕8號),啟動一流本科課程建設「雙萬計劃」,鼓勵高校教師參與金課建設,切實扭轉高校重科研輕教學的傾向。文件明確提出要進一步夯實基層教學組織,提高教師教學能力,推進課程改革創新,實施科學課程評價,嚴格課程管理,立起教授上課、消滅「水課」、取消「清考」等硬規矩。進一步指導高校組建優秀教師團隊,建立校內課程建設激勵機制,健全支持政策,完善課程管理和評價機制,並認定萬門左右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和省級一流本科課程。同時要求「雙一流」建設高校、部省合建高校要明確要求兩院院士、國家「千人計劃」「萬人計劃」專家、「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入選者、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等高層次人才建設名課、講授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完善以質量為導向的課程建設激勵機制,形成多類型、多樣化的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

三、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引導教師全心育人

2016年,教育部印發了《關於深化高校教師考核評價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教師〔2016〕7號),推進高校教師考核評價制度改革,指導高校建立健全教育教學工作量考核評價標準,完善教學質量評價制度,提高教學業績在績效分配、職稱(職務)評聘、崗位晉級考核中的比重,充分調動教師教育教學工作的積極性,提高育人實效。許多高校在推進教師考核評價工作實踐中,把教授為本專科生上課作為基本制度,明確教學課時要求;把教書育人效果作為考核的重要指標,實行多種形式的教學質量綜合評價,改進、完善和優化教育教學考核評價體系的設計,發揮了很好的作用和效力。目前,教育部會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研究深化職稱制度改革,形成《關於深化高等學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正在廣泛徵求意見建議,明確指出高校教師職稱評審中要突出教育教學能力和業績,嚴格教學工作量,把課堂教學質量作為主要標準,更好激勵高校教師教書育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您提出的建議很有針對性、建設性,後續工作中將認真研究吸收。下一步,教育部將根據黨中央和國務院的統一部署,在今後的工作中加快推進高考改革步伐,進一步改進和完善相關政策措施,引導教師潛心教學、全心育人,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專業志趣,徹底扭轉中國教育「玩命的中學、快樂的大學」的現象,在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過程中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感謝您對教育工作的關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20年10月23日

【新聞多一點】

據《中國教育報》記者此前報導,全國政協委員、河南農業大學校長張改平院士在今年兩會上提出:「目前,在部分大學生中存在『一入大學萬事輕鬆』的消極觀念,以致於部分大學生混日子、混文憑。在為中小學生減負的同時,也要為大學生增壓,適當增加學業負擔。」

張改平建議,出臺激勵高校教師參與「金課」建設和淘汰「水課」的指導性政策。目前高校重科研輕教學的傾向尚未完全扭轉,一些教師對本科教學和課程建設的重視程度依然不足。各高校雖然也在陸續出臺相關引導政策,但尺度寬窄不同、激勵效果不一。建議出臺相關引導和激勵政策,對高校進行可行性強、操作性強的宏觀指導,使教師自覺主動地在提高教學質量方面投入更多精力,科學增加課程難度,適度拓展課程深度,使大學生學業增壓成為質的複合增長,避免異化為量的簡單疊加。

中教君注意到,近年來,部分高校清退學生的新聞報導引發社會關注。以四川大學為例,從今年5月起到11月,該校先後有22個學院發布《研究生退學處理決定公告》,對在學校規定的學習年限內未完成學業的300餘名研究生作出退學處理。這些研究生中,最早入學的是2002年,最晚是在2015年。

四川大學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萬學紅表示:辦學質量是第一位的,任何事情、任何規章制度、流程管理都要服務於學生培養質量。不僅是對學生嚴格要求,四川大學也對導師作出了相應處罰機制,只要3年以內有2個同學在最長學習期限內沒畢業,或者3年以內有2個同學沒有就業,導師就要停止招收研究生1年。

據媒體的不完全統計,2020年已經有近30所高校公示清退超過1300名碩博研究生,同時還有不少本科學生也在此列。學分不夠、掛科太多……高校的及時「清算」,為荒廢學業的學生敲響了警鐘!

內容來源 | 教育部官網《關於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第4299號(教育類395號)提案答覆的函》、新華社《教育部:徹底扭轉「快樂的大學」現象,網友說……》、中國教育報《張改平委員:「一入大學萬事輕鬆」?不行!》、中國青年報《熱點 | 清退300多名研究生,高校回應!有人讀了18年……》等

本文編輯 | 高眾

責任編輯 | 高眾

轉載請註明:「轉自中國教育報(ID:Zhongguojiaoyubao)」

本文中除標明來源的圖片,其餘均來自網絡公開渠道,不能識別其來源,如有版權爭議,請聯繫公號方。

相關焦點

  • 教育部:要徹底扭轉中國教育「玩命的中學、快樂的大學」的現象
    藍鯨教育11月21日訊,近日,教育部發文表示,已收悉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提出的《關於為中小學生減負、大學生加壓的提案》,並對此做出答覆。教育部表示,高考綜合改革正在紮實推進。同時,教育部也在探索多維度考核評價模式,持續推進素質教育。自2020年起,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也稱強基計劃)。強基計劃探索在招生中對學生進行全面、綜合評價,轉變簡單以考試成績評價學生的做法,引導中學更加重視學生成長過程,更加重視培養學生綜合素質。
  • 「玩命的中小學,快樂的大學」時代即將過去,未來怎麼辦?
    未來幾年內,教育部主要開展以下工作:給中小學生減負,給大學生加壓。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教育部稱將推進課程改革,提升本科教育質量,徹底扭轉中國教育「玩命的中學、快樂的大學」的現象。曾幾何時,中小學教師都曾經跟我們說過:「等你們考上大學,你們就自由了」。今後,估計教師們會改變另一種說法:「請多珍惜中小學快樂的學習時光吧!」
  • 告別快樂的大學,讓大學生忙起來,大學生日子越來越「難」過了!
    俗話說「玩命的中學,快樂的大學」,中國學生由於在高中階段學習過於用力,導致了一部分同學進入大學之後反而不學習了。一部分同學沉迷於遊戲之中、荒廢學業,為了扭轉這種學習風氣,很多大學近幾年來開始不斷的清退不合格的學生,整頓學習風氣。
  • 上了大學就輕鬆了?拆了東牆補西牆的鼓勵方式不可取
    此前,教育部對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河南農業大學校長張改平提出的《關於為中小學生減負、大學生加壓的提案》進行了答覆,明確提出要進一步夯實基層教學組織,提高教師教學能力,推進課程改革創新,實施科學課程評價,嚴格課程管理,立起教授上課、消滅「水課」、取消「清考」等硬規矩。
  • 「快樂的大學」?北工大新生建言校長開設「通宵自習室」
    「一入大學萬事輕鬆。」——在大眾傳統的觀念裡,對於高等教育「嚴進寬出」的誤判已經存在多年。在今年的「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河南農業大學校長張改平院士就提出《關於為中小學生減負、大學生加壓的提案》。
  • 北京這5所「優質」中學,成功選入教育部重要榜單,升學率很不錯
    雖然說學生們都青睞這兩所高等院校,但是這兩所高校並不是學生想考就可以考以考得上的,是需要學生們努力學習才可以的,並且學生們考上一所重點高中也是其中的因素,我國的北京市有很多的優質高中,而且升學率也是比較不錯的,那麼本期筆者就帶大家來看一看,成功選入教育部重要榜單中的5所「優質」中學,都是哪些學校。
  • 誰剝奪了原來的「快樂大學」?
    相信絕大多數的人都聽過這句話,「等考上大學,你們就輕鬆了」。而出現的場合,通常是高中或者初中課堂,因為在中國教育界,有一種奇怪的現象,叫做「玩命中學,快樂大學」。但是問題來了,上了大學,就真的輕鬆,真的快樂了嗎?
  • 教育部:扭轉「唯帽子」傾向!
    近日,教育部印發了《關於正確認識和規範使用高校人才稱號的若干意見》(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查看)。不將高層次人才等同於人才稱號獲得者,不把人才稱號作為評價人才、配置學術資源的唯一依據,不單純以人才稱號獲得者數量評價人才隊伍建設成效,扭轉以「帽子」為牽引建設人才隊伍的不良傾向。3正確認識人才稱號獲得者的使命責任。
  • 教育部動真格:睡大覺、打遊戲、醉生夢死的大學生活一去不復返
    每當學生想要放棄學習的時候,家長和老師就會告訴學生,「等你上大學就輕鬆了,可以想幹嘛就幹嘛,沒人管你。」這句話誘惑力相當大,結果上大學就開始了醉生夢死一般的生活。
  • 教育部拍板,四川迎來1所王牌大學,投資16億,考上不愁找工作
    但是四川省卻有非常多的高校,可以說高校教育實力是相當強勁的,很多知名的大學都聚集於此,比如大家都熟悉的四川大學、西南交通大學、西南財經大學等。  最近這些年,四川省的考生越來越多,逐漸成為我國的高考大省,為了能夠緩解考生們的高考壓力,四川省建設了很多新的高校。教育部已經拍板,四川省將會迎來一所重量級的大學,考上這所大學不愁找工作。
  • 這6所大學,考上就是鐵飯碗,畢業後工作不用愁
    這6所大學,考上就是鐵飯碗,畢業後工作不用愁,每個人都嚮往著大城市的生活,當然,教師這個行業也不例外,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增加了優秀的老師,紛紛離開鄉下,去更大的學校,更繁華的城市教書,鄉鎮中學留下的老師年齡大,資質不足,農村地區教師力量薄弱。
  • 90所重點高校,自主招生報錄比排行榜,最難考上的大學有哪些?
    文|冷絲欄目|高考錄取2019年高考的各項數據並未全部出臺和公布,根據教育部公布的2018年高考數據(不完整數據),國內90所重點大學的自主招生報錄比相差較大。最難考上的是上海財經大學,最容易考上的是西北大學。通過自主招生途徑,比較難以考上的高校還有北京語言大學、復旦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等等。
  • 教育部發文,指導高校課程建設,大學生應重視思政課
    專聊教育君 | 獨家報導 教育大事件 歡迎關注教育部發文,關乎高校課程調整為了更好地進行高校課程的完善,讓大學生的獲益,也為了讓大學老師能夠知道正確的育人方向,教育部發出了最新的通知對於高校頻頻發生的老師壓榨學生,如之前南京郵電大學的研究生導師張宏梅一事被曝出,反映出了某些高校對於加強師風師德建設並不重視,而除了高校教師以外,有的高校學子並沒有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比如畢業於中國藥科大學的許可馨,此前因為在公開的網絡平臺上發表不當言論,而被推向了社會輿論的風口浪尖。
  • 這幾所高中盛產狀元,本科錄取率近100%,考上就是金飯碗
    眾所周知,江蘇省高考難度在全國省份排名中一直保持在第一位,考生的高考壓力可以說是僅此於河北的,江蘇省的高考不僅試題難,還被一些網友調侃為「地獄模式」,江蘇省的高考模式是很多外省市人不太懂的,所有江蘇省的學生都面臨著激烈的競爭,好的中學尤其重要,對於江蘇省的學生和家長來,如果能進入重點高中,今後考上重點大學的概率會大幅度提高
  • 讀大學了以後就輕鬆了,你被騙了多少年
    衡水中學有些學校甚至是軍事化的管理,一天二十四個小時,給你安排的明明白白。諸如著名的高考工廠衡水中學,毛坦廠中學等。在這些學校裡,紀律出成績,每個人都好像拼了命的士兵一樣,把高考當做他們的敵人,視死如歸,加之老師都是來自全國各地優秀教師,雙管齊下,因此本科上線率都出奇地高。
  • 教育部發文,扭轉高校「唯帽子」傾向 推進人才稱號回歸學術性...
    教育部日前印發《關於正確認識和規範使用高校人才稱號的若干意見》,扭轉高校「唯帽子」傾向,提出不給人才貼「永久牌」標籤、完善人才稱號退出機制、培養支持各類人才等意見,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推進人才稱號回歸學術性、榮譽性本質,激發各類人才創新創造活力。
  • 教育部重要榜單,河南實力強悍的三個高中,第二是潛力股
    學生每年有二三百名被雙一流大學錄取,每年都有學生被美國香港等地知名大學錄取,學校讓學生主動積極參加學科競賽,有許多都獲得過國際榮譽。河南省實驗中學這所學校是一所完全公辦的中學,學校創辦於1957年,佔地約150畝,建築面積約十萬平方米,其中綠化面積佔到了一半,可以看出學生的學習環境是良好的。學校約有教職工700人,其中有許多獲得了省級獎項,骨幹教師也達到了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