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獲得更好的光效,現場拍攝時我們需要對燈具種類、擺放位置、光線強度、色溫色調進行反覆調整。
但這也是很多影視從業人員不太知道該如何下手的工作,經常折騰老半天也無法獲得滿意的效果。
不只是因為缺乏實踐經驗,也是對影視燈光沒有系統的了解,所以無法自如應對不同的拍攝需求。
今天就和大家聊聊,影視拍攝中常用燈具的特點以及它們的正確打開方式。
在目前的影視拍攝中,常用的燈具有四種:鎢絲燈、螢光燈、鏑燈和LED燈。
其中,鎢絲燈因其長期的保有量和高顯色比,始終是影視工業體系中最常見也是最可靠的燈具種類。
與常見的家用鎢絲燈相同,影視鎢絲燈發光的原理也是電流通過燈泡裡的鎢絲,燈絲在高溫白熱化下發出具有連續光譜的光能。
被稱為連續光譜是因為,鎢絲燈發出的光覆蓋了400nm到780nm的可見光範圍。也就是說,鎢絲燈發出的光包含了我們能看到的所有顏色。
但是相比於冷色部分(藍、綠),鎢絲燈光光譜中暖色部分(紅、黃)佔比更大,所以鎢絲燈泡發出的光看起來更偏橙黃色。
影視鎢絲燈與家用鎢絲燈的區別在於功率的大小和色溫的準確性。家用鎢絲燈泡顏色顯得非常接近橙色,是因為它們的色溫普遍在3200K以下。而影視鎢絲燈的色溫都基本保持在3200K。
這一點在配合膠片或者數字攝影機的色溫參數時是非常有意義的。因為無論是膠片還是數字感光元件在設計之初都是考慮到在固定色溫光源下力求對顏色最佳的還原能力。
但是鎢絲燈在將電能轉化為光能的過程中,只有低於20%的電能被轉化為光能,剩餘的超過80%都以熱能的方式消耗在環境中了。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鎢絲燈是最費電也是最能發熱的燈具。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家裡的浴霸,非常費電但是非常暖和,就其功率而言,其實也沒那麼亮。
但是畢竟是鎢絲燈,浴霸燈泡的色譜比絕大多數影視燈都全,所以在沒有預算的情況下,可以將浴霸燈泡安裝在底座上,就能獲得非常理想的膚色還原效果。
鎢絲燈還有一點不足,就是使用壽命相對較短。一個色溫準確的鎢絲燈泡在充分燃燒120小時後就會斷掉。
所以在拍攝的時候燒泡的情況相當常見,使用時需要準備備用燈泡。當然價格會比家用燈泡高得非常多。
鎢絲燈的分類:
以功率劃分:
這是最常見的分類方法。從功率上來說,影視鎢絲燈的大小從最小的150W Dedo特圖利燈到最大的24KW不等。根據拍攝題材的不同,使用的鎢絲燈的瓦數也不同。
理論上來說,一盞2KW鎢絲燈的亮度是1KW的兩倍,但是在實際操作中,瓦數的大小只能提供一個相對的亮度參考,因為亮度還收到其他很多因素的影響。
以光束特性劃分:
根據不同的光學系統(燈泡、反射器和透鏡的設計),鎢絲燈也分為多種類型,每種都有它的特點和用途。
這主要取決於它們不同的光束特點:亮度、聚焦性、均勻性、柔和性、光源大小、形狀以及色彩。
具體分為敞口燈、菲涅爾燈、Par燈和專用小型照明燈(Dedo特圖利燈)等。
鎢絲燈光的顏色也可以通過色紙來改變。
最常用的有Color Temperature Blue和Color Temperature Orange(簡稱 CTB 和CTO)。
CTB是通過阻擋鎢絲燈光中大部分的暖色射線,造成稍微偏藍色的白色混合光,而CTO則是通過阻擋冷色射線,使得燈光色溫更加偏暖。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由於鎢絲燈光的色譜的大部分都集中在暖紅色區域,使用CTB色紙改變色溫的同時,也會造成亮度的極大下降。
使用全CTB可以使一盞色溫為3200K的鎢絲燈色變為5600K(在燈泡和色紙的色溫都準確的基礎上),但是與此同時會損失超過2/3的亮度。
總的來說,鎢絲燈是目前光譜最全、顯色比最高的燈具種類,被稱為「顏色之王」。
從一定意義上講,也是在實際操作中還原膚色最好的人工光源,適合給人物進行照明。具體如何使用?我們將在下篇文章中進行詳解,敬請期待!
本文內容摘編自孔維正·光影造型課
拍電影網和孔維正老師合作推出的線上燈光課程
全面的燈具梳理/詳細的技巧分析/實用的場景布光
拒絕做「影視民工」從光影造型課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