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檢驗美國電影行業在此次疫情中的復甦達到了怎樣的水平,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信條》本周末在美國和加拿大的影院上映,預計首周末票房收入為2020萬美元。
這個結果可以被看作是美國院線的復興(上周末買票看電影的美國人比過去六個月裡的總人數還要更多),或者這也可能反映了人們對於好萊塢大片的高標準已經大大降低。
約有70%的美國電影院恢復營業,而像洛杉磯和紐約的大型電影院仍然關閉。為了保證觀眾的公共衛生健康,已開始復映的電影院仍將每場觀眾人數控制在50%以下。這部電影在北美登陸的院線數量為2810座,幾乎佔到美國電影總院線的四分之三。
華納兄弟此次拒絕將美國和加拿大的票房分割統計。一周前,加拿大的電影院就已開始上映《信條》,因為在加拿大冠狀病毒病發率遠低於美國。
《信條》在中國有更好的表現,首映票房是3千萬美元,從周五到下周一。在世界範圍內,《信條》的市場表現可以說是不可思議的。北美以外的海外票房在電影上映的兩周內就達到了1.26億美元,全球票房也達到了1.462億美元。
華納兄弟強調,常規的首映周末票房演算已經過時了。很少有旁觀者能評估《信條》的內在價值。這部電影的製作成本是2億美元,而市場成本至少是1億美元,盈虧相抵需要將近5億美元的票房。
好消息是:目前《信條》這部電影幾乎完全獨佔全世界的大屏幕。一些放映廳在周末播放了多達100次的《信條》。華納兄弟公司幾乎沒有別的選擇,只能寄希望於《信條》的長期放映,以時間換空間。
壞消息是:觀眾們不喜歡諾蘭的這部新片。影片由 John David Washington、 Robert Pattinson和 Elisabethe Dabiki主演,這是諾蘭電影(爛番茄評分達到75%)自2006年以來的最低評分,這也是諾蘭所有電影中評分最低的一部。
華納兄弟要求高管對首映票房的表現閉嘴,但在一份聲明中表示,他們將對《信條》做出不同的判斷。「我們正處於一個前所未有的特殊時期,」華納電影公司說,「因此,拿現在的所有事情與疫情爆發之前作比較是不公平且毫無根據的。」
Comscore數據公司的高級媒體分析師 Paul Dergarabedian表示,目前要通過數據公正地分析這部影片的表現幾乎是不可能的。他承認北美電影市場仍比歐洲或亞洲更具挑戰性,但稱這是一個堅實的開端,將是華納長期運營這部電影的基礎。
Dergarabedian說:「要評估這一點需要更長的時間。這部電影能順利上映就是一次偉大的勝利。對我來說這說明了很多問題。
好萊塢正在密切關注這部電影的走勢。因為大多數電影公司的大片被推遲到明年上映,電影界正在努力尋找在疾病爆發時發行最昂貴影片的方法。本周末,迪士尼華特公司還推出了真人秀花木蘭翻拍版,其拍攝費用為2億美元,但迪士尼+用戶只需支付30美元就能在家觀影。
在星期天,迪士尼並沒有分享《花木蘭》的票房收益——這在流媒體平臺發行中非常普遍,但《花木蘭》也在部分海外地區同步發行。起初,該公司在泰國,臺灣,中東,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共銷售590萬美元。下個星期,花木蘭將在中國這個最重要的市場上戲劇性地首次亮相,但是國內普遍對這部電影的表現並不看好,認為國內觀眾對這部電影有非常強烈的排斥情緒。
考慮到多人室內聚會危害公共衛生健康,《信條》的上映也引起了熱烈的討論。有些知名的影評人士表示,出於道德原因他們不會評價《信條》這部電影。
與此同時,連鎖院線企業難以維持償債能力。電影發行方爭辯說這時候他們需要一部救世主一般的大片才能繼續生存。本周末是美國電影院線說服觀眾回歸的第一個重要開端。上周末,迪斯尼的《新變種人》(The New Mutants)在2412個放映點獲得了高達700萬美元的票房收入,然而票房在第二周急劇下降,現在總票房剛達到1160萬美元。
《信條》是一部講述「時間倒流」概念的間諜片),恰巧在這一年裡疫情和貿易戰顛覆了世界上所有的人和事,它可能是我們重拾生活信心的一個旗號。
文/Hendry·Wang
圖/來自網絡
本文由 「普萊斯PRICE」 發布,2020年09月07日
文章版權所有,未經允許不得轉載。如需轉載,可聯繫作者。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如對任何人士/機構造成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害,作者概不負責。
如有抄襲,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