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現在用的是堅果手機R1,被戲稱阿姨。今天給大家講一個關於它的故事。
曾經,假如有男孩子對女孩子說「我的眼中只有你」,是多麼浪漫的情話。現在,除了自己的手機,還有人敢說他眼裡只有你嗎?
手機已成為大多數人最依賴的東西,甚至連吃飯都機不離手。加上工作的原因,手機對我尤其重要。但前段時間,我的堅果手機R1竟然壞了!
我除了以前用iPhone期間有兩次因為碎屏去換機,還有一次把M1L背殼壓壞更換之外,還從來沒有維修過手機。
堅果R1
我從2015年開始使用Smartisan OS手機系統,非常喜愛。即使期間因工作原因增加一個手機號,有一年多在同時使用iPhone。並且我從2014年就開始使用Mac Air和iPad,後者還是我在友邦的日常辦公設備。蘋果系統是公認的全球綜合得分最高,最好用的系統了。但毫不誇張的說,我認為SOS是最適合商務人士的手機系統。
SOS和羅老師出品的這麼多款手機,被大家一直詬病的主要有兩點。
首先遊戲能力太差,這個我一點都不懂。因為不但不玩遊戲,根本就不會。我拿到新手機的第一件事就是清理遊戲等對我無用的軟體。
其次是拍照功能不行,這個我沒那麼懂。日常我用得最多的場景是拍證件或者文件,拍生活照也沒那麼高要求。並且我對朋友圈裡的美顏自拍有天然免疫,因為80%的美顏自拍我都認為不如她們本人好看。
我對手機系統的要求是能儘可能提高我的工作效率,硬體不拖後腿,電池管飽。雖然前幾代產品硬體和電池都達不到理想要求,但為了系統還是忍了。而堅果R1就是能三個要求都滿足我的手機。
SOS對圖片的編輯處理效率、文字的提取和編輯效率、便籤文檔的實用性等等都是別的手機無法匹敵的。還有非常多好用、實用的細節,當然是對我這種純為工作考慮的人來說。
在僅有手機的情況下,我可以對客戶發過來的保險合同進行非常快速的圖文混編拆解分析,最後有非常清晰明了的便籤長圖展示到客戶的手機屏幕上。
也因為這些原因,我的手機裡存儲了多年來大量的文件、圖片和微信記錄,都是工作中非常重要的資料。
屏幕失靈
那天晚上我在工作室電腦前工作,手機放在臺面充電。當我想查看微信的時候,突然發現屏幕沒有任何反應。我條件反射息屏後,拿紙巾蘸點水擦拭了一下油漬。然後試圖點亮屏幕再次滑動,但依然沒有任何反應。
我手機是指紋和人臉雙解鎖的,因此可以進入主菜單,但屏幕對觸摸毫無反應。於是,我嘗試重啟系統,看看會不會恢復。然後,我就知道攤上事兒了。因為重啟首次登錄需要輸入數字密碼,指紋和掃臉不行,而屏幕依然沒有任何反應!
求助度娘
我平常不管工作還是生活中碰到問題,都會去百度搜索。這次也趕緊在百度搜索關鍵詞「堅果R1屏幕失靈」,找到相關的內容研究,看有沒有其他網友反饋類似情況。
可能是R1銷量太差的原因吧,實際能搜到的有用信息非常有限。主要集中在屏幕開膠的問題上,奇怪的是我把手機套取下來認真看了後發現,右下角的屏幕確實有點開膠。心裡除了不爽之外,也基本上認可網友們的判斷是開膠等原因導致的屏幕故障。
諮詢官方客服
通過手機的官網發起售後,客服人員第二條回我電話,了解了我遇到的具體情況後,給出了兩個方案。要麼寄到成都的官方維修中心,進行檢測後才能知道具體原因;或者到廣州的維修點自行送檢,有問題可以在那裡維修。但寄到成都需要自行做好備份,否則資料會被清空!這是我肯定不能接受的方案。
所以打了廣州的維修中心電話,進行諮詢。得到的回覆差不多,就是送過去檢測。並且說如果是屏幕問題有兩種可能,要麼外屏,要麼是屏幕總成。
因之前搜索百度的判斷,加上當晚還到我辦公室樓下萬達的手機維修店給看過,都認為是屏幕總成問題。官方維修點給我的回覆是,如果屏幕總成更換要780元+80元維修費。
勤儉持家(自以為)
堅果R1是錘子科技最後一款手機,價格自然是跌得慘不忍睹。當時新機在京東也就一千多塊錢,官方換個屏幕總共八百多,還不算我開車六十幾公裡來回的成本。並且暫時無貨,要等待,具體時間不確定。這對我來說,成本上太不划算了。
所以,我聯繫我一個在手機店做銷售的朋友。因為電子產品在廣州和深圳的大概情況,在我十幾年前來廣州讀大學就開始接觸了。只要找對人,肯定可以節約很大一部分。果不其然,她微信幫我聯繫後很快就提供了解決方案。
一、我在淘寶買一個屏幕總成,不到兩百元包郵,拿到她朋友店裡讓師傅更換,給三五十塊錢人工費就行了。
二、直接讓她朋友幫我下單屏幕總成,我微信把錢轉過去,然後拿手機去朋友店裡現場換。我選了這個省事兒的方式。
當時覺得自己特別機靈,找對人和方法不但省錢,還能馬上解決問題。
到店更換
雖然也開車六十來公裡,但想到能馬上解決問題,並且價格大概是官方報價的四分之一,特別高興,有種省錢當賺錢的感覺。
去到店裡看到師傅小哥用簡單的工具,高效打開手機,一頓操作。瞬間想起當年張學友和曾志偉拍的賀歲片《72家租客》裡那些攢手機的搞笑情節。這點可能不了解當年「華強北」現象的人Get不到,不重要。總之,覺得很得意就是了。
期間他說要先充多點電,等待中也看到他們對其他人的iPhone等各種手機換屏、換電池的過程和對話。有一頓操作猛如虎,自古高手在民間的感覺。
我還把那些天重新拿來用的iPhone順便給換了電池。之前一直是充著電能用,拔掉使用幾十秒就關機。曾被不止一個做手機的朋友說可能換電池也不一定管用,而且想著本來就不怎麼需要,去官方檢測維修又挺貴的,一直閒置。
這次因為總要有一個能接到電話和收驗證碼的工具,勉強拿來暫用的。結果人家小哥說只要30元,換嗎?我@#¥%……&,那換吧。兩分鐘後,iPhone6滿血復活已閒置兩年沒扔掉的手機,竟然滿血復活!才30塊錢!
心裡默默罵自己一遍,不是說專業的事兒找專業的人嗎!自己天天給買保險的客戶說這話,怎麼除了保險,自己也整不明白了呢?!
開始不安
一開始看到他裝上新屏幕立馬就能滑動時,心情很輕鬆。但隨後他不斷重複充電和開關機,等待時間越來越久,開始有點不安了。我問他怎麼了,他說不知道為什麼充電後很快就掉電,他要確定掉電這個情況解決了再給我裝回去。但就這樣看他反覆操作,已經快三個小時了。
最後還跟老闆娘用廣東某地方言像是解釋了一番,廣東這地方就我聽過的方言都十幾種,多數完全懵圈兒。隨後他把新屏幕又換下來,裝回原來舊的,告訴我不行。可能是電池有問題,而店裡沒有這種電池無法測試,之後有電池再來試。
我就不幹了,我看到他更換新屏幕時明明能夠滑動。如果換回舊的,我不就無法操作了嗎?至少我可以回去充著電把屏幕打開,把裡面的資料都轉移出來啊!而他們想給我換回舊的是考慮,既然現在不能搞定,不如把新屏幕直接退貨,不花錢。我當時滿腦子是我的資料,那可比屏幕和手機本身重要多了!
最後要求他把新屏幕給我裝回去,我自己解決後面的問題。我想資料轉移出來後,手機不要了也成。他還很好心沒給我把膠水粘死,說我肯定還要馬上打開。
空歡喜
簡單吃個快餐,又開六十多公裡,回工作室轉移資料。才發現屏幕根本無法操作,沒有任何反應,跟之前的舊的完全一樣!我知道,我肯定搞錯了,而且很可能很多環節連續犯錯了!
再諮詢官方客服
第二天早上,我打電話給官方客服求助。並且再次說了主要是關心手機資料,有沒有什麼辦法解決。原來可以用一個擴展塢接上藍牙滑鼠來控制手機,就繞開了屏幕沒有反應的問題。至於開機密碼,當時在維修店第一次更換進入系統後,我就立馬關掉開機密碼了。
於是,我用滑鼠操作手機,艱難地通過微信備份,將必要的資料全部轉移到電腦了。然後開始考慮要不要去白雲區官方維修點去檢測。同時上網搜了很多手機的價格和配置等信息,暫時沒有心水的替代品。如果考慮繼續用SOS,再花一千多買個同款新機又覺得跟目前的主流配置差距太大。
官方維修
最後不得不抽時間去白雲區官方維修點,先付費做檢測,兩個小時內出結果。然後我再自己決定怎麼處理。一個小時就電話告訴我檢測結果了,屏幕沒問題!!!原來是主板的一個負責觸摸功能的模塊壞了,瞬間這十來天手機的所有症狀仿佛都能解釋通了!
解決方案兩種:換主板,一千大洋!維修主板,五百大洋!同款新機只要一千多塊錢啊!最後忍痛,五百大洋維修主板!半小時後去拿機,還被嫌棄說我的屏幕不是官方的,有色差。我心中的頓時萬馬奔騰,這還是我當初自作聰明非要讓人家給我裝的呢……
修好之後,至今使用正常。我下載了幾個雲端存儲軟體,把手機裡的照片和其他資料都同步到雲端,再也不怕這種事兒發生了。
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兒,我應該聽從官方的建議,先去正規維修點做檢測,發現真正的問題,再考慮如何解決。也就不會兜一大圈最後回到原點了,也不用至今還忍受那塊淘寶屏幕嚴重開膠的醜樣子。
說回保險行業,不也是這樣嗎?
我整個維修手機的過程跟很多客戶買保險的過程真是幾乎一樣啊。
總能碰到一些特別認真負責的客戶,為了要買保險,把自己逼成半個「專家」。因為聽說保險都是騙人的,保險到處是坑。
於是先上百度、知乎、微博、公眾號等等,把理論研究一遍。了解什麼是壽險、重疾、醫療和意外,什麼是人生草帽圖、三階段四問題,什麼是標準普爾、雙十原則,為什麼要先大人後小孩、先保障後理財,還得記住買保險的十大坑千萬不要踩。
然後通過支付寶、微信、京東、水滴籌、輕鬆籌、慧擇網、小雨傘、蝸牛醫院等等渠道搜索產品,做對比。看比價軟體排行榜,哪個性價比最高,BP值排行如何,測評結論等等。反正有空就研究,甚至有些客戶最後覺得自己比多數賣保險的代理人還要專業了,還調侃自己不做保險簡直可惜了。
當然,這其中不包括那些剛好認識某公司代理人,並且關係不錯,對方為人和服務的保險公司也都挺好,給的方案能接受直接就買的客戶。因為這些就像聽說iPhone用起來好,系統流暢就只用iPhone,聽說華為能拍月亮,照相無人能敵,買國貨洋氣就認準華為的客戶一樣,這些屬於跟隨者。在買電子消費品時,這是合理的決策方式。因為省時省力,並且最大概率不會犯錯。
但買保險時,這完全行不通。因為買了保險的人也很多「看不懂合同」,甚至沒看過合同。用這種盲目跟隨的決策方式,錯誤率太高。這也是為什麼社會上對保險行業有如此多負面信息的一個原因。
我舉兩個客戶經過「專業」判斷的例子給大家體會一下:
第一個:百萬醫療最好,幾百元就有幾百萬保額。
百萬醫療是一個非常優秀的產品創新,已經成為國內醫療險銷售數量最大,最受人認可的險種之一。作為專業的保險經紀人,也是我常推薦的險種之一。關於更多百萬醫療險的歷史可以讀我另一篇文章了解《疾病滾粗!我才不怕你!》。
但百萬醫療投訴率最高的銷售渠道恰是單一產品最大銷量的購買渠道——支付寶的好醫保。大部分人購買時根本沒點開小字的合同條款和服務協議,真把宣傳語按普通的理解當合同條款去購買,最後拒賠。也有到理賠時才發現原來免賠額1萬這麼礙事兒,理賠金額根本不夠免賠額,「體會」到根本不適合自己。
醫療險可以分為五種:
第一種是小額醫療險,一般含普通門急診和住院報銷責任,實用性高但保額低。經紀人在配置時多數用來解決百萬醫療1萬免賠額的問題。
第二種是專項醫療險,一般針對個別嚴重疾病,比如癌症、急性心肌梗塞、腦中風等重疾險必保重疾。也有細到只保白血病、乳腺癌等責任的。它提供專項的大額醫療保障,很多還能提供海外就醫服務。
第三種是百萬醫療險,專註解決普通醫療水平下受認可的大額醫療風險。
什麼是普通醫療水平,就是二級以上公立醫院普通部的醫療水平。
為什麼要受認可,因為絕大多數人是按有社保身份投保的,無社保的費率要高很多。保險公司在報銷的時候,要確定社保卡進行了醫保結算,剩餘自費部分才能受理。假如沒有用社保卡結算,可能是去了非社保定點的私立醫院,也可能是不符合社保報銷政策,比如未經許可的異地就醫等等。保險公司一般只報銷60%,有些公司是50%必要且合理的醫療費。
什麼是大額醫療風險,就是要花得錢足夠多的意思。年度免賠額是百萬醫療險最主要標誌,一般是一萬塊錢。也有一個周期內,比如六年共用一萬免賠額,甚至家庭共用免賠額的。但大多數還是每個人,每年1萬免賠額。這是這種產品保費能夠這麼便宜的最關鍵因素。
作為住院醫療險,已經把門診逆選擇做了規避,同時把醫療費的門檻設得夠高(自費1萬以上的部分),還有較嚴格的核保,逆選擇幾乎能杜絕。從醫院的數據來看,廣州市三級以上公立醫院次均住院醫療花費推測是兩萬左右(5年前有具體數據1.5萬出頭),社保綜合賠付率是55%左右。從保險公司數據來看,復星聯合去年升級中端醫療險時公布的它家醫療險的次均申請理賠金額是七千多。
這兩個數據是什麼意思呢?醫院數據告訴我們如果要理賠百萬醫療險,大概需要住院的費用超過兩萬塊,減掉社保報銷的部分剛好夠免賠額。保險公司實際理賠數據告訴我們,平均情況下的住院理賠金額根本不夠免賠額。
現在就清楚什麼是普通醫療水平下受認可的大額醫療風險了吧。但在網上自行購買百萬醫療險的人都清楚這些嗎?顯然不是,投訴率已經說明他們很多人誤解了。
第四種是中端醫療險,也有人稱中高端醫療險。我總結這是中國城市人群最適合的普通醫療險。
第一,這種醫療險可以選擇零免賠額,就可以轉移任何金額的醫療花費風險。在大城市裡住院也好,門診也罷,實際花費都不便宜。對普通工薪階層來說,去醫院多半是一種負擔。
第二,可以選擇更優質的醫療服務,比如公立醫院的高端病房和VIP病房等,還有一般私立醫院的普通病房。這些地方的就醫體驗是遠勝於極端擁擠的公立醫院普通部的,因為人少價格貴。
第三,還可以選擇門診醫療,這也是普通百萬醫療沒有的保障。城市裡不管是去門診做檢查,還是治療,價格越來越貴。尤其是比較容易發燒感冒,磕著碰著的小孩子,去門診的概率要大得多。
第五種是高端醫療險,這是能提供優質醫療資源和高端就醫品質的保險。不但有非常高的保額,還能涵蓋任何類型的高端私立醫院和公立醫院的所有高端病房。還能享受全球醫療資源,並且可以直接由保險公司去支付,不必先花錢再報銷。
這是中產及以上家庭,最好的可以降低自己就醫時間成本和享受高品質醫療服務的工具。
這五大類型醫療險要全部非常了解,並能夠按照客戶實際需求和個人偏好去自由搭配,才能稱得上專業。而這是一個客戶所具備的專業知識,和所能接觸到的產品種類,以及所投入學習的時間密度和長度都無法做到的。
也有人會說那就選花錢少的,不吃虧嘛。這在其他領域也許適用,但對保險來說是完全錯誤的。因為當風險實際發生的時候,不能解決就是不能解決,跟花不花錢,花多少錢都無關。
第二個:重疾險一定要不帶身故責任的消費型,反正重疾保障一樣。
這跟百萬醫療險一樣,是類似抖音、快手、短視頻等網際網路渠道會主要推送的保險產品。一般一分鐘,甚至幾十秒就密集拋出很多特別吸引人的點,加上價格驚人的便宜,很容易吸引大眾的眼球。
這是網際網路銷售公司市場部專門針對這類平臺的特點,開發出的營銷策略。所謂的流量先行,什麼吸引眼球推什麼。先不說因為渠道限制,他們只能推薦某些產品因此刻意誤導的成分。我們直接說消費型重疾險「專業」的客戶也會忽略的地方。
專業保險經紀人也常為客戶搭配消費型重疾,連我們自己都買。但還是一樣的道理,你首先要明白它到底跟帶身故責任的有什麼區別。而不是被帶偏了覺得除了這個便宜的消費型重疾有良心,其他產品都是騙錢的。
首先,我們假設重疾險如果帶身故責任,價格大約貴30%。其實每個產品由於設計不同,這項責任的佔比比例也完全不同。這裡我們用30%舉例,只是為了說清楚背後的邏輯而已。有不少客戶說這30%不就相當於加了一份終身壽險的成本嗎?其實不對,原因有兩點:
第一點很多人也能理解,就是這個壽險責任是不確定的。因為只有在不發生重疾賠付的前提下身故,才能有身故責任賠付。身故責任和重疾責任是二選一的,哪個先發生賠付哪個。
第二點才是很多人忽略的,因為他們默認了重大疾病險就是達到合同裡的「疾病」「手術」或者「疾病狀態」就能賠付了。發現了嗎?我並沒有說客戶以為「確診即賠」,而是當他們都是比較「專業」的客戶了,知道是要分成三種情況,但這還是錯的。
從2007年開始執行的這套重疾規範裡,前6種叫必保重疾。任何一家公司重疾險產品,都必須包括這6種,並且定義照抄。另外19種可選重疾,如果要選用,也必須照抄。只允許保險公司對其中6種,進行保障年齡的限定,並明確寫在條款裡。
目前的重疾險市場,單獨銷售的重疾險產品一般都保100種以上重疾,其中絕大多數都是自行定義的病種。
必保重疾第一種「惡性腫瘤」大約佔到全部重疾理賠率75%左右,而6種加起來能佔到90%以上。我就拿這6種裡面的舉例,說明一下很多人忽略了什麼。
重疾第二種,急性心肌梗塞。規範定義條款裡除了定義描述,最關鍵的信息是,同時達到四個條件中的三個或以上,就能賠付。分別是典型胸痛、心電圖、心肌酶和肌鈣蛋白數據,90天後左心室射血分數低於50分。
為什麼有第四條?因為臨床上存在無法及時得到有效的心肌酶和肌鈣蛋白數據的情況。心肌細胞破裂後這兩種東西進入血液,可以被檢測到。大概6天後就會基本上恢復到之前的水平,即客戶不一定能得到一份「有診斷意義的升高」的這兩項數據檢測。這就是為什麼有第四條,卻依然只要滿足三個條件的原因。
但90天後也有可能左心室射血分數結果不低於50分,比如52分。雖然明顯也是心肌部分壞死導致的,但不符合我們的合同條款要求。這倒容易理解。
真正被忽略的是,還有一種更常見的情況,是心臟病突發,沒到醫院就死了。統計數據顯示,有相當多心臟病突發死亡是因為沒有得到及時的救治。
這種心臟病是不是急性心肌梗塞呢?明顯是,但消費型重疾不賠。因為不但心肌酶和肌鈣蛋白的資料沒有,可能連心電圖都沒有,甚至連醫生診斷都沒有。
重疾第三種,腦中風後遺症。規範定義條款裡最關鍵的信息是,腦中風180天後有3種情況的任意一種就可以賠付。都是神經系統永久性功能障礙的證明,比如肢體、語言或吞咽、生活自理能力的喪失。
這就不再解釋了吧,除了也有可能達不到任意一種要求之外。這180天內,還有可能直接身故。
這也是腦中風後遺症,也造成了神經系統永久性功能障礙。但沒到180天去做檢測的時候就身故,消費型重疾依然不賠。
重疾第四種,重大器官移植術或造血幹細胞移植術。重大器官就是四個心、肝、肺、腎,加上造血幹細胞,也就是骨髓移植。規範定義條款很簡單,只要實際實施了以上任意一種「異體」移植手術。
先說骨髓移植,就是造血幹細胞移植術。有很多情況是因為白血病要做這個移植,也就是同時屬於惡性腫瘤的賠付範圍,這個可以賠。但假如不是,就要等配型成功,做完手術才能申請賠付。不管是回憶影視劇也好,還是想想中國人口數量也好,猜一下配型成功率高不高。
非常低,實際上其他大器官移植都一樣難配型,包括所謂的免疫特惠器官「肝臟」。因為我國器官來源不足,無償捐贈比例太低。有數據顯示,供需比例是1比150,1個器官來源,150個人等著想要。
請問除了能達到其他病種條件獲得賠付之外,是不是還有可能在實施移植手術前就身故?這樣,消費型重疾也不能賠付。
必保重疾另外3個中,惡性腫瘤比較容易快速確診即賠;心臟搭橋技術成熟死亡率很低,容易賠到;慢性雙腎衰竭(尿毒症期)規律透析90天以上容易達到要求,理賠概率大。
我們看,前6大高發重疾裡至少有一半,是可能生那種病,且達到要求的嚴重程度。但由於買的重疾險不帶身故責任,依然無法賠付。
站在專業經紀人的角度,會建議在壽險足額的情況下,為控制預算才考慮選擇不帶身故責任的重疾險。甚至,我們還可以通過改變保障期限來保留身故責任,同時控制預算。
總結
以上只舉了兩個看起來很專業,實際上還有更多背後內容很難解讀出來的例子。這種情況比比皆是,比如百萬醫療險裡那些免責條款的區別真能讀懂嗎?重大疾病保險裡面每個病種對應的定義、條件和項目,真出現風險時能完全爛熟於心,給醫生和家人都交代清楚嗎?這還沒涉及其他險種,和其他方面的專業性問題。
做為專業保險經紀人很多時候對有些多年從業經驗的同行專業度都存有疑惑。更別說是普通的客戶,為了不踩坑和節約錢,做過些學習和研究而已。這本來是很好的事,但還不足以讓自己獨立完成這麼專業的工作。
包括我自己,也是從業時間越長,越專業反而越謹慎。所謂無知才能無畏,現在我反而花在專業學習上的時間越來越多。
給大家分享一個韓寒的故事來結尾:
足球,我的愛好之一。從初中開始,班級聯賽拿過全校冠軍,新民晚報杯中學生足球賽,拿過四強,我護球很像梅西,射門很像貝利,曾經一度覺得可以去踢職業聯賽。然而這一切都在某個下午幻滅了。那是十幾年前,我二十歲,正值當打之年,一個學生網站組織了一場慈善球賽,我和幾個球友應邀參加,他們都是上海高中各校隊的優秀球員。比如二中菲戈、附中克林斯曼、楊浦範巴斯滕、靜安巴喬。對手是上海一支職業隊的兒童預備隊,都是五年級左右的學生。我們去的時候歡聲笑語,彼此告誡要對小學生下手輕一點,畢竟人家是兒童,哈哈哈哈。
上半場結束後,我作為金山區齊達內,***只觸到了一次球,上半場20分鐘,我們就被灌了將近20個球。我們進球0個,傳球成功不到十次,其他時間都在被小學生們當狗遛。後來,對方教練終止了比賽,說不能和我們這樣的對手踢球,不然會影響小隊員的心智健康。
從那次以後,每次和大家一起看球,看到職業隊踢了一場臭球以後,身邊朋友紛紛大罵申花、上港,說自己上去也能把對方滅掉時,我總是笑而不語,心中蕩漾起二十歲那個下午,被小學生支配的恐懼。
而我也曾對那種力量,一無所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子明:明亞崢嶸團隊(成員近千人遍布全國,四位總監、數十位經理,北大清華政法央財海歸等學霸成群、金融地產法律諮詢IT等精英扎堆)新銳團隊長、資深經紀人、TOM工作室合伙人、多年金融行業經驗,專業紮實,誠實守信。諮詢保險和了解保險經紀人事業,請下方掃碼私信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