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渺東海,有77萬平方公裡,北起江蘇啟東角,南至廣東南澳島和臺灣島南端的鵝鑾鼻連線;浙江的海域面積有26萬平方公裡,是陸地面積的2倍,早在2005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就提出:浙江未來的發展在哪裡?在海上。
浙江廣電集團繼推出大型紀錄片《西泠印社》《南宋》《藝術北緯30度》《中國村落》後,又一部大型紀錄片《東向大海》即將播出,浙江廣電集團歷時多年精心打造的「東西南北中」紀錄片工程,將完美合攏收官。
如果說《西泠印社》呈現了傳統文化的優秀經典,《南宋》追溯了中華文明的歷史血緣,《藝術北緯30°》展現了藝術文化的開放包容姿態,《中國村落》對民族脈絡進行了梳理呈現,那麼,《東向大海》是以海洋這一紀錄片領域的墾荒地為紙,以高科技技術手段為筆墨,繪就的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實題材紀錄片力作。
《東向大海》分為三集,每集50分鐘,分別是《瞰潮》《探海》《乘風》,以「天上宏觀視角」、「水中微觀視角」、「地上中觀視角」三維角度,從天、地、人三個維度來呈現東海海洋經濟的綠色發展。全片主題:立足中國經濟戰略帶的第一高地,在綠色發展理念下,看人和自然如何和諧共生。
第一集 《瞰潮》
攝製組上天入海,通過目擊一次世界最大港超級巨輪的引航,全球最大連島工程一塊主箱梁的安裝,第一片東海最大風電工程葉輪的縫合等,用真實生動的紀錄片語言,記錄長三角各個海上超級工程建設的重大歷史節點,這些歷史節點的場景,不可複製,不可擺布,對紀錄片創作者來說,是一個嚴苛的業務考驗。
第二集 《探海》
攝製組深入秘境,在創作過程中,以最長的時間和空間跨度,在近海和遠海各個鮮為人知的領域,記錄人類為海洋生物種群起死回生所做的努力,展現東海自然資源修復的艱難歷程,以一系列東海人護海、養海、牧海的故事,探索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之道。
第三集 《乘風》
穿越時空,講述新時代東海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故事。記錄了新時代東海人在社會發展產業轉型大背景下,以文化促進經濟,以數字賦能發展,積極創新,將數字科技運用到海洋經濟發展的各個領域,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呈現了東海人在新時代勇立潮頭的精神面貌。
《東向大海》突破傳統現實經濟題材作品的表達方式,以純紀錄片表現手法和「好看的說明文」語態,在一個個眾所周知的海洋經濟領域,充分挖掘和呈現鮮為人知的故事和場景。全片具有很高的可看性、知識性、思想性,通過扣人心弦的場景和故事,充分展示浙江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指導下, 從政府主導到民間自覺,忠實踐行「八八戰略」、奮力打造「重要窗口」,高水平發展海洋經濟的生動實踐。
《東向大海》紀錄片團隊歷經兩年的深入調研、實地拍攝、精心製作,採用國內最頂尖的高科技手段助力紀錄片創作,其中每集片頭的3個先導片,以vr技術全景航拍東海各個地標,並以超廣角畫面在電視平面呈現,帶給觀眾身臨其境的體驗,屬電視視覺效果的全新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