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智能時代,青年學子應如何進行學習呢?8月31日是長沙市各中小學校2020年秋季學期開學的日子,長郡雙語洋湖實驗中學校長周文美在開學典禮上,以《智慧學習,成就智能時代的生命氣象》為題,就智能時代如何進行智慧學習進行了闡述。
周文美為師生們分析了智能時代的特色,表示人類已進入到以智能化為特徵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期,同學們應該更新學習觀念,進行多途徑、多維度的學習,更要主動學習,優化學習方式。與此同時,周文美寄語同學們「牢記學習初心,明確學習價值和目標,成就自己智能時代的生命氣象。」
附:長郡雙語洋湖實驗中學校長周文美在開學典禮上的講話
智慧學習,成就智能時代的生命氣象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
同學們,2020年1月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未來學校:為第四次工業革命定義新的教育模式》報告指出,我們進入到了以智能化為特徵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期,人類已經進入到以智能化為特徵的智能時代!比如我們身邊的共享單車、刷臉支付、掃地機器人、5G手機、無人駕駛計程車等就是第四次工業革命帶來的產物,也是智能時代的特色!那麼,對處於這個時代的我們,面對新學期,應該如何面對和進行智能時代的學習呢?我們應該堅持智慧學習,成就智能時代的生命氣象!
一、 更新學習觀念,成為智能時代學習的主人
同學們也許認為,在教室裡聽講就是學習。其實,這只是學習的一小部分!人工智慧時代下的傳統學習已經發生深刻的變革,我們需要更新學習觀念!
首先,學習資源已經非常豐富,泛在學習成為常態。據統計,人類的科學知識總量在19世紀時每50年增加1倍,到了20世紀70年代每5年增加1倍,現在增加更快。知識總量已經從貧乏走向富裕自足,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個性特徵和興趣愛好,選擇適合的學習方式,隨時隨處去知識海洋汲取知識!如上網查找感興趣的知識,去知網查找專業知識等等,隨時隨處可學的泛在學習成為常態!我校給三位未來小小博士贈送的知網帳號就是鼓勵同學們體驗泛在學習。
其次,先進技術助力學習手段更新,混合學習成為潮流。5G網絡和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傳統學習實現時空分離,同時也讓知識以多種形態出現,比如微信公眾號、app、微視頻、網絡課程等等。大家除了線下學習,還可以通過網絡直播進行線上學習、音頻學習和視頻學習,依靠先進的技術手段實現線上、線下學習相結合併成為新潮流。比如本期的校本研訓有幸邀請到中國教科院未來學校實驗室王素主任給老師做線上講座!
最後,學習中心多元,個性化學習成必然。學校學習是傳統學習中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現在大家可以看微視頻逛故宮、可以通過視頻直播參與科研機構、企業等學習社區的學習交流。根據自己所需到相應的學習源開展個性化學習,給你上課的教師不一定是你的學校教師,可能在某個知識內容的專家!滿足同學們個性化需求的多元學習中心將成為大家的學習源頭!比如,我們的豐富多彩的社團課程就是智能時代學習中心的雛形!
二、優化學習方式,成為智能時代的學習達人
在智能時代,根據學習需求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將成為新趨勢!比如通過直播課堂聆聽名師的精彩授課;又如反覆觀看微課來解決學習中的困惑等。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混合式學習。
學習知識不只是通過書本獲得,還可利用研學實踐去看看現實世界,運用虛擬技術探索虛擬世界!還可建立異地學習共同體,開展學習交流與對話等等!如我校的未來學校博士與校外博士的交流就是一種新形態!
我們除了在課堂中的接受式學習外,我們還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自主學習,通過構建學習共同體的合作式學習,利用研學實踐開展探究式學習、項目式學習等等。
三、理解學習價值,成就智能時代的生命氣象
在智能時代,在更新學習觀念,優化學習方式的同時,不能被多姿多彩的學習形態所迷惑,我們應該牢記學習初心,明確學習價值和目標,成就自己智能時代的生命氣象!
首先,保持持久的學習力,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不論是面對何種學習資源,採用何種學習方式,我們都應該保持自己的學習力,根據自己的個性特點和興趣愛好,堅持不懈地學習,並且延續到你的終身!
其次,保持優秀的信息力,感知世界和歷史變遷!智能時代技術發展太快,一不小心就可能被世界和歷史所拋棄!大家作為資訊時代的原著民,需要擁有良好的信息素養和意識,獲取和感知世界和歷史變遷,做一個具有國際視野的與時俱進的中國少年!
最後,懷家國情懷之心力,成為修心養德好少年!學習的最終價值和目標是為了讓自己成長,更好地建設祖國!希望同學們在學習的同時,永遠擁有一顆愛國紅心,修煉身心,嚴於律心,形成心力,培育自覺,涵養自信,成為修心養德的中國少年,為家鄉、學校和國家做出貢獻!成就智能時代的生命氣象!
同學們,新學期新徵程!期待大家智慧學習,成就智能時代的生命氣象!
謝謝大家!
瀟湘晨報記者 李楠
【來源:瀟湘晨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