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調查發現,NDI總裁米德偉(Derek Mitchell)及NDI亞洲區主管南安德(Manpreet Singh Anand)在區議會選舉後突然竄港,米德偉更公然表明支持暴徒,聲稱要繼續做抗爭背後強大的後臺。
圖:NDI總裁米德偉及NDI亞洲區主管南安德在11月25日突然竄港
中國外交部12月2日宣布對「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NED)、「美國國際事務民主協會」(NDI)等在香港修例風波中表現惡劣的非政府組織實施制裁。
據媒體調查發現,NDI總裁米德偉(Derek Mitchell)及NDI亞洲區主管南安德(Manpreet Singh Anand)在區議會選舉後的敏感時期突然竄港,米德偉更公然表明支持暴徒,聲稱要繼續做抗爭背後強大的後臺。
「亂港四人幫」之一陳方安生急不可待與他們會面,繼續賣港求榮。賣港漢奸與NDI勾連鐵證如山,政界人士認為,這更加證明外交部反制這些反中亂港NGO有理有據。
米德偉與南安德在11月25日晚抵港,正值區選剛剛結束之時。NDI認為,區選泛暴派獲勝是香港「民主」抗爭的重要勝利。
米德偉此行的公開活動是擔任11月26日香港外國記者會(FCC)午餐會的演講嘉賓,主題是「振興亞洲民主」。在午餐會演講當日,米德偉提早到達FCC準備。記者發現,陳方安生竟然從米德偉入住的酒店離開,並前往FCC。到達會場後,她徑直坐在南安德旁邊,二人言談甚歡。
米德偉在演講中,首先祝賀區議會選舉「取得成功」的「民主抗爭運動先鋒」,聲言香港已經贏得「全球聚焦以及全世界人民的欣賞」。米德偉其後又宣揚NDI在香港的「功績」,聲稱在2004年已經在港設立辦事處,而NDI一直與香港公民團體合作,又「指導」他們如何「更有效地與本地及全球市民溝通」。
米德偉還聲稱「香港是全球抗爭的先鋒」,不要忘記抗爭背後有強大後臺的支援,希望全世界聽到香港的聲音。「我們將與你們站在一起,你們不會孤單,要實現港人自己的夢想。」
米德偉與南安德在午餐會結束後,急急到美國駐港領事館匯報。英國駐港總領事賀恩德在26日晚亦與米德偉密會。據了解,米德偉與南安德此次來港,除了肯定亂港分子在修例風波中的前期工作,亦部署了後續的工作目標。
就在米德偉與南安德來港後的第三天,即11月27日,美國總統川普籤署了《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制裁香港,粗暴幹預香港事務和中國內政。中國外交部在12月2日宣布制裁NED、NDI等組織的反制措施。
對於NDI被制裁,米德偉竟大言不慚地稱,自1997年就一直致力於支援香港「和平、公民建設性參與」,以此推進香港基本法下的承諾與高度自治。但事實上,過去二十多年,NDI在港一直推動的都是「反中亂港」活動。
據「香港民主監察」成員Kevin Law指出,1995年以來,NDI在香港共投入超過3000萬港元,操縱本港反對派,滲透大專院校,資助多個所謂「研究」和「青年」項目,訓練本港團體同埋年輕人積極介入政治,試圖構建香港「後回歸」選舉框架、自治地位、法治以及民主自由。2005年,NDI在港開展所謂「青年政治領袖計劃」,致力於培養新興政治團體,訓練其政治交際技巧。該組織甚至公開承認,他們資助其他團體在香港的活動,以期顛覆中央政府對香港的領導。在NDI這個幕後「大臺」的推動下,修例風波演變成為期半年的暴亂,至今未止。
「亂港四人幫」成員陳方安生在區選後急不及待與NDI主席米德偉及NDI亞洲區主管南安德在港會面。事實上,陳方安生本身與NED、NDI早有密切聯繫。
2014年10月,美國地緣政治智庫「Land Destroyer」的研究員卡塔盧奇(Tony Cartalucci)發表文章,稱李柱銘和陳方安生於當年四月前往華盛頓,在當時一場NED研討會中,就已全面介紹「佔中」的主要人物、議程、訴求及話題。該次研討會的題目是「香港民主為何重要」,歷時一小時,由NED地區副總裁格雷夫帶領。二人揚言,中央政府重視國際如何看待其管治人民的方式,所以可以藉此逼使中央政府在香港事務上妥協。
圖:陳方安生到處告洋狀,三月曾竄美與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等美國政要會面
近年來,陳方安生與其他亂港分子經常到外國唱衰香港,例如今年三月,她與公民黨郭榮鏗、「專業議政」莫乃光赴美會見美國政要,其間先後與美國副總統彭斯及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會面,並引述後者稱修改逃犯條例會「直接衝擊」美國人在港利益及人身安全。今年八月,她和民主黨創黨主席李柱銘,與美國駐港領事館的「政治部主管」秘密會面。九月,陳方安生接受BBC訪問時聲言,至今仍然支持「抗爭」,呼籲中央政府要聆聽他們的聲音,其語調與美國如出一轍。
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NED)及其分支機構美國國際民主研究院(NDI)等組織長期資助香港本地政團、民調機構或所謂人權組織。《大公報》曾揭露NED及NDI資助「佔中」幕後策動工作,密聯「真普聯」召集人鄭宇碩及「佔中」發起人戴耀廷等。根據NED的年報,反修例團體「香港人權監察」(HKHRM)長期收受NED撥款合共高達一千五百多萬港元。
《大公報》獲取的一份曝光的報告披露,NDI一早已經為違法「佔中」進行準備工作。2007年,NDI將在香港的活動集中在「香港民主化承諾」系列報告、民意調查、青年公共參與、婦女政治參與等四大項目。在2012年的文件中亦透露,NDI長年透過各種項目,培養年輕人成為主流政治活動家,認為「年輕人可以成為追求民主和守護民主的重要力量」。
2012年,NED撥款46萬美元(約360萬港元)予NDI,以發展一個「門戶網站(Internet Portal)」,推動香港學生在普選問題上更積極地參與政治。同年,「佔中」發起人之一戴耀廷所在的港大法律學院比較法與公法研究中心,得到NDI資助,推出「港人講普選」網上平臺,聲稱網民可自行設計普選方案。
戴耀庭(中)曾竄訪臺灣
此外在2013年和2014年六月,戴耀廷兩次與NDI高層會晤,討論的議題涉及美方如何提供有關協助。
另外,根據「民主動力」前召集人鄭宇碩前助理張達明提供的電郵檔案,NDI在2014年計劃撥出七萬七千港元予民主動力,用於2016立法會選舉活動,包括由鍾庭耀負責做港大民調,但民調內容竟由美國的NDI香港經理薛德敖(Kelvin Sit)策劃操控,包括插手修改、加插問卷設計。薛德敖10月底安排鄭宇碩與NDI總部高層聯繫後,「假民調」結果竟被消失。
「幹預機器」,這是美國作家、記者馬克斯·布魯門塔爾在一篇文章中對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NED)的「定位」。今年8月,香港法學交流基金會向聯合國提交一份文件,要求「聯合國調查美國對香港騷亂的參與」。NED被列入該文件,它去年在針對中國的項目中投入最多,略高於針對俄羅斯。NED是中國外交部2日點名制裁的在香港修例風波中表現惡劣的5個美國非政府組織(NGO)之一,其他4個是美國國際事務民主協會(NDI)、美國國際共和研究所(IRI)、人權觀察、自由之家。多年來,這些所謂的「非政府組織」接受大量美國政府資助,以促進民主和人權為幌子,行大肆幹涉他國內政和社會機制活動之實,引發廣泛質疑。「播種混亂,擴大不穩定」,布魯門塔爾如是形容這些「幹預機器」帶給國際社會的影響。
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NED)在國際上的名聲都與「CIA的替身」有關,其工作內容被公認具有極強的意識形態色彩。
NED自稱是一家「非官方、非營利」的組織,致力於「促進和推動全球民主事業」,並向相關NGO和團體提供資助。不過,這家「非政府組織」與美國國務院、美國國際開發署、CIA有著密切聯繫。它的主要資金來源是美國國會,另外花旗集團等大企業也會提供資金,還有一小部分來自民間捐助。NED每年提供1600多個資助項目,其活動範圍覆蓋90多個國家和地區。
「煽暴派要動員龐大的人力物力搞破壞,涉及巨大資源,到底錢從何處來?」香港《文匯報》今年10月在一篇調查文章中稱,自2014年香港爆發非法「佔中」活動後,全球「顏色革命最大金主」NED不斷加碼資助香港團體。1990年至2018年,NED向香港投入大約1300萬美元。2015年至2018年期間,平均每年投入人民幣約320萬元支持亂港活動,較非法「佔中」前上升15%,一些工會組織獲得的「黑金」甚至上升六成之多。
NED網站顯示,該組織2018年流入中國香港的資金總計約為44.3萬美元,3個資助對象中,國際團結工會(SC)獲得15.5萬美元,國際事務民主協會(NDI)獲得20萬美元,它們是NED四大主要資助對象其中之二,也有人稱它們是NED的「核心機構」。
《文匯報》說,由近期不少非法示威的推手李卓人擔任秘書長的職工盟曾承認,該機構每年從SC獲得資金合人民幣53萬元。另有媒體稱,「亂港頭目」黎智英旗下的壹傳媒在過去9年裡累計虧損逾20億元,但是,黎智英在過去7年裡的政治獻金約為5400萬元,他哪來的錢?這背後有NED等美國NGO的身影。
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NED)共有4個主要資助對象,除了前文提到的SC和NDI,還有國際共和研究所(IRI)和國際私企中心(CIPE),它們可謂是「分工明確」。
NDI和IRI與美國政界的關係也很深,它們分別曾由美國資深參議員約翰·麥凱恩和前國務卿奧爾布賴特擔任主席。
這兩家機構的成立時間都是1983年,經費主要來源也都是美國國務院、美國國際開發署、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
IRI在中國的項目開始於1993年,是第一家介入中國村民選舉的外國NGO。之後相繼實施關於法律改革、中國西藏遊牧地區公民社會開發等項目。近年來,IRI熱衷於關注中國影響力的擴大、美中戰略競爭、抵禦中國意識形態入侵之類的話題,一再發表報告「揭露中國以經濟利益為誘餌,向亞非拉等地區的脆弱民主國家滲透」、中俄聯手威脅美國利益等。
現在,這家機構以「NED在港活動的執行機構」的角色出名,它被《亞洲時報》稱為自1997年香港回歸以來在港「極其活躍」的團體,同時被認為是NED在港活動的執行機構。
據《大公報》等媒體披露,NDI的「魔爪」早已伸向香港,在2014年非法「佔中」行動中也扮演著不容忽視的角色。那時候,NDI在港擁有至少五人團隊,其中的主要負責人薛德敖曾給「佔中」發起人戴耀廷寫郵件,要求他及其他核心成員與NDI高層會面,並介入戴耀廷構建「港人講普選」網站一事。據稱,通曉中文的薛德敖在港地下政圈能量不小,是反對派「尊崇」的人物。另外,NDI被爆曾在「佔中」前批准給泛民組織「民主動力」提供大約人民幣7萬元的預算。
查閱有關NED資料時,自由之家這一同樣被中國制裁的美國NGO時常一起出現:有港媒稱,這兩個組織在港協同活動;2018年NED給中國內地撥款的項目中,有8.4萬美元的資助對象是自由之家。
《文匯報》稱,自稱是「非政府組織」的自由之家,有2/3的經費來自美國政府撥款,於1941年成立。
自香港發生修例風波以來,自由之家屢屢指手畫腳。比如,香港法院10月31日頒布臨時禁制令,禁止任何人在網上發布言論鼓勵或煽動暴力後,包括自由之家在內的7個組織向香港特首林鄭月娥發表公開信,攻擊這一行為「威脅言論自由、侵害人權」。
創立於1978年的人權觀察組織,在早前發表的所謂2019年度人權報告中,借廣深港高鐵實施「一地兩檢」安排、「香港民族黨」被取締等事情聲稱北京「侵蝕」香港的高度自治。同樣,該組織也在修例風波期間與其他團體聯合致函特區政府,對中國內政說三道四。
「外國反華NGO往往會偽裝成環保、勞工權利等機構來開展活動。由於內地監管比較完善,他們很難發揮作用。但是香港的管制和內地完全不同,它們滲入的程度要深得多。」中國社科院美國問題專家呂祥3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NGO插手香港事務比較明顯的做法是提供資金與策略、培養骨幹、給「亂港分子」留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