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時人們忙忙碌碌,總覺得到老了就可以休息一下了。年輕時人們又很節儉,總覺得到老了有剩餘積蓄了,才可以享受生活。
可是想得很美好,但是現實不一定那麼美好。因為到了老年,還有很多事情需要去做,甚至任務量一點也不比年輕人少。有時候出錢出力,最後落得悲慘不堪。對此王阿姨是深有感觸地,因為她如今正過著水深火熱的生活。下面我們來聽聽王阿姨的講述:
自述人:王阿姨,63歲,退休工人。(為了便於敘述,全文用第一人稱講述)
都說最美不過夕陽紅,可是我如今也到了人生夕陽的歲數,可是我的生活卻過得並不美。因為我上有老下有小,哪一方都需要我去照顧。
上有老:
說起來我還是比較幸福的,因為到了我這個歲數,雙親都還健在,到家還能叫一聲爸,喊一聲媽,心裡還是很高興的。不過就是照顧起老人來,太辛苦了。
父母都是九十多歲的人了,都需要在床前伺候。我只有一個哥哥,前兩年還去世了,所以照顧老人的事情,只能由我一個人照顧。
母親癱瘓在床,一日三餐都需要餵飯,為了防止生褥瘡,還要不間斷地幫母親翻身和按摩,一通動作做下來,經常累得我腰酸背痛,可是沒有辦法我只能堅持著。
父親患有高血壓,還有心臟病,常年需要吃藥控制著。每年我都要帶父母體檢,還要買很多補品,讓父母好好的調養身體。可是對於自己,我卻非常的節儉,哪怕是一元錢的公交車錢,我都捨不得花,寧願走路。
下有小:
因為我每月就有四千元左右的工資,除了給父母拿藥,還要補貼一下我的兒子。
兒子大學畢業後在一家公司工作,工作辛苦不說,收入卻不高。因為結婚買的房子還貸了款,每月要還兩千多元。
兒子工作挺努力的,但是怎奈學歷不高,工作收入也不高,交完房貸後也所剩無幾了。兒媳婦總嫌棄兒子沒本事,讓她過不上錦衣玉食的生活。所以經常的找理由吵架,有時候還會把王阿姨牽扯其中。
王阿姨為了家庭安寧,也為了讓兒子少受點氣,只能自己省吃儉用地留出一部分補貼家用。
這樣王阿姨每月四千元的工資,大概只剩餘千八百元了,就這點錢,王阿姨還要掰碎了花。菜要到打折的時候去買,衣服經常是一個季節一件,一件要穿很多年。
王阿姨看著有的同齡人,今天不是去逛街買衣服,就是明天去商場買首飾,那是非常羨慕的,可是羨慕別人有什麼用。誰讓王阿姨天生愛操心,又遇到了不怎麼爭氣的孩子,現在只能過著這種苦悶的生活。
寫在最後:王阿姨的遭遇是挺讓人同情的,一個勤勞有孝心的人,過得卻這麼辛苦。按說她每月四千的退休金,完全可以有很好的生活了,可是因為上有老下有小需要照顧,所以負擔比較大。以至於多年來,連一件新衣服都捨不得買。
這其實讓我們看到了兩個問題,一是年輕時努力奮鬥的必要性。因為年輕時正是精力充足的時候,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到事業中,多積攢積蓄,才能更好地保障晚年生活。第二個問題就是王阿姨太過於溺愛兒子。本來他已經是成年人,就要自己承擔起家庭的責任,以後的生活還是要自己獨立面對才對。王阿姨可以幫一時,但是幫不了一世。
不過王阿姨有一點做得特別好,那就是對父母特別孝順,不管自己怎麼辛苦,也不會委屈父母。我想孝道是一個家庭最好的風水,王阿姨一家人通過努力肯定也會過得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