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愁堆解笑眉,淚灑相思帶。今宵離別後,何日君再來?喝完了這杯,請進點小菜,人生能得幾回醉,不歡更何待?[念白] 來,來,來,喝完這杯再說吧!今宵離別後,何日君再來?」
這熟悉的詞曲,配上熟悉的旋律,大家一定會想起,這首鄧麗君演唱的《何日君再來》。1979年發行的中國臺灣著名女歌手鄧麗君唱片專輯《一封情書》中的這首《何日君再來》,在播出後,立即在她的粉絲圈內掀起熱潮。《何日君再來》也成為中國近代最受歡迎的經典中文歌曲之一。
但是這首歌的原唱並不是鄧麗君,並且這首歌早在1939年就已經誕生,比鄧麗君出生還早了14年。比她的唱片發行更早了40年。這首歌原本是1937年的一部廣告宣傳歌舞電影《三星伴月》的插曲,電影導演為方沛霖。
電影講述的是:歌星王秀文與歌舞女林小姐、李小姐籤了異性姐妹契約,約定凡是男性贈給其中一人的財物,一律公開使用。實業家姜立源辦起了興華化學工廠,讓在美國學習化學工程的兒子宗良回國效力。秀文失業後成為興華廠職員,和宗良產生愛慕之情。宗良的小時同學劉桂光被宗良招為化驗員,他在極度睏倦時配製出了彩色香皂卻忘了配方。宗良發秀文三人的契約,以為秀文存心敲詐,於是二人決裂,分手後又後悔了。秀文提出辭職,宗良挽留秀文……
這部電影估計沒多少人看過,但這首歌曲卻流傳了下來。歌曲的曲作者是作曲家劉雪庵,詞作者是中國著名電影編劇,電影理論家。電影中的歌唱者是中國電影演員、歌唱家周璇。周璇當時是電影的主演,飾演歌星王秀文。
1937年,當時執導《三星伴月》方沛霖邀請劉雪庵譜寫一支探戈舞曲,劉雪庵就把他1936年畢業時即興創作的一首無名探戈舞曲給了方沛霖。方沛霖未徵求劉雪庵同意,就讓黃嘉謨為這首舞曲填寫了歌詞。劉雪庵當時對此事私下表示不滿,但是礙於情面,沒有公開表示。
1939年,香港抗戰電影《孤島天堂》也將《何日君再來》選為插曲,這部描述青年男子參軍前與女友離別前依依不捨的情景,讓歌曲韻味恰到好處。影片中由"龍潭三傑"錢壯飛的女兒黎莉莉演唱。
此後,這首歌又被祖籍日本出生於遼寧省的日本歌手李香蘭(山口淑子)翻唱並收入唱片,讓這首歌曲很快走紅,家喻戶曉。李香蘭同時也為此曲錄製日文版本,使這首歌在日本也廣泛流行。日本投降後,李香蘭曾以漢奸罪被逮捕,但因為在法庭上證明了她的日本人身份,最後被無罪釋放,遣返回日本。
1966年,有人指這首由李香蘭唱紅的歌曲是劉雪庵為漢奸所作的。劉雪庵就因此被錯劃為右派,關進"牛棚"22年,受盡折磨導致雙目失明, 9年後才獲平反。妻子也在他被打時,為了保護他,挨了打,因為受傷嚴重去世。

所以,這首歌很少有地作過《三星伴月》和《孤島天堂》兩部電影的插曲,原唱是周璇,次唱是黎莉莉。曾由日本歌手李香蘭唱紅,最後由鄧麗君再次翻唱為經典。但我們也應該記住那個不幸的曲作者劉雪庵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