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是自古以來就為人們所喜聞樂見的形象,著名小說《西遊記》中的孫悟空就被塑造成為上天入地七十二變無所不能的英雄形象。直到春晚吉祥物3D版「康康」誕生,立刻毫無懸念地斬獲「網友最強吐槽吉祥物」頭銜。說真的,前有那隻從石頭裡蹦出來的狂拽炫酷帥氣爆表的孫悟空,真不能怪網友嫌你長的有點醜。
Before
明萬曆金陵世德堂刊本《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遊記》插畫,孫悟空長這樣:
1986年版《西遊記》劇照,會動的孫悟空長這樣:
After
2016猴年春晚吉祥物「康康」長這樣:
春晚設計師你醒醒~建國後紅綠燈也不許成精啊~難怪整場春晚都沒看到「康康」的身影呢,大概導演最終也感受到了群眾們的怨念
猴子是唯一與人類同屬靈長目的動物,體型和行為方式也與人類最為接近,人類對猴子保有天然的親切感。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人們賦予猴形象以豐富的寓意和寄託,在各類藝術創作中,都可見到猴子的形象,如畫中可見到猴子騎在馬上捅馬蜂窩,比喻馬上封候,或是大猴背著小猴,意即輩輩封候……歷史長河中積澱了大量猴形象的藝術作品。
這枚曲阜博物館所藏戰國早期猿形銀帶鉤整體造型是一猿攀枝回首。猿身多處貼金,兩目嵌藍料珠,炯炯有神。
猿形銀帶鉤
著名的金石專家賈文忠自2007年開始,每年都會製作關於十二生肖的拓片,今年的拓片名為「猴年大吉」,就是依據該件猿形銀帶鉤所拓。
出土於河北平山中山王陵的戰國中晚期十五連盞燈將整支燈打造為樹形,頂端支撐著十五個燈盤。樹上有八隻小猴,兩隻小鳥,一條夔龍。
十五連盞燈
這枚2001年出土於西安西漢早期竇氏墓的鏤空玉環上透雕二猴、二熊,連接處刻雲紋。兩猴一作半蹲踞狀,一側身蹲坐;兩隻熊一正面蹲踞,另一隻似在翻筋鬥。熊體大威猛,猴機敏活潑,各有靈性,生意勃然。
鏤空玉環
這件青釉龍柄蹲猴盤口壺可謂隋代瓷器之精品,出土於山東。瓶柄龍首簡括生動,張口銜著盤沿,似在吸水。與龍柄相對,古代工匠別出心裁地堆塑了一隻生動活潑的頑猴,一手扶膝,一手撓頭,逗人喜愛。此壺造型受隋代南方流行的龍柄雞首壺影響,但龍柄與猴搭配比較罕見。
青釉龍柄蹲猴盤口壺
這面四蜼四獸鏡中的「蜼」,形象是根據《山海經》中記錄所刻畫。《山海經》曰:「鬲山,其獸多犀象熊羆,多猿蜼。」 郭璞注曰:「蜼似猴,鼻向上,尾四五尺,頭有岐,蒼黃色,雨則自懸樹,以尾塞鼻孔,或以兩指塞之。」現代漢語詞典解釋為:蜼是一種體形較大的長尾猴,黃黑色,尾長數尺。可見,「蜼」也是猴。
四蜼四獸鏡
中國古人很早就分清猿與猴的差別,現代生物學大約在18世紀才確立了靈長類動物分為猿與猴,兩者的差別在於「猴」有尾巴,而「猿」沒有。中國古籍中,大約在先秦時代就有「猿」、「猴」的區分。「猿」 在中國古代經常與鶴一同出現,寓意長壽。這隻西漢時期的木雕長臂猿,手臂的刻畫頗為生動,這件藏品現在南京博物院的「如意猴」猴文物展上可以看到哦。
木雕長臂猿
同在南京博物院「如意猴」展上的這件清代紅漆雕刻三猿大圓盤描繪了人們熟悉的論語古訓「非禮勿視,非禮勿言,非禮勿聽」,松下三隻猴子呈半蹲姿勢,第一隻用手捂著耳朵,第二隻用手捂住嘴巴,第三隻用手蒙著眼睛,分別代表了:不看、不聽、不說。
三猿大圓盤
佛教中的猿猴繪畫可溯至印度笈多王朝(320-540年),這是印度佛教藝術的鼎盛期,許多佛本生故事都繪有猿猴。印度信奉動物與人之間的轉世,對動物充滿同情,描繪生動逼真。克孜爾石窟位於新疆庫車,在古代為龜茲之地,佛教東來中國後首先在這裡得到傳播。始建於東漢末年的克孜爾石窟是中國開鑿年代最早的石窟,其壁畫繪有形形色色的猿猴形象。這幅南北朝時期的克孜爾石窟本生圖亦源於佛本生故事。
克孜爾石窟本生圖
北宋易元吉是畫猿專家,原畫花鳥,後領悟到「須擺脫舊習」才能成名家,因此改攻猿猴。在他之前,少有畫作專繪猿猴。他常年住在山中,深入細緻觀察。還在家中後院馴養水禽山獸,從後窗裡揣摩它們的動靜遊息。他所畫的猿猴生動逼真,在當時「無出其右者」,從其作品猴貓圖與蛛網攫猿圖中即可見一斑。
猴貓圖
蛛網攫猿圖
因合儒家人倫,猿猴被古人視為有情的似人之獸,關於猿猴母子情深的記載很多。自北宋易元吉專畫猿猴開始,後世子母猿猴的形象屢見不鮮,如這幅南宋的子母猴圖軸。
子母猴圖軸
對於這幅描畫子母猿在樹上蕩鞦韆的宋代枇杷猿戲圖,臺北故宮博物院前副院長李霖燦曾評價說,「那隻長臂猿媽媽分明在示範給小寶寶看,就是這樣在樹林間蕩來蕩去的麼!小猿猴則滿臉都是欲試還休的懷疑畏怯表情……宋代理學家教人『觀萬物生意』,宋代的宮廷花鳥畫家在這方面表達的亦充沛異常!」
枇杷猿戲圖
元代顏輝善畫猿,曾繪《百猿圖》,畫有動態各異的125隻猿猴。這幅《雙猿圖》傳為他的作品,兩隻黑猿一蹲踞樹幹,一斜掛樹枝,好奇地望著下方蜂群。猿與蜂的題材,應始於北宋開猿畫先河的易元吉,後成為專門的吉祥題材,寓意封(蜂)侯(猴)。
雙猿圖
題款為「明四家」之一仇英的猿戲圖卷卷長271釐米,圖中青綠山水,蒼松聳立,瀑流潺潺,十八隻猿猴嬉戲遊蕩,兩隻白鶴空中鳴叫致意。晉《抱樸子》載,「獮猴壽八百歲變為猿,猿壽五百歲變為玃,壽千歲。」猿與松鶴的搭配,應有延年增壽的吉祥寓意。
猿戲圖卷
猿猴與蜂繪於一圖,諧音「封侯」,祿位高升,難怪古人喜愛捅馬蜂窩的猴子。猴子是怎麼捅馬蜂窩的?看看清代沈銓的《蜂猴圖》吧。
蜂猴圖
猴子喜桃,西遊記中孫悟空偷吃蟠桃的情節大概無人不知,而齊白石筆下的猴子也尤其愛桃,出自他手的祝壽畫作多半都有猴與桃子,比如這幅37×26釐米的十二生肖-申猴,而這幅長100釐米、寬34釐米的大壽圖(立軸,設色紙本)則出現在2015年佳士得香港春季拍賣會的「奉文堂珍藏中國書畫」上。
十二生肖-申猴
大壽圖
據季羨林先生考據的一本三國時翻譯的《六度集經》,印度神猴的哈奴曼故事在三國時就已傳入中國,孫悟空的形象與哈奴曼頗有類似。神猴哈奴曼出自印度史詩《羅摩衍那》,它勇敢機敏,能騰雲駕霧,火燒楞伽宮,盜仙草,幫助羅摩徵服了強敵羅剎惡魔羅波那,救出妻子悉多。這件出土於茶膠省的吳哥時期巴戎寺風格的神猴哈奴曼以青銅鑄成,國內許多觀眾在2015年的「高棉的微笑——吳哥文物與藝術展「上應該見過他。
神猴哈奴曼
猴的形象或機智或靈敏,或深情或呆萌,大概無人不喜。難怪在中國農曆猴年來臨時,全球各大博物館和美術館都紛紛推出猴主題的展覽。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把今年的展覽命名為「猴子的把戲」,也展出了大都會博物館收藏的帶有猴子元素的中國古代藝術品。南宋的「三元得祿」圖扇頁上描繪了三隻猴子襲擊白鷺的窩巢,「三猿得鷺」即諧音「三元得祿」;清代青花「爵祿封侯」瓷瓷盤上描繪了猴子、蜜蜂、鹿和喜鵲,亦是取「鵲鹿蜂猴」的諧音「爵祿封侯」。
三元得祿
爵祿封侯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也舉辦了猴年特展,將展覽分為「可愛」「群居」「毛髮」「擬人的猴子」等單元,展出眾多知名繪猴畫家的作品。如日本圓山四條畫派的著名畫家森狙仙,在圓山派基礎上更增加了陰影等畫法,尤長於猿等動物的寫生畫,這次展上就有他的《秋山遊猿圖》。
秋山遊猿圖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還舉辦了一個大家心目中最喜愛的猴子文物票選,猜猜看撥得頭籌的是哪一件?——第一名是這幅17世紀江戶時代畫家狩野山雪的《猿猴圖》,是不是萌得心都化了?
猿猴圖
你有哪些心愛的猴子收藏,快來與大家分享吧。盛世收藏網也在猴年裡祝願眾藏友新的一年如意吉祥,看上的藏品都能收入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