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化學獎頒給「上帝手術刀」!首度兩位女學者獲獎,基因編輯...

2020-12-23 騰訊網

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在本周揭開序幕,而2020年度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也在今日揭曉,由基因編輯技術CRISPR發明者珍妮佛.杜德納(Jennifer Doudna)、埃馬紐埃爾.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兩位女性學者同獲此殊榮。

BREAKING NEWS:

The 2020#NobelPrizein Chemistry has been awarded to Emmanuelle Charpentier and Jennifer A. Doudna「for the development of a method for genome editing.」pic.twitter.com/ CrsnEuSwGD

—The Nobel Prize (@NobelPrize)October 7, 2020

杜德納及彭蒂耶在2012年發布了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這項技術有著「上帝的手術刀」之稱,使科學家有辦法精準對動物、植物、微生物的基因進行編輯。儘管8年過去CRISPR仍在臨床階段,其廣泛的應用潛力依舊獲得各界重視。

對於獲得這份學界的最高榮譽,杜德納表示,「我真的非常開心,實在太令人震驚了。」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已是少數,在她們以前僅有5位女性獲得化學獎,兩位女性獲得同一份獎項,更是諾貝爾化學獎史上首例。

美國遺傳學家、衛生研究院院長法蘭西斯.科林斯(Francis Collins)表示,「這項技術徹底改變了我們進行基礎科學研究的方式。我很高興看見CRISPR獲得我們期待已久的認同,並看到兩位女士獲得諾貝爾獎。」

「上帝的手術刀」讓治癒癌症、復活滅絕生物都不是空想

CRISPR是利用細菌身上,能對外來基因片段產生「記憶」的後天免疫系統,瞄準特定基因進行編輯的生物技術,Cas9就是細菌身上一種可以切割DNA的酵素。

CRISPR被認為可用於治療遺傳性疾病、培育更能抵抗蟲害的農作物,或者使已滅絕的生物重現於世都不無可能。

基因編輯技術有上帝的手術刀之稱,可能對生命造成流傳百世的影響。

在CRISPR技術問世以前,基因編輯是一項耗時費力的大工程,並且編輯的精準度也堪憂,有傷害或改變其餘基因的風險。2012年兩人發布這項技術後,才找出使用上帝的手術刀,精準基因編輯的可能性。

頒布諾貝爾獎的瑞典皇家科學院指出,CRISPR-Cas9技術為癌症的新療法創造契機,使治癒遺傳性疾病不再是想像,讓生命科學技術邁入了新的時代。

但由於CRISPR-Cas9技術仍在發展階段,存有錯誤編輯,甚至「脫靶」的危險性,從而根本改變生物本質,而受到科學家謹慎對待。也因此,2018年中國科學家賀建奎宣稱通過基因編輯技術,修改了胚胎中的CCR5基因,使一對雙胞胎女嬰擁有HIV免疫力,才會在全球引發宣然大波。

中國科學家賀建奎在2018年發布一項研究,宣稱以基因編輯技術使一對雙胞胎女嬰獲得HIV免疫力,引發宣然大波。

賀建奎的研究被多方科學家批評不負責任,去年麻省理工學院更揭密一份報告,指控這位中國學者只是沽名釣譽,他們的研究無法實際為女嬰創造HIV免疫力,可能造成設想外的後果。

諾貝爾獎得主:CRISPR也有望協助新冠狀病毒篩檢

CRISPR也可能對終結肆虐全球的新冠狀病毒(COVID 19,俗稱新冠肺炎)有所貢獻。杜德納近期接受採訪時表示,CRISPR可用於檢測各種病毒,冠狀病毒也是其中之一。

杜德納認為,今年底以前很可能就會有基於CRISPR的新冠肺炎篩檢工具問世,雖然初步可能會先出現在研究室,但透露這也是她們在創新基因組學領域正在研究的方向。

「我們正在研究一種能夠共同檢測新冠肺炎及流感的技術。」杜德納聲稱,「我們不認為疫情正在消退,這次的疫情是一次警訊,我們必須為下一次新的病毒攻勢做好準備。」

相關焦點

  • 首次:基因編輯多才俊 為何兩位女學者獲獎
    從張鋒到Goerge Church,許多基因編輯的大咖雲集,但是,2020年的諾貝爾化學獎花落兩位女學者,美國學者Jennifer Doudna
  • 諾貝爾化學獎頒給「基因編輯」,華裔科學家張鋒未能一同加冕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給了兩位基因編輯技術科學家。  要知道她們在去年,可是諾獎生理學\醫學獎的熱門候選,並且支持者非常堅定,認為是時候輪到她們了。沒想到一年之後,該方向研究在「理綜」獎——諾貝爾化學獎實現加冕。
  • 諾貝爾化學獎授予兩位女科學家!美股基因編輯概念股走強 A股有哪些...
    來源:金融界網站當地時間10月7日,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正式揭曉,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Jennifer A. Doudna獲得這一獎項。另據央視,將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Jennifer A. Doudna,是以表彰她們在「憑藉開發基因組編輯方法」方面作出的貢獻,兩位獲獎者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獎金(約合760萬人民幣)。介紹,她們開發了基因技術中最銳利的工具之一:CRISPR/Cas9「基因剪刀」。
  •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CRISPR基因編輯技術
    Doudna獲獎,以表彰她們「開發出一種基因組編輯方法」。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近年風頭正勁,獲得諾獎青睞在意料之中。Emmanuelle Charpentier、Jennifer A. Doudna和張峰並稱CRISPR的三大先驅,遺憾的是張鋒並不在獲獎名單中。
  • 第一次,諾貝爾化學獎授予兩位女科學家!她們做了一把銳利的「剪刀」,分享760萬!
    Doudna),以表彰這兩位女性科學家「發現了基因編輯技術中最有力的工具之一:CRISPR /cas9基因剪刀」,她們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約760萬元人民幣)的獎金。 她們的研究為在人體以及其他動物細胞上實現基因編輯奠定了重要基礎。
  • 2020諾獎誕生最大懸疑:基因編輯技術獲獎,張鋒錯失
    Doudna),以表彰她們對「基因編輯」方法研究中做出的突出貢獻。 在基因編輯技術應用中,張鋒幾乎是繞不過去的重要人物,他未能因所做的開創性貢獻入圍諾獎令人生疑,或許將成為近期討論的一個話題。 Emmanuelle Charpentier 和Jennifer A.
  • 兩位「媽媽」發明了什麼,拿下2020諾貝爾化學獎
    圖片來源/諾貝爾獎官網據全球多家媒體報導,諾貝爾獎委員會今天(10月7日)揭曉2020年度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兩位女性生物化學家因開發「基因魔剪」而獲此殊榮和獎勵。這將也是諾貝爾獎自設立以來第112次頒發化學獎。
  • 2019"諾貝爾化學獎"公布!
    下面,我們就來盤點一下以往那些腦洞大開、奇葩迭出的搞笑諾貝爾化學獎————人體唾液清潔劑2018年搞笑諾貝爾化學獎同樣和唾液有關,它頒發給了 保拉·羅馬奧(Paula Romao)、阿迪利娜·阿拉爾奧(Adilia Alarcao)和已故的塞薩爾·維亞納(Cesar Viana
  • 兩位女科學家因基因編輯技術獲諾獎 這名華裔也曾被認為是熱門人選
    在2012年6月發表的論文中,兩位女性科學家帶領的研究團隊純化了Cas9蛋白,發現它是雙RNA引導的DNA內切酶,首次在體外證明使用Cas9的CRISPR系統可以切割任意DNA鏈,指出CRISPR在活細胞中修改基因的能力。這是最早發表的把細菌天然免疫系統演變成CRISPR/Cas9基因編輯工具的工作。
  • 諾貝爾化學獎歷史趣聞:3人兩次獲獎,物理學家也來「搶獎」
    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於10月9日揭曉,有人「居華山之巔笑傲江湖」,體驗「天下誰人不識君」的暢快與得意;當然,也有人與諾獎失之交臂,卻仍保持「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的豪情。一生致力於炸藥研究的阿爾弗雷德·諾貝爾在世界化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而諾貝爾化學獎的百年歷史,也是在書寫一部「在化學領域作出最重大發現或貢獻的科學家」的編年史。
  • 2020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 兩位美國經濟學家獲獎
    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由來 根據瑞典著名化學家、硝化甘油炸藥發明人阿爾弗雷德·伯恩哈德·諾貝爾(1833-1896)1895年立下的遺囑,諾貝爾獎項只包括化學獎、物理學獎、文學獎、醫學獎與和平獎。所以,最初是沒有諾貝爾經濟學獎的。 為什麼要增設這樣一個獎呢,又為什麼是經濟學獎?
  • 浙大教授解讀諾貝爾化學獎:「基因剪刀」譜寫生命密碼
    浙江新聞客戶端訊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花落埃馬紐埃爾·卡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詹妮弗·杜德納(Jennifer A. Doudna),以表彰她們「在基因編輯技術方面的貢獻」。
  • 基因編輯獲諾獎,幕後金主竟是李嘉誠
    這次的諾貝爾化學獎頒給了法國科學家埃瑪紐埃勒·沙爾龐捷和美國科學家珍妮弗·安妮·杜德納,以表彰她們在基因組編輯方法研究領域作出的貢獻。這裡的基因組編輯方法,指的正是當下熱門的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基因編輯居然能拿諾獎,這多少讓人會感到不可思議,甚至是恐慌。
  • 兩位女科學家同摘諾貝爾化學獎,重寫生命密碼的「基因剪刀」是什麼...
    04 熱點播報 HOTPOTS 「基因剪刀」研究者獲諾貝爾化學獎 漢松說,今年的獲獎研究成果是「基因剪刀——重寫生命密碼的工具」。
  • 2019年「科學突破獎」揭曉 兩位華人科學家獲獎-中新網
    2019年「科學突破獎」揭曉 兩位華人科學家獲獎 2018-10-18 13:02:17來源:新華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中國版「搞笑諾貝爾」揭曉 科大《美麗化學》獲獎
    就在4月11日晚,被譽為中國版「搞笑諾貝爾」的菠蘿科學獎正式揭曉。  今年「菠蘿科學獎」的語言學獎頒給了來自華東師範大學的汪奎,他在碩士畢業論文中探討了「呵呵」一詞的網絡功能,「呵呵」這個「最傷人網絡聊天詞彙」終於有個像模像樣的註解。汪奎在研究中發現,在模仿笑聲時,人們更容易傾向於認為縱聲大笑發出的聲音像「哈哈」一樣;「吼吼」的笑聲不大,但似乎有點賣萌扮蠢的傾向。
  • 解讀2015諾貝爾化學獎:DNA修復的細胞機制研究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瑞典皇家科學院北京時間昨天傍晚宣布,將2015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瑞典科學家託馬斯·林達爾、美國科學家保羅·莫德裡克和擁有美國、土耳其雙重國籍的科學家阿齊茲·桑賈爾,以表彰他們在基因修復機理研究方面所作的貢獻。  脫氧核糖核酸,俗稱的DNA。人類幾乎每個細胞裡都有DNA,它們編碼了人體全部的遺傳信息。
  • 諾貝爾化學獎花落「基因剪刀」,為何沒有華人科學家張鋒的名字?
    在《科學》雜誌發表具有裡程碑意義的論文僅僅八年後,這對女搭檔就斬獲了諾貝爾化學獎。左側為法國生物化學家埃瑪紐埃爾·沙爾龐捷,右側為美國生物化學家珍妮弗·杜德納。當然,在此之前,她們已經因為這把神奇剪刀,獲得了多個重量級獎項。八年時間,基因剪刀已經攪動風雲,對整個人類社會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 同為基因編輯發明人,張鋒為何痛失諾獎?
    一時間,基因編輯這項專業技術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而同樣發明了基因編輯CRISPR技術的華裔科學家張鋒卻與諾貝爾獎失之交臂,科學界在為之感到遺憾和惋惜的同時,也熱議其為什麼沒有得到諾獎。10月9日,MIT/Broad Institute張鋒實驗室的第一個博士生、現任史丹福大學醫學院助理教授叢樂向21新健康記者表示,諾貝爾獎對於基因編輯技術的認可,揭示了這一技術的影響力和重要性,他祝賀上述兩位科學家獲獎,但對於張鋒未能分享諾獎感到遺憾。
  • 97歲科學家獲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 仍有三個獎項待發
    每個諾貝爾獎獲得者通常都是記錄的締造者,在他們這個領域一定有著他們的輝煌和傳奇,然而2019年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又出現了新的記錄,這和所處行業無關,而是美國科學家約翰·B·古迪納夫以97歲高齡獲得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北京時間10月9日下午,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約翰·B·古迪納夫(John B. Goodenough)、斯坦利·惠廷厄姆(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