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 起」
又是一個香期,
看著走出寺院的小明,
寺門口的騙子充滿幹勁:
「請個護身符?300/600/900的都有!」
「不用,謝謝。」
「呵,小心冤親債主一直跟著你!」
雖然未曾受騙,但那句厲聲的威脅,依舊讓小明難以釋懷,究竟什麼是冤親債主,他們是怎麼產生的,可以如何化解?
本期講堂,便來談談這個令人生畏的「冤親債主」。
「什麼是冤親債主?」
在許多人的概念裡,「冤親債主」充滿著神秘、陰暗的色彩,認為其是來源不明、不可名狀、影響我們運勢、健康的「怨靈」,因此對其充滿恐懼。
其實,在佛教中,冤親與債主是兩個概念。前者指的是在前世今生乃至無盡輪迴中,經由身口意三業造就的業力而與我們綁定、結緣的眾生。
在這些眾生中,既有因彼此侵犯、傷害、吞食等方式,造下惡業而與我們結下怨仇的眾生;
也有因彼此關心、照顧、相愛等方式,造下善業而與我們結下善緣的眾生,如親友,仇敵,寵物等都屬於「冤親」。
而「債主」則是指這些宿世與我們結下惡緣或善緣的眾生,於此世或後世需要我們以同等方式進行償付,也即是我們所謂的「障礙修行、影響運勢、有礙健康等」。
「冤親債主的由來」
累劫輪迴中,我們由於貪嗔痴的驅動,通過身、口、意造作了太多的惡業,與無量眾生結下不少怨仇與緣分,常見的如:
■ 身業
身業即我們所作的行為,其中最常見的便是殺生食肉,如《楞嚴經》所記載的——
「以人食羊,羊死為人,人死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類,死死生生,互來相啖,惡業俱生,窮未來際,是等則以盜貪為本。汝負我命,我還汝債,以是因緣,經百千劫, 常在生死。」
■ 口業
口業即是我們所說的話語,如與人口角相爭,誣陷、詆毀、謾罵,從而與人結仇。
這就像在繩子上打了一個結,在此世或後世被當時的被害人以同樣的方式加以報復後,這個結才會解開,但解開的同時,我們又會因對方的報復而心生怨恨,從而又結下了新的怨結,如是往復,沒完沒了。
■ 意業
意業即是我們內心的念頭,如對家人、戀人、寵物的貪執也將形成業力的繩索將我們牢牢綁定。
「解冤釋結的必要」
久遠劫來,我們通過六根向外馳求,攀援色聲香等六塵外境,求名逐利,被五欲所轉,從而建立貪、瞋、痴三毒之根,起身、口、意七支之罪,與越來越多的冤親債主加以綁定。
但我們因為迷而不覺,隨著時日之久,這種綁定只會越來越多,越來越牢固,而相應我們所需酬付的苦報也越來越重。
而我們也在「造業-結緣結怨-受報-再造業」的推動下,輪迴不休,往來六道,脫苦入苦,永無止息,因此要想擺脫這種循環受苦的情況,就需要解冤釋結,也即化解業力。
「解冤釋結的方法」
■ 常存善心
首先要常存善心,既已知「造業-結緣結怨-受報-再造業」的受苦循環,那麼我們在受報時,便可以修慈悲忍辱,不再主動去結下新一輪的怨結。
比如在被人辱罵時,能忍住不去回懟,又比如發心食素,如一時無法轉變,可以先從購買三淨肉(也即此眾生不因我而死、我沒有看到或聽到它被殺的情景),或仿葷素食,並發願每日吃一頓、每周吃數頓開始。
如此業報雖多,但在無盡的輪迴中,終有還盡的一天。
■ 發露懺悔
業所作不失,凡所作業,必定受報,但受報的程度卻因我們的處理方式有輕重的不同。
就好像爭執的雙方如果能彼此道歉、原諒,那麼爭執就能由大化小,怨結同樣如此。
而拜懺便是經由在佛前披露懺悔過去所作惡業,誠摯地與過去被我們傷害的眾生致歉,並在十方無量諸佛菩薩前承諾再不復犯。
而若果真能再不復犯,便再不會產生新的冤親債主,從而也就能夠永離這個由業力推動的輪迴體系,從而離苦得樂,得大自在。
■ 祈福、超度
在上述方式之外,還可以為我們的冤親債主祈福或超度,令其因為這個因緣能夠聽聞佛法,也能從這個受苦的輪迴中解脫出來,與我們解冤釋結,從今以後,永為法親無別異想,常為菩薩慈悲眷屬。
「報名水陸法會」
水陸法會是含括了放生、說法、拜懺、祈福、超度、授幽冥戒、供佛、施食等佛事的法會。
大眾可藉由迎請而至的無量諸佛菩薩、護法龍天及僧眾之力,為一切眾生、冤親債主祈福、超度,並將功德加以回向。
來源:上海玉佛禪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