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段愛情是建立在傷害另一個人、建立在另一個女人的犧牲上;那麼這樣的愛情無論如何並不偉大,也不值得拿來歌頌炫耀。
主人公平鑫濤、瓊瑤、前妻林婉珍,相愛相殺五十年的愛情故事。
01
先從林婉珍和平鑫濤兩個人開始說起吧。
林婉珍1930年出生在上海一個優秀的小康家庭中。
由於家庭條件好,還不到17歲的林婉珍就跟隨哥哥一起遠赴臺灣,就讀當地省立補習學校。
當時林婉珍已經精通四種語言:普通話、上海話,臺語和日文,於是19歲的林婉珍就考進臺肥公司。
同年,一位叫平鑫濤的男青年也進入了這家公司,但是林婉珍是肥料廠公認的校花,平鑫濤雖有才華,但是在這個地方不適合施展。
平鑫濤和很多人一樣,也看上了林婉珍,於是發作自己的文學功底,將《基督山伯爵》這本小說中情節念給林婉珍。
沒想到林婉珍只是淡淡的回了一句:你不是我理想的對象。
之後,平鑫濤沒有放棄,遞給林婉珍一張小紙條,寫了這樣一句話: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林婉珍被打動了,兩個人走到了一起,經常相識相戀的接觸,在1955年,兩個人走進了婚姻殿堂。
婚後平鑫濤創辦了皇冠雜誌,林婉珍父親非常看好這個女婿,自己還投進去一筆錢用於創業。
一邊的林婉珍不僅要幫助丈夫處理事情,在同時還生下了三個孩子;
平鑫濤長時間在外工作,林婉珍作為家庭主婦照顧家庭,照顧三個孩子,兩個人的溝通出現分歧。
這時,瓊瑤的出現為這段本就遍體鱗傷的感情又插了一刀。
02
瓊瑤1938年出生於四川,和林婉珍不一樣,沒有林婉珍好那樣好的家庭沒有那樣優秀的成績。
小時候跟隨母親從家鄉湖南逃難到川渝,逃難的路上兩個弟弟還走丟了,走到臺灣之後一家生活才安穩下來。
瓊瑤自小的成績就不好,小時候還因為拿著20分的試卷回到家後,看到妹妹因為沒有考滿分而大哭。
瓊瑤留下一封:
「親愛的母親,我抱歉來到了這個世界,不能帶給你驕傲,只能帶給你煩惱。但是,我卻無力改善我自己,我真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所以,母親,讓這個不夠好的我,從此消失吧!」
找到母親的安眠藥將整瓶藥都吞了下去,睜眼時自己已經被救了回來,之後的生活瓊瑤依舊如此。
瓊瑤雖然學習成績不好,但是對於寫小說,寫書,有一種臨近痴迷的態度,將滿腔不安都投放到寫作上。
瓊瑤終究是嫁給了有著同樣興趣的馬森慶,但是兩個人因興趣結合也因興趣而分開。
婚後瓊瑤的名聲大噪,而馬森慶一如既往無人問津,瓊瑤將別人給自己的邀約信拿給馬森慶看。
而對方只是一句:瞧不上。
繼而瓊瑤的《窗外》被改編為電影後,兩個人之間的隔閡變得更大,馬森慶整天酗酒,夜不歸宿,瓊瑤懷孕生子依然不停寫作。
終究兩個人離婚,而這時的瓊瑤和平鑫濤兩個人也暗生情愫。
03
當時瓊瑤將《窗外》《庭院深深》這部劇作品都投入到了皇冠,一天瓊瑤收到了一封臺北寄來的信。
許多讀者急切的想要見到這位大作家,盛邀她前去參加一檔電視臺的訪談。
這是平鑫濤寄來的信,也是平鑫濤邀請的瓊瑤。
瓊瑤打扮一下盛裝前往臺北,而此時的平鑫濤早已在車站等候,下車之後一眼就望到了瓊瑤。
於是兩個人又有了曖昧的對話:
瓊瑤:「你是怎麼認出我的」。平鑫濤:「從《窗外》認出了你,從《六個夢》中認出了你。
瓊瑤當即對這個幾乎和自己小說中的人物一樣心思產生了不一樣的看法。
第二天,瓊瑤上電視時,平鑫濤還叮囑她:相信自己,不要膽怯,瓊瑤一句:
平先生,你千萬不要離開這裡,我心裡有一點怕,有你在,我就不慌亂。
見慣了家庭中沒有情調的妻子,被瓊瑤這樣一說,平鑫濤瞬間春心蕩漾。
下臺後平鑫濤邀請瓊瑤去家中做客,於是剛認識兩三天的人就這樣舉杯交談,互說互訴。
當時瓊瑤與丈夫離婚,但是平鑫濤還有妻女,之後瓊瑤搬到了平鑫濤家旁邊。
一來為了寫作方便,二來平鑫濤可以幫助自己,當時,瓊瑤可是皇冠雜誌社的搖錢樹。
平鑫濤明白,想要抓住瓊瑤就要抓住瓊瑤的人,既然兩個人都有意思,那事情就好辦多了。
04
平鑫濤一邊放不下瓊瑤,一邊不想傷害妻子和子女,夾在中間十幾年,在這期間還因為瓊瑤因為要離開他而駕車衝崖。
另一邊的林婉珍呢,其實早已知道,或許考慮當時孩子還小,或許是兩個人風雨這麼多年拱手相讓不甘心。
至此也不願意離婚,就這樣十幾年後,平鑫濤終於狠下了心:
籤字吧,並說了一句,你比較堅強,她比較軟弱。
當時林婉珍心痛之極:
「我聽了真不知該怎麼回應。我比較堅強,所以可以任你插刀戳槍,她比較軟弱,所以你不照顧她,她就會活不下去?但到底誰比較堅強、誰比較軟弱呢?我嘆了一口氣,這麼厲害的角色,誰能比得過呢?"
林婉珍瀟灑的籤下了離婚協議,圍繞在兩個人中間的愛恨糾葛已經落定,41歲的瓊瑤和52歲的平鑫濤步入婚姻殿堂。
瓊瑤嫁給了愛情,平鑫濤得到了這個屬於一切屬於他的女人,但是沒想到,這段往事會被再提起。
05
2017年,平鑫濤住院,患了失智,在最後搶救關頭瓊瑤和平鑫濤子女因為是否插鼻胃管而產生了意見。
林婉珍不願子女再這樣被不明事實的人造謠抨擊,於是,沉默了近50年的林婉珍決定講出事情的真相
林婉珍沒有一點過度的去誇張描寫,更沒有瓊瑤那樣海誓山盟的愛情。
將16年的經歷寫成了一本《往事浮光》首次提起:
林婉珍只是一個想一心照顧好孩子的母親,並不是瓊瑤那樣要轟轟烈烈愛情的人。
就連三個子女都支持林婉珍出書,並說:
「媽媽現在出書並不是反擊,也不是像媒體說的復仇,只是想還原一些真相罷了。」
平雲說道:
「父親去世的那天早上,平家二姐平珩還去醫院探視,當時父親狀況很好。平珩離開醫院後,到母親林婉珍家陪她吃飯,母親突然說:「你告訴他,我原諒他,不生氣了。」結果,當天傍晚,平鑫濤就去世了。」
前妻一句大度的原諒或許是平鑫濤最後想等的話語,而瓊瑤之後的自述讓人看起來,或許兩個人的愛情並沒有那麼海誓山盟。
瓊瑤說:
當初明明是你追求的我,長達16年,讓我受盡了多少委屈;你的兒女,因兩種不同認知的愛,跟我決裂的;我能做的,依然是忍,忍是淚,忍是愛,忍是痛,忍是悲;從今以後,我要活得快樂。
難道瓊瑤阿姨,您和平鑫濤在一起的日子不是你想要的嗎?並不會感到快樂嗎?
平鑫濤去世後瓊瑤發出的長文看起來兩個人的情終究是被我們高看了,瓊瑤一生都在為自己正名。
卻不想晚年這段相愛39年的浪漫愛情被林婉珍還原了真相,當平鑫濤得知林婉珍再嫁的時候,憤怒無常。
或許這就是我拋棄了你,但是又不願你嫁給別人。
結語:
瓊瑤有了自己一生的愛情,卻不想最後敗給了轉身離婚的林婉珍;
瓊瑤筆下的「小三」往往都是用情至深,楚楚可憐,而原配則是面目可憎;
在種種矛盾中,「小三」的愛情至上,總會得到被人的理解和包容。
不免有人會說:這些作品是瓊瑤為了擺脫自己愧疚而創作的;
從情感上來說,瓊瑤是無法拒絕平鑫濤這樣一個三觀契合的男人追求。
幾十年過去,誰是誰非已經不再重要,斯人已去,唯有放下才能真正的更好生活。
——END——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立即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