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義滅親」的原文是在古書「《左傳隱公四年》」裡有記載的,即:石碏,純臣也,惡州籲而厚與焉。大義滅親,其是之謂乎。
故事開始,話說在春秋時期,衛國的州籲弒兄篡國,不知為何就興師伐鄭,最後是眾叛親離啊,鬧得人心不附。於是為了改變這種自己的孤獨困境,來和石碏的兒子石厚商量對策。於是這石厚就說:我爸坐上卿的時候,沒有對我父親不服氣的,現如今他老人家退休了,如果你能再請老太君「出山」的話,那你這君主的寶座就算是坐穩當了。
然後,這「州籲」拿來一對白璧,讓兒子石厚去請他父親,但父親「石錯」藉口說自己有病在身腿腳不方便,就是不肯來朝廷。這讓州籲非常的無奈。後來又叫石厚去向父親石碏請教有沒有什麼方法能坐穩君主之位?唯唯諾諾的石厚肯定的說:這倒是一個好主意啊,咱就怕周天子不讓,那如果旁邊有人為你說情就好了!兒子來問父親,石碏一聽於是心生一計,因為自己就是看不慣這君主的為人處世。真好藉此機會來發洩心中的不滿之情,於是石碏巧妙地說:這陳桓公和周天子的關係很近,也跟我有一些交際往來,那就讓你去陳國,在周王面前周旋一番,最後再來召見,這樣事兒就成了,君主的位子不就坐穩了嗎?
回來以後,「好兒子」石厚就將父親石碏謀劃的主意描述給了州籲,這州籲一聽還拍手叫好。於是就開始「實踐」。不久,來到了陳國。陳桓公讓自己的手下來接待他們。石碏早就把自己想要為民除害的想法告訴了陳國,意思就是,要求陳國為民除害。陳桓公同意以後,立即將州籲和石厚帶到社稷好了的太廟之中。太廟門口是有—蠢一塊白,門口還寫著:木忠木孝,羌德羌義者,不準入廟,這樣的字兒。
二人看到字後一臉的驚訝,於是就問了陳國這字啥意思?陳國的子鋮解釋說:其實也沒什莫,這是祖輩留下訓誡我們後人的話,不要太擔心了!這才讓二人放下心來。進去到了裡面的廟堂,州籲剛要尊敬的向先輩們鞠躬行禮,只聽見站在一旁的陳桓公大喊一聲:「捉拿試君亂國之賊」。這話剛剛說完,一旁的武士就立刻將兩人控制了起來。州籲反應慢先被擒住了,想臨死掙扎一下的「好大兒」石厚還想拔劍反擊一下,只能怪自己平時沒有好好的練劍,一時拔不出來了,就上拳頭,拼命反抗,但武藝不夠高強。之間大堂兩側的伏兵一擁而上,把石厚也給擒住了。
在給陳國的信裡老人家是這樣說的:「我老了,無力處治他們,只求貴國秉持正義,為民除害了」。州籲和石厚二人這才知道中了「老薑」的計謀。這時有位大臣求情說:這州籲是個禍害應當斬首的,不過從犯石厚還請周王從寬處理。石碏聽了這個結果可不樂意了,非要自己親自去解決了逆子,幾個家臣攔住他,表示願意代勞。而後,家臣來到陳國,先斬了州籲。家臣說:「我們是奉你父親之命來執法的」。話音未落,手起刀落,將石厚斬了。這就是「大義滅親」這個成語的由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