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價關係是股市中常見的一種用語,通常情況下我們都認為量在價先,是後期驗證股票價格形態的常用分析工具。量價關係也分很多種,包括同步的量價關係以及背離的量價關係。當股票處於不同位置時出現的放量也有著不同的暗示。
當股價處於相對底部時,成交量連續放量,但股價卻明顯滯漲,暗示著什麼?
在這裡我們需要了解幾個問題:
股價底部
這裡所說的股價底部是指股票經過長期下跌後形成的超賣狀態,即使同期大盤向下股價也很難繼續下跌,也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短期跌無可跌的位置。
放量滯漲
放量滯漲屬於量價關係中的一種,在此主要指經過前期下跌後,成交量與前期相比出現放大,而股價給出的反應卻是沒有形成上漲,形成量價背離,也就是我們這裡所說的放量滯漲。
綜合來說就是個股經過連續下跌後,在相對的底部區域成交量出現明顯放大,反應在股價上卻沒有出現上漲,從而形成了底部放量滯漲。
暗示著什麼?
1、主力自救行為形成的超跌反彈
大多都是因為突發性利空消息後,股價在短期形成快速下跌,此時散戶、主力機構都悉數被套。當股價過低,拋壓減少後,前期被套的主力在此位置需要展開自救行為,散戶的抄底資金開始進場,從而形成成交量明顯放大,反應在股價上就是多空雙方開始博弈,股價沒有明顯上漲,甚至可能會繼續下跌。
實際操作中,對於實質性突發利空,股價經過連續下跌後,莊家必然會展開自救行為,從而在相對底部區間會出現放量滯漲的現象,然後會出現超跌反彈。在此過程中主力會達到拉高出貨的目的,從而減少損失。到最後多會形成新一輪的下跌,並且跌破此處低點。對於場外投資者來講,適合博超跌反彈,但是要嚴格止盈止損,否則後期必然會面臨虧損。
2、股價被錯殺後形成的價值回歸
在基本面沒有出現問題的情況下,某些個股由於突發利空消息股價出現短期暴跌後,後期股價會出現價值回歸的情況。在相對的底部區域,原主力會進行加倉,新主力會進場抄底,場內散戶往往會錯判離場交出籌碼,此時也會形成放量滯漲。
在實際操作中,對於基本面沒有損壞的突發利空形成的股價下跌,後期必然會有新的抄底資金進入,經過短期的博弈後,股價會出現價值回歸現象,從而回到前期下跌起始位,甚至會創出新高。
綜上,一隻股票經過連續暴跌後,必然會有一個築底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成交量往往是縮量的。連續的放量,對應的應是股價上漲而不是滯漲。底部的放量滯漲,原則上來講並不是健康的量價關係。這裡投資者更應注重分析公司的基本面情況,如果基本面遭到了破壞,後期會繼續新低;如果基本面沒有破壞,後期自然會出現價值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