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中,全國各地的「志願者」舍小家,為大家,活躍在各條戰線上,他們用大愛之心,為千家萬戶撐起一片藍天,送來了安寧與希望。連雲港幸福路街道江化社區黨委書記張志華和她的「志願者」隊伍就是這百萬大軍中一抹亮麗的身影。
連雲港幸福路街道江化社區黨委書記張志華
作為疫情防控的第一戰線,社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連雲港市幸福路街道江化社區位於海州老城區,常住居民1669戶,常住人口5117人,流動人口360餘人。要在2天時間之內,通過電話摸排、上門走訪等形式,迅速摸清外地來連人員的信息,及時做好「一蹲一」監控工作,對僅有5名工作人員的社區來說,無疑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志願者在為堅守崗位的工作者測量體溫
在提出「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的號召後,區級機關、街道黨員積極響應,江化社區黨員志願者也積極報名,自發加入到疫情防控的工作中,社區抗「疫」壓力才得到了大大減輕。
志願者們為居民送去糧食和日用品
「81歲的錢光虎是第一個到社區報到的,當時為了錢老的安全,我拒絕了他,但錢老卻『固執』地表示,他比鍾南山院士小2歲,鍾老能去一線,他只是當個志願者,沒有當不得的。」張志華回憶道。現在江化社區共有42名志願者活躍在社區防疫一線,他們全部聽從社區黨委的統一安排,每天除了要繼續做好外來人員車輛信息摸排、動態監測居家隔離者身體狀況外,還需要進行公共場所消殺行動,居家隔離者後勤保障,實行24小時不間斷值班值守等工作。
80多歲的老黨員錢光虎交上特殊黨費
在這麼多志願者中,張國華的表現讓張志華印象深刻。「張國華已經46歲了,卻依舊放下了家庭,堅決地與社區工作人員站在了一起。自1月31日開始,他每天都會到社區報到,有什麼活都會搶著幹,拿著流動喇叭走街串巷、挨家挨戶發放宣傳資料,為居家隔離者送去生活必需品……到了晚上,張國華還會主動到卡口值夜班。用他的話說,越是在這種時刻,他就更要挺身而出,這是一名共產黨員應當做的。」張志華說。
江化社區還有2名「特殊」的志願者,他們是一對母子,母親顧中雲退休在家,兒子吳磊綜合殘疾,是江化社區殘疾人之家的成員。為了切實優化聯防聯控機制,把防控力量從原先機械的「一蹲一」監控任務中解放出來,幸福路街道在全街普及「隔檔式」封閉管理,僅在江化社區就安裝了隔板950米,將5個無物管小區、12個單體樓「化零為整」,統一設立為5個監測卡口,這對母子的家就在其中一個卡口——幸福路37號處。得知這個消息後,顧中雲母子來到社區,希望成為卡點值班的志願者。「我們家一直受社區照顧,現在是抗疫的關鍵時期,幸福路37號卡口就放心交給我們母子倆吧!」現在顧中雲母子一個負責早班,一個負責晚班,撐起了整個點位的運作。「顧中雲母子倆特別盡心盡責,之前有個居民不戴口罩想強行出入,吳磊嚴格按照要求把人攔了下來,那個居民卻對吳磊出言諷刺,說的特別難聽,吳磊也沒有放行。」說到這裡,張志華感動中帶著心疼。「我很感謝像吳磊這樣的志願者,就因為有他們的支持與堅守,江化社區的疫情才能在短時間控制下來。」
顧中雲、吳磊母子在小區卡口做出入登記
隨著疫情的爆發,江化社區的志願者們夜以繼日,24小時奮戰在抗疫一線。老黨員卞學成看在眼裡、疼在心裡。為了表達他的感謝與支持,卞學成親手將1000元錢交到了張志華的手裡,並告訴張志華,這是他為支持社區抗擊疫情繳的一次「特殊黨費」。不僅如此,江化社區還有許多這樣令人暖心群眾,錢光虎捐了500元、劉師傅在微信中表達了自己心意、汪洪屏將自己囤的5盒口罩送給了社區……
老黨員卞學成交上1000元特殊黨費聊表心意
戰「疫」前線,一抹抹動人的「志願紅」用戰鬥的姿態踐行著初心與使命,用暖心的服務傳遞著關懷與真情,用如一的堅守詮託起信念與希望,他們都是最可靠戰「疫」力量。
每一位出入小區的居民都要核查身份
「行百裡者,半九十為者常成」,當前疫情還沒有結束,防控工作仍處於關鍵的窗口期,更需要廣大市民群眾的堅守,張志華和她的「志願者」隊伍正是尋常百姓的忠誠「守護者」,為全面戰勝疫情、守護一方平安爭取時間、積蓄能量。
(如沛子 楊光華 陳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