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首次交換被捕間諜,大陸最想換回誰?

2021-02-15 華廣網

來源:鳳凰網

臺灣「國防部」11月30日稱,兩岸10月進行了被俘情報員的交換,他們直接搭機返回,其中臺諜朱恭訓與徐章國從廣西直飛臺灣,所謂「共諜」李志豪則從臺灣飛往香港,雙方並未碰面,釋放時間也不是同一天。

臺媒稱這是兩岸首次交換被捕間諜,極具歷史與政治的破冰意義。

對此,國臺辦11月30日表示,據了解,朱恭訓、徐章國二人對大陸從事間諜活動,嚴重危害了大陸安全利益,被相關司法機關依法嚴懲。

截至今年10月,朱恭訓、徐章國已服刑多年,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關於假釋的有關條件,相關司法機關依法對朱、徐二人實施假釋,對李志豪假釋是臺灣方面有關部門的工作事務。

羅賢哲(資料圖)

臺方證實兩名臺諜回到臺灣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國防部」11月30日凌晨證實,臺方被大陸逮捕的軍階最高的兩名情報員,即前「軍情局」四處副處長朱恭訓上校、組長徐章國(曾化名徐昌國)上校在被關押9年後,已於10月13日獲大陸釋放並搭機返臺;臺方也於10月提前假釋,同意釋放被判無期徒刑的所謂「共諜」李志豪。這是兩岸首度交換被俘情報員。

報導稱,朱恭訓與徐章國10月13日晚平安返臺,「軍情局」與兩人家屬均前往機場接機。次日,兩人返「軍情局」報到並進行任務歸詢,交待當年失事等經過。

目前他們行動自由,獲「軍情局長」劉德良召見,按慣例未來無法再負責重要情報工作,只能擔任內勤。

《聯合晚報》11月30日透露,臺灣方面先在10月透過「法務部矯正署」核准所謂「共諜」李志豪假釋,並透過媒體公開此消息,大陸方面確認後立刻釋放朱、徐兩人。

兩人上飛機前,仍不確定自己是否真的獲釋,還反問大陸能回臺灣究竟是真是假,兩人甚至沒有換衣服,就穿著關押在看守所的便服上的飛機。

朱、徐回臺後,「軍情局」希望他們保持低調,在心情沒有平復以前不要任意對外發言。

據悉,朱恭訓的妻子原本任職「軍情局」二處副處長,專長是大陸情報研析。在朱恭訓被捕後,她有段時間被孤立,為去大陸探視丈夫,辦理退役並轉任文職。

徐章國妻子2008年病逝。

臺「國安」官員稱,由於大陸釋放臺兩人,因此除李志豪外,臺方極可能還釋放一人,只是目前無法得知到底是誰;但可以確定的是,大陸最想營救的前臺灣陸軍少將羅賢哲,臺方並未同意釋放,羅仍在獄中羈押。

臺「國防部」發言人羅紹和11月30日稱,朱恭訓與徐章國上校2006年執行公務時失事,遭大陸以間諜罪名判無期徒刑,他們對臺灣犧牲奉獻及家屬在兩人身陷囹圄期間經歷的身心折磨,政府借這個機會表達最崇高敬意與感佩,後續將盡最大能力辦理兩人權益照顧及補償事宜。

同一天,「總統府」發言人陳以信稱,換諜是基於「習馬會」兩岸互表善意所致,馬英九為朱、徐兩人得以與家人團圓感到欣慰,希望兩岸善意互動能夠持續下去,未來並能獲得更多具體成果。

朱恭訓的妻子周國珍11月30日低調表示,經過9年關押,目前當然得進行一些必要的調適與檢查;不過身為情報人員,其他部分不方便多透露。

通過善意累積達成共識

兩岸換諜雖然秘而不宣,但仍有跡可循。

《中國時報》11月30日分析稱,首先,被判無期徒刑的李志豪在坐牢16年後,「法務部矯正署」突然核准他10月假釋,「在換俘議題上,臺方沒什麼籌碼,一個被判無期徒刑的間諜,不會在沒有任何交換條件下,無緣無故被放掉」。

其次,馬當局在「習馬會」上,軍事議題只提了撤彈,而未提換諜,此舉很不尋常。

文章說,換俘是兩岸政治互信的試金石,更是兩岸談軍事互信的第一步,如果換俘都沒做到,撤彈就更不可能了,更何況馬當局此前對營救失事情報員用盡各種資源,在「習馬會」這種破冰的歷史會面場合不提換俘議題,就是代表雙方已在進行了。

馬英九當局在任期結束前營救被俘情報員返臺,受到島內肯定。

《中國時報》稱,自2008年起,馬當局即通過相關官方及民間機構和人士,借各項兩岸交流管道積極展開營救。

2008年8月,「副總統」吳敦義在擔任國民黨秘書長時,受前「軍情局長」葛廣明之託,隨國民黨奧運代表團前往北京訪問期間,透過「國共平臺」向大陸提出釋放朱徐二人。

此後,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前「副總統」蕭萬長、前國民黨主席吳伯雄、前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蔣孝嚴及新黨主席鬱慕明等藍營重量級人士,在與大陸領導人會面時,均曾提出釋俘。

在前「國安會秘書長」胡為真的主導下,兩岸還曾在新加坡進行換俘談判,臺方最想優先換回的正是朱恭訓及徐章國。

《中國時報》稱,由於當時臺灣抓到的所謂「共諜」都是臺灣人,並沒有大陸籍人士,因此籌碼不多,大陸點名釋放「少將共諜」羅賢哲。但臺「國安」官員認為,臺灣此刻釋放羅賢哲,一定會引起軒然大波,因為他被判無期徒刑,且入獄服刑時間不長,又是近數十年「國軍」軍階最高的「共諜」。

報導稱,儘管此次換俘談判未成功,但臺方仍提前假釋一名「共諜」,只是該人身份一直保密,

「據揣測,我方提前假釋的可能是共諜殷偉俊。殷偉俊與共諜李志豪一樣,都是香港人,都在年輕時受中共之令,考進軍情局任職,均被判無期徒刑」。

如今換諜成功,也可視為11月7日歷史性的「習馬會」之前雙方的政治互信與善意。《中國時報》還稱,就政治意義而言,兩岸能換諜,大陸可以說是在「讓義」,這步跨得既勇敢又有勇氣;同時馬當局執政7年多,兩岸關係大幅改善,從軍事對峙走到今天和解,若非馬英九政策因應得宜,很難把兩岸關係帶到換諜的境界。

《聯合晚報》11月30日稱,這是兩岸自2008年改善關係、累積善意、降低敵意的重要發展,當臺灣政壇只是關切大陸飛彈問題時,兩岸已透過換諜展現降低敵意的政治進程,對將來政治對話、建立軍事互信機制都累積一定基礎。

臺情報員大陸被抓有兩波高峰

《聯合晚報》11月30日回顧稱,自1949年以來,臺灣逮捕「共諜」大多槍斃,像「國防部」吳石案是中將涉案遭槍決,大陸則大多主動釋放臺方人員,尤其中美建交後,大量釋放臺方人員,包括國共內戰時俘獲的將領、U—2失事飛行員和「軍情局」人員等,臺灣以大陸統戰為由拒絕他們回來,也沒有換俘。

報導說,某些被俘人員被大陸釋放後,從廈門搭小船放回金門,金門守軍還不許他們上岸,開槍驅離,他們只好回大陸,直到上世紀90年代,兩岸情勢慢慢轉變後,他們才輾轉經香港或第三地回臺。

島內輿論同時認為,現階段是兩岸換諜的最佳時機,也可能是最後時機,馬當局應盡最大努力繼續營救被俘情報員。

《中國時報》稱,在朱恭訓與徐章國被釋放後,目前臺方遭大陸判刑或監禁的情報員仍有100餘人,均屬約聘人員,已無軍職情報員。

報導稱,臺灣情報員在大陸失事,有兩波高峰期:一是1996年的臺海危機,被抓的以軍職人員居多;另一波則是2004年間,陳水扁在競選場合中公開大陸在沿岸部署的飛彈數量與位置,大陸一口氣抓了臺潛伏的情報員30餘人,其中至少17人被判處10年以上刑期。

第一波被抓情報員,據悉均刑滿出獄返臺,只有楊銘中還被關著,他是前解放軍將領劉連昆聯繫的交通員;至於第二波被抓情報員中,判最重的是原「軍情局」上校李運溥。

李退役後改以臺商身份作為掩護,到大陸發展情報組織,被抓後被判無期徒刑。

《中國時報》稱,李運溥將是臺灣下一次換俘營救的主要對象之一。

被釋兩岸情報員是何人

此次被大陸方面釋放的朱恭訓和徐章國是臺灣被抓情報員中軍階最高者。

據《中國時報》介紹,出生於1958年的朱恭訓畢業於陸軍士官班和情幹班26期,曾被派赴英國外站任職,後任「軍情局」四處副處長,負責東南亞多個情報站的工作督導;徐章國為「軍情局」四處組長。2006年5月26日,兩人從越南進入廣西境內時被誘捕。

《中國時報》稱,當時大陸地區性國安單位科長層級在網絡上與臺灣進行「情報交易」,獲得信任後,要求與「軍情局」相關人員見面,而朱、徐兩人在被抓前,已3次通過這個管道遭「釣魚」獲得假情報,在第四次時被抓捕。

朱、徐最先被判處無期徒刑,進入廣西南寧監獄服刑,2011年刑期減為20年。之後,朱的妻子周國珍每兩個月都可以到南寧與朱恭訓見面,一起在外面用餐,但不準在外留宿過夜;這兩年二人已不再被關在監獄,而是在營區軟禁看管,家屬可在銀行存1萬元人民幣,用於一般生活開銷,若身體不適,大陸也給予醫療照料。

另據《中國時報》此前報導,被釋放的所謂「共諜」李志豪約70歲,是臺灣破獲的大陸潛伏「軍情局」時間最長人員。

報導稱,他年輕時為遊泳選手,曾在廣州軍區廣州市警備隊服役,上世紀80年代偷渡香港,因背景特殊,以僑生身份被當時的「國防部特情室」(上世紀90年代併入「軍情局」)吸收,此後又被廣東省國安部門吸收。

1994年「千島湖事件」發生,大陸為讓李打進「軍情局」,提供給他「千島湖事件」通緝令等機密情報。《中國時報》稱,李志豪因此一戰成名,臺「軍情局」授予他少校編階,領取終身俸,但「軍情局」三處一度懷疑李的身份。1999年,李志豪被誘回臺灣投宿飯店,在與「軍情局」退役人員談天時被逮捕。

延伸閱讀:

兩岸歷史性換俘都交換了哪些情報人員?



圖為臺灣「軍情局」大門。

據臺「國防部」11月30日凌晨證實,兩名臺灣情報員,朱恭訓、徐章國上校已於10月13日獲大陸釋放並搭機返臺;臺灣隨後於10月底提前假釋無期徒刑的大陸情報員李志豪。

臺灣「總統府」就此表示,中國大陸近期釋放朱恭訓與徐章國上校,這是基於「習馬會」兩岸互表善意所致。馬英九也「欣慰朱恭訓與徐章國得與家人團圓,也希望兩岸持續善意互動,未來獲致更多具體成果。」

這是兩岸首度「交換」被俘情報員。根據中國時報記者的分析,「換俘」是兩岸政治互信的試金石,更是兩岸談軍事互信的第一步。「如果換俘都沒做到,撤彈就更不可能了。」

這次交換的是什麼人?

首先是臺灣假釋的李志豪,此人是兩岸「軍情史上最有名的雙面諜」,曾在臺「軍情局」潛伏長達數十年。

先來簡單介紹一下軍情局是什麼概念:軍情局全稱「國防部軍事情報局」,負責執行戰略輿情情報搜集研整任務。其前身就是諜戰劇裡常常出現的「軍統」。

李志豪年輕時為遊泳選手,曾在廣州軍區廣州市警備隊服役,上世紀80年代偷渡香港,因為背景特殊,以僑生身份被當時的「國防部特情室」(上世紀90年代併入「軍情局」)吸收,但李成為「軍情局」人員後,又被廣東省國安部門吸收。

1994年4月「千島湖事件」發生,大陸為讓李志豪打進「軍情局」,提供給他「千島湖事件」通緝令等機密情報,讓李登輝得以誇耀「連機密通緝令,我們都收到」。

《中國時報》稱,李志豪因此一戰成名,並在大陸協助下,假稱在大陸發展組織吸收成員。其後遭到懷疑,1999年李志豪被誘回臺灣逮捕。而從1996年臺海危機起,臺灣破獲大陸「潛伏於軍情局內部的間諜」共有3人,分別為李志豪、殷偉俊和白金養。3人均是臺「軍情局」軍官,且都是香港僑生。

大陸方面釋放的臺被俘情報員中軍階最高的兩人,前軍情局四處副處長朱恭訓、組長徐章國(先前化名徐昌國)上校。朱恭訓在情報士官學校畢業後曾擔任教官,曾派赴英國站任職,後擔任軍情局四處副處長,負責東南亞多個情報站工作督導。徐章國則很早就開始接觸臺商情報收集,2006年,兩人希望在大陸建立內線,因而赴中越邊境與線人接頭,然而情報洩露,被大陸公安人員逮捕。

朱恭訓被捕後,其妻子周國珍曾多方奔走營救,在被要求投誠時,周對大陸國安單位說,「大家都是同行,各為其主。情報組織都一樣,最痛恨的是背叛。換你是我,你會接受這些條件嗎?」

為促使大陸釋放朱徐兩名被俘情報員,臺國安情治單位透過各種公開或秘密管道積極「營救」;直到這次習馬會進行之前,雙方互釋善意,終達成歷史使命。

交換情報人員早有溝通

自1949年以來,兩岸都有大量情報人員在活躍在隱蔽戰線。而情報人員「失手」往往也在所難免。根據人民網的梳理, 國民黨1949年敗退臺灣後的60多年間,從早年的「神斧行動」、「班超行動」、「光武行動」、「三民行動」、「海狼行動」、「長風行動」,到近年的「威遠行動」和「定遠行動」等秘密情報行動中,總計有3000多名臺灣情報員「以身殉職」。

而臺媒也統計過,自1995年,遭遇重大失事被捕的就有30名情報員。

2008年兩岸關係改善後,大陸允許朱恭訓、徐章國的家屬每年探視,也曾提到會提早假釋,但多年來始終沒有進展。據了解,高華柱在「國防部長」與「國安會秘書長」任內,積極推動換俘,嚴格管控保密,避免橫生枝節。

在這一過程當中,曾有臺灣學界寫了一篇關於間諜蔡孝乾案的學術論文發表,馬上引起臺灣國安當局關切,追查論文作者吳姓博士生,就是擔憂這篇探討「共諜案」的論文,是否有人提供消息,是否會影響到換俘案,最後只是虛驚一場。可見臺灣方面之謹慎。

2011年,臺灣方面歸還革命烈士朱楓的骨灰,表達了相當善意,打開兩岸大門。於是雙方在新加坡接觸,臺「國安局」與「軍情局」官員和國安部的高層進行換俘談判,雙方談及情報員交換名單,臺灣方面將朱恭訓及徐昌國2名上校列為首選。大陸方面希望能用數十年被俘軍階最高的情報員羅賢哲交換,臺灣因司法程序尚未完成而拒絕,於是該次換俘擱淺,未能得到具體成果。

兩岸交涉多年累積善意,但信任尚未累積足夠,到了2015年,終於實現了兩岸的「換俘」,值得注意的是雙方並未採取簡單交換的方式,而是依照法律和相關協議對情報人員進行假釋。

國臺辦發言人安峰山30日表示,朱恭訓、徐章國二人對大陸從事間諜活動,嚴重危害了大陸安全利益,被相關司法機關依法嚴懲。截至今年10月,朱恭訓、徐章國已服刑多年,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關於假釋的有關條件,相關司法機關依法對朱、徐二人實施假釋,對李志豪假釋是臺灣方面有關部門的工作事務。

對此,臺「法務部」政務次長林輝煌給出了更詳細的解釋:跨境返還受刑人是基於人道考慮,有法制化的程序,絕不是一個換一個的交易。林輝煌說,兩岸跨境返還受刑人,是根據2009年訂定的《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協助協議》,跨境受刑人的返還是基於人道主義,經三方同意,包括受刑人、大陸執法機關和我方同意,就可以達成「換刑」,即在大陸已關多久,回到臺灣要繼續執行,包括一般刑事案件、情報犯,所有犯罪都是如此。

臺官方還宣稱扣押哪些大陸情報人員?

臺「國防部」表示:朱恭訓及徐章國被釋放無涉兩岸換俘,李志豪是已服刑多年,多次申請假釋最後獲同意。臺灣「軍情局」基本幹部已無人員遭大陸拘禁,情協人員部分,已陸續假釋或刑期結束返臺,而仍在拘禁者,政府會積極全力營救。

但是,臺灣仍然宣稱扣押了幾位大陸情報人員。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上文提到的羅賢哲。

羅賢哲

按照臺媒說法,羅賢哲「是臺軍近50年來遭對岸策反的最高階級共諜。」

根據臺媒報導,羅賢哲在2003年底,擔任「國防部」情報次長室駐泰國軍協組上校組長時,被大陸人員拍攝他與歡場女子性交易的不雅照片。隔年,羅惟恐照片公開會影響到他的名譽及日後升遷,於是與大陸人員在泰國曼谷市見面晤談。他還交出個人書面履歷輸誠,同意為大陸從事收集、交付軍事情報的間諜活動。

2005年7月羅賢哲結束駐泰武官職務返臺後,仍持續在「境外」洩漏職務上保管、收集的軍事機密給大陸。羅賢哲坦承,從2004年被大陸吸收後,長達7年期間,陸續將臺灣軍事機密以每次10萬到20萬元不等的代價,分批賣給大陸,獲利高達五百萬元。

然而由於羅被捕後表現良好,且積極配合偵查,後來被判處無期徒刑。

羅奇正

臺灣前「國防部軍事情報局」上校羅奇正,被指充當大陸間諜,他被控從2007年起,利用在「軍情局」任職的機會,竊取「軍情局」赴大陸間諜名單等大批情報資料,儲存於隨身碟內,由臺商羅彬帶往香港交給大陸情報人員。臺灣「法務部調查局」於2009年4月跟監調查,隔年10月31日當場查獲羅奇正將存有軍事機密的隨身碟交付給羅彬。法院二審考慮羅奇正犯罪後坦承罪行,2015年11月24日依違反《陸海空軍刑法》為敵人從事間諜活動等罪將他判刑18年,褫奪公權6年,並追繳沒收他犯罪所得12萬5000美元及105萬元港幣。

鎮小江

據臺媒報導,臺灣當局聲稱前解放軍軍官鎮小江,2005年間取得香港居民身分後,受大陸國安局人員指示,多次以經商及觀光名義來臺,利用各種機會結識許乃權、周自立等臺軍現役及退役陸軍、空軍軍官,加入情報網絡,展開對臺情報工作,據稱目標是幻影2000戰機、雷達站等軍事機密。鎮小江招待許乃權、周自立等涉案軍官到東南亞、印尼泰國免費旅遊,安排軍官在國外與情報人員見面,交付軍事或公務機密,鎮則交付美金、臺幣現金酬謝,依軍中級別高低,最高可獲美金1萬元。

2015年9月,鎮小江被判處四年有期徒刑,其他被告僅被判3年刑期或緩刑。法官對鎮小江輕判的理由包括了「犯後始終坦承犯行,態度尚佳」,「家中有高齡84歲母親,妻子,小孩現已成年」,及「在臺灣並無前科資料,品性尚端」。就此案,臺北地檢署認為判處太輕,對全案提起上訴。

據臺媒指出,這名法官在判決書中還引詩詞「警世」,這段引自李後主的詞是: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幹戈?

好一個「幾曾識幹戈」,在良好的兩岸氛圍裡,昔日的呼嘯而來的炮彈可以變成金門菜刀,而本是生死相爭的情報人員也可以「交換」的方式為兩岸和平作出貢獻。這些,都只是對雙方邁出的第一步,「換俘」都做到了,兩岸之間是否會進行更多核心利益的探討,值得期待。

相關焦點

  • 他是雙少將軍銜間諜,製造了最嚴重間諜案
    李登輝為了能在首次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中獲勝。公然在美國康奈爾大學宣稱「中華民國在臺灣,在臺灣的中華民國」的「兩國論」。為了維護祖國的統一大業,我軍從1995年7月至1996年3月在臺灣海峽進行了4次大規模軍事演習,來震懾臺獨勢力。存在內鬼
  • 建國至今,臺灣間諜是怎麼在大陸送人頭的
    到了70年代末大陸改革開放,兩岸的關係有所緩和,間諜行動的策略也發生了變化。第二部分,我們就來講講改革開放以後,兩岸關係緩和的這個時期。改革開放之後,海峽兩岸關係好轉,間諜戰就沒那麼血腥了。臺灣情報部門意識到,暗殺、爆破、擾襲這類行動的政治成本高昂,轉而使用懷柔手段。把注意力集中到大陸的不穩定因素上,用過各種輿論工具造謠、煽動,引起混亂。
  • 早安海峽:臺灣首次為「臺獨分子」建公園 臺間諜滲透大陸幕後黑手是誰?
    首先來關注新聞頭條【頭條】間諜滲透大陸這事 臺當局不僅承認還供出幕後黑手金錢收買、感情腐蝕、色情引誘、網絡勾連……為了向大陸滲透,臺灣間諜情報機關可謂無所不用其極。如此鐵證如山面前,臺當局第一反應當然是百般抵賴,並開始新一輪表演。
  • 中國潛伏40餘年的王牌間諜在美被捕,國安部全球追殺出賣者
    橫幅很快讓保安撕掉,可是很多在場學生用手機拍了,放到網,傳開了,出了這樣醜事,想捂是捂不住的。70%受害人的數據北大副校長估算出來的。中國最強間諜的隕落,與之相比諜戰片都弱爆了!1985年國家安全部處長俞強聲叛逃美國,直接導致中國在美國潛伏40餘年最傑出間諜金無怠的被捕,金時任美國東亞政策研究室主任,不但為美國政府制定對華決策提供決定性研究報告,還將美國政府對中國的政策、底線等絕密情報源源不斷的交給中國,使我在外交上從容不迫,掌握主動。
  • 中國最強間諜,潛伏美國40年改變歷史進程,卻被叛徒告密在美被捕…
    而今天要說的這個男人,他被稱為中國版007,中國最強間諜,潛伏40年,僅憑一己之力就改變了歷史進程!可他最終,卻因國人告密而被捕,走上了一條不歸之路!俞強聲是誰?俞強聲家世顯赫,其家族歷經百年而不衰,名人輩出不窮,家族成員涉及,海峽兩岸政界、軍界、學界等等。其曾祖,為晚清進士俞明震,堂叔為前中華民國國防部部長俞大維。
  • 臺灣間諜被「用完就丟」結局悲慘!1949年以來已有超6千人落網
    沒錯,就是這樣↓↓間諜「就在你身邊」看過了007、碟中諜系列的你們如果認為間諜都是身懷絕技、出場自帶BGM的俊男靚女,那就大錯特錯了!近日,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危情諜影》揭露了數起臺灣軍情機關策反赴臺交換大陸學生的案例,他們長這樣↓↓這樣↓↓還有這樣↓↓這不就是路人甲、乙、丙嗎?
  • 喜鵲:被中國關押了將近20年的臺灣間諜被釋放的幕後
    如果想私下聯繫或者加群加新微信號:xique321988。群是收費群,想好了再申請加。香港李家的家業繼承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這個時候,李家的人肯定需要一些國家的支持,也就在這個空檔,很多國家開始換一些在平時無法交換的質子。1、1月13日到16日,芬蘭總統訪華。
  • 臺灣間諜策反大陸年輕人手段曝光……就在身邊!
    來源:《新聞聯播》據《新聞聯播》報導,近一個時期以來,臺灣間諜情報機關罔顧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大局,以祖國大陸為目標,大肆開展間諜情報活動。他們採取金錢收買、感情腐蝕、色情引誘以及網絡勾聯等多種方式,極力向祖國大陸滲透,大肆策反發展人員,布建間諜情報網絡,嚴重損害兩岸和平發展大局,嚴重危及國家安全和利益。
  • ​感情腐蝕、色情引誘,臺灣間諜策反大陸年輕人手段曝光!
    (視頻來源:央視新聞)據《新聞聯播》報導,近一個時期以來,臺灣間諜情報機關罔顧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大局,以祖國大陸為目標,大肆開展間諜情報活動。他們採取金錢收買、感情腐蝕、色情引誘以及網絡勾聯等多種方式,極力向祖國大陸滲透,大肆策反發展人員,布建間諜情報網絡,嚴重損害兩岸和平發展大局,嚴重危及國家安全和利益。
  • 臺灣間諜策反大陸學生手段曝光...當心了!他們就在身邊
    來源:《新聞聯播》據《新聞聯播》報導,近一個時期以來,臺灣間諜情報機關罔顧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大局,以祖國大陸為目標,大肆開展間諜情報活動。他們採取金錢收買、感情腐蝕、色情引誘以及網絡勾聯等多種方式,極力向祖國大陸滲透,大肆策反發展人員,布建間諜情報網絡,嚴重損害兩岸和平發展大局,嚴重危及國家安全和利益。
  • 央視集中曝光臺灣間諜策反大陸學生,到底釋放什麼信號
    眾所周知,臺灣對大陸的情報滲透活動從來沒有停止過,但為了增進兩岸同胞情誼,營造兩岸一家親的友好環境,大陸對臺灣間諜活動的處置一直比較低調,甚少在媒體公開進行報導。這次大陸罕見在央視的重要節目中對其進行集中曝光,可見已經是到了忍無可忍的程度了。央視曝光臺灣間諜策反大陸學生到底釋放了什麼信號呢?其一、「臺毒」間諜活動已猖獗無良到了無底線的程度。
  • 終於,這名臺灣間諜判了!
    撰文:小王 近年來,臺灣地區派遣大陸的間諜真不少,這些間諜總是以掩人耳目的方式混入大陸,各種花樣層出不窮這時,周勝裕要求施正屏到大陸要與自己報備,同時再幫助他收集一些情報,還強調這些消息只能向他一個人透露,對此,施正屏是又驚又怕。於是從2010年開始,施正屏在參加大陸某個科技研究學院的活動時,曾在酒店把全部的資料都拍攝給臺情報部門。據媒體的有關報導,施正屏超過30次進入大陸參與兩岸研討會,事後都將活動資料和人員名單進行拍攝。
  • 臺灣人看大陸:兩岸馬拉松尚未結束
    (新華社資料照片) 2006年,因兩岸學術交流的機緣,我至大陸的大學參訪,在香港機場短暫停留後,班機便直往北京前進,首都國際機場是北京的門戶,敞開大門歡迎來自全球的遊客,首次越過臺灣海峽踏上這塊在課本中反覆讀過,既熟悉卻又陌生的土地,心中百感交集,有種難以言喻的感覺!
  • 兩岸經濟誰依賴誰?大陸學者:兩岸合作是臺灣保持增長的依靠
    日前民進黨發言人所謂「臺灣地區對中國大陸出口的增加,證明中國大陸需要臺灣」相關言論引起熱議。上海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盛九元日前就此接受中評社記者採訪,他表示,民進黨發言人持續炒作「兩岸經濟誰依賴誰」一議題,其核心就是要將兩岸經濟合作「泛政治化」,為民進黨「反中去中」張目。
  • 兩岸同窗共築夢:交換生活架起交流之橋
    交換生活架起交流之橋——「兩岸同窗共築夢」組稿之三  新華社廣州12月5日電(記者洪澤華)「波光粼粼的珠江上,划船比陸上運動還要累,比爬山都累。」剛剛嘗試了皮划艇的臺灣學生辰瑞感嘆道。  今年20歲的辰瑞來自臺灣臺北,目前是廣州體育學院播音主持專業大三年級的交換生。
  • 臺灣間諜施正屏在大陸被判4年 間諜罪的認定標準是什麼?
    1960年出生的施正屏早年在美國留學,曾在臺北駐美國文化代表處任職,2005年,在老師的推薦下,他擔任臺「國安局」掩護機構歐亞基金會「兩岸農業政策研究小組」組長,並跟臺「國安局」間諜周勝裕(化名周德益)建立聯繫。周勝裕要求施正屏到大陸要向他報備,幫他收集一些情報,並只能向他一個人報告。由於自己的父親曾被臺灣情報部門迫害過,施正屏一直心懷恐懼。
  • 影評 美國電影《間諜之橋》觀影札記
    電影取材與真實的事件:六十年代初,美國用蘇聯間諜阿貝爾換回了在蘇聯上空被擊落的偵察機U2「黑寡婦」的飛行員加裡·鮑爾斯,而交換時就在當時東德的格利尼克大橋上進行的。因為兩國的顏面,雙方的政府都沒有出面,都派出了中間人出面。
  • 交換生活架起交流之橋——「兩岸同窗共築夢」組稿之三
    他的父母分別來自大陸和臺灣,因工作需要經常往來海峽兩岸。從小跟著爸媽旅行的辰瑞對大陸的高速發展深有體會。  「每次來大陸,感覺真的是常看常新。」他說,「多年前我路過深圳南山,那裡還是農村,兩邊還有菜市場。今年6月我坐公交車又經過那裡,現在兩邊已經全都是摩天大樓,特別震撼。」  對大陸城市興趣濃厚的辰瑞,報考了大陸的高校。可惜事與願違,他與心儀的高校失之交臂。
  • 從《間諜之橋》看等價交換
    間諜/囚犯交換在冷戰時代偶爾會發生,美蘇兩國長期處於敵對狀態,雙方派出大量間諜互相收集情報,失手後有時會被用作談判籌碼,利用對方的間諜交換自己人
  • 臺灣與大陸,到底誰「不在乎」?
    從1996年臺灣第一次開始選舉領導人,大陸就很關心誰來執政,但這一次雖然關心,卻有那麼一股不在乎誰執政的味道。  至於為什麼「不在乎」,這篇文章認為是:不論誰來執政都改變不了兩岸的大局,扭轉不了兩岸的趨勢。具體說來,一是大陸在國際上的力量已非2000年時所可比擬,二是臺灣經濟已脫離不了大陸,三是臺灣內部永遠吵吵鬧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