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華、張學友、郭富城、黎明的橫空出世,宣告了一個時代的誕生,他們是一代人的偶像,也是一代人的記憶。
90年代是香港的娛樂的黃金時期,那個時期產生了很多的明星,也產生了很多經典的影視作品和音樂作品;「四大天王」就是在這個時期出現,影響力迅速波及整個大中華地區和亞洲。
他們是那個時代最成功的「組合」,他們也造就內地第一代追星族,很多人模仿他們的穿著、髮型,也追逐他們的影視劇和歌曲;從而將這股浪場波及到了整個亞洲地區。
劉德華是一位全面的藝人,也是一位最努力、最勤奮的藝人;他全面發展,在電視劇、電影、歌曲方面都達到了很高的成就;他帥氣的長相,謙虛的態度讓他獲得了很多的追隨者和支持著,他永遠沒有停止自己前進的腳步,到現在都努力學習著新的東西來填補自己的空缺。
張學友作為「歌神」,也是一位多方面發展的藝人,雖然在影視劇裡沒有得到那麼多的獎項,但他的音樂是那個時代的代表,他的音樂在港澳臺地區永遠稱霸,在內地也是有著很高的銷量,他創造了藝人唱片銷量的紀錄,同樣他的一年開100多場演唱會也是一個紀錄,是很多藝人無法達到的成就。
郭富城,一位有著「舞王」稱號的天王,雖然從臺灣開始了自己的藝人之路,但他的青春活力、動感舞姿,一下子也在香港升級,給他贏來了天王的稱號;他獲得了很多的音樂獎項和電影獎項,他的髮型更是那個時代的代表,不管在什麼地方,都可以看到他的追隨者,模仿著他的髮型和他的舞姿。
黎明是一位比較安靜的藝人,很多人都認為他很有文藝範兒,也有很高貴的氣質;黎明是和劉德華比人氣、比帥氣,和張學友比唱歌,和郭富城比舞姿的人,在安靜的內心裡隱藏著大的能量,他的歌聲是很多年前的喜愛,他的電影更是影壇的經典。
他們四個人永遠都在影響著很多人的生活,有的為和他們見面,不管有多少路程,都會出現在他們出現的節目裡,這就是「四大天王」的魅力。
他們四個人同時出現的機會少之又少,到現在他們一起演出的經歷也只有三次而已,一次是2003年4月,金像獎頒獎典禮現場,四大天王同臺合唱《當年情》,懷念哥哥張國榮。
第二次是2007年7月,香港回歸十周年晚會,四大天王同臺獻唱:張學友《愛是永恆》、黎明《哪有一天不想你》、郭富城《動起來》、劉德華《中國人》,最後四人壓軸合唱《始終有你》。
第三次是四個人沒有一起表演,2006年7月底「Long Time No See」演唱會,四大天王輪番做軟硬演唱會嘉賓,出場順序:黎明、張學友、劉德華、郭富城。
隨著時間的推移,「四大天王」也慢慢進入了中年,我們應該很少有機會看到他們同臺表演,更很難看到他們一起出現在某部影視作品裡。
現在作為娛樂世界的發達時期,如果這個時期出現「四大天王」會不會得到更多人的關注和支持,會不會比他們同期時候獲得更好、更高的成就呢?
註:圖片應用於網絡;如侵犯,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