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箱風道之謎① 散熱器風扇朝向有講究

2021-01-18 中關村在線

    伴隨氣溫愈漸升高,散熱這一問題隨之接踵而來,最近經常看到有網友在論壇問「側吹式CPU風扇朝哪面散熱好」。而下面的回答也是五花八門,本期筆者就為大家「折騰一番」,實地來進行一下測試,來用數據揭曉答案。不過,單純的測試CPU風扇朝向問題未免顯得太「空虛」,畢竟現在購買的機箱一般都會配備一枚機箱風扇,組成風道。所以我們就機箱風道與CPU朝向問題一併呈現給大家。

    之所以「大動幹戈」的進行這種看似「腦洞」的實驗,是因為太多「所謂」的正確安裝方法充斥著裝機新手們的眼球,或許是因為太麻煩的緣故,而沒有一組大數據進行分析展現給玩家們,導致有時候很多新手會被搞的「一團霧水」。而來自ZOL機電頻道的《機箱風道之謎》系列文章將以理論轉化為實際數據呈現給廣大玩家,用數據將流言終結。

    《機箱風道之謎》是出自ZOL機電頻道的系列型文章,主要講述時下比較主流的下置電源ATX架構機箱中CPU風扇與風道之間的關係,本期將為大家呈現上置機箱風扇與CPU風扇朝向問題,在後幾期會分別講述後置機箱風扇、前置機箱風扇以及水平風道與CPU風扇搭配的大數據分析。感興趣的網友請持續關注ZOL機箱/電源頻道。

瀏覽本站更多精品內容,請點擊下圖:

    測試平臺方面筆者採用的是高發熱量的AMD處理器,機箱採用的是時下比較主流的下置電源ATX結構機箱。而在機箱風扇安裝方面均採用相對減少灰塵進入的「向外排風」的安裝方法。在這裡要特別說明的就是,此系列測試均以CPU風扇朝向有關,所以只針對於「側吹式」CPU散熱器。並且不同結構機箱安裝方式不同,所以關於風道方面的測試僅限於該類型平臺。

測試平臺硬體

中央處理器

AMD  A8-7600

(4核 / 3.1GHz / 熱設計功耗(TDP)65W )

散熱器

ANTEC  銅虎C20

800至2000 RPM

內存模組

海盜船16GB DDR3 2400套裝

8GB  * 2

主板

技嘉 GA-F2A68HM-DS2

(AMD A68H晶片組)

顯卡

迪蘭恆進R7 260X 酷能 1G DC

(1075MHz)

硬碟

OCZ  Vector 150(VTR150-25SAT3-120G)

(120GB / 256M緩存)

機箱

金河田21+預見N-8

下置電源/mini ATX

電源

金河田智能眼400W

額定功率 400W

 ★測試環境:

    1、每組測試均在室溫22℃的環境下進行;

    2、每組數據測試完畢之後均將CPU及散熱器表面矽脂擦淨後以同樣方式及同劑量重新塗抹;(關於如何塗抹矽脂,請打開筆者同事「文藝の海荃」的文章:點擊進入)

    3、每組測試數據完畢之後均關機放置1小時,以保證機箱內部硬體在測試前保持相同溫度;

    4、每組烤機時常均為1小時。


測試平臺

●測試方法:

    1、本期均為機箱風扇上置,採用12cm尺寸的機箱風扇以減少灰塵進入的「向外排風」方式安裝;

    2、同一套硬體設備,同一環境下,將CPU風扇以四種不同朝向安裝,分別記錄待機及烤機的溫度,最後進行數據對比;

    3、使用熱成像儀,分別記錄CPU風扇四種不同朝向安裝烤機後的散熱器表面溫度,最後進行數據對比。

    首先我們來進行上置機箱風扇與CPU風扇四種朝向的待機溫度以及烤機溫度的數據測試,再次強調的一點就是機箱風扇採用減少灰塵的「向外排風」安裝方法,CPU風扇採用向散熱器「吹風」的安裝方法。


機箱風扇向上排風,CPU風扇向左吹風

    筆者之所以把這種安裝方式放在第一個,是因為如果沒有那枚上置的機箱風扇「進行搗亂」,以單風扇為例這種將CPU風扇面向內存插槽一側,將廢熱排出機箱背部出風口是最佳的散熱效果。假如配備了一枚上置機箱風扇,這種安裝方式還奏效嗎?那麼就隨筆者一起一探究竟吧。

    ★測試結果:
    1、CPU待機溫度:39℃
    2、CPU烤機溫度:65℃
    4、顯卡烤機溫度:101℃

    ◆散熱解析:
    1、CPU風扇向左側CPU散熱器吹送冷風;
    2、上置的機箱風扇能夠加快機箱內部熱空氣流動,從而提升一部分散熱效果;
    3、因機箱背部有出風口,CPU風扇可將廢熱向外排出。


機箱風扇向上排風,CPU風扇向右吹風

    ★測試結果:
    1、CPU待機溫度:39℃
    2、CPU烤機溫度:65℃
    3、顯卡烤機溫度:101℃

    ◆散熱解析:
    1、CPU風扇向右側CPU散熱器吹送冷風;
    2、上置的機箱風扇能夠加快機箱內部熱空氣流動,從而提升一部分散熱效果;
    3、因機箱背部有出風口,CPU風扇可將外部涼風吹向CPU散熱器。


機箱風扇向上排風,CPU風扇向下吹風

    ★測試結果:
    1、CPU待機溫度:38℃
    2、CPU烤機溫度:66℃
    3、顯卡烤機溫度:100℃

    ◆散熱解析:
   1、因為CPU風扇向下吹風,機箱風扇向上排風,在兩者中間的區域屬於散熱死角,未形成風道。


機箱風扇向上排風,CPU風扇向上吹風

    ★測試結果:
    1、CPU待機溫度:36℃
    2、CPU烤機溫度:57℃
    3、顯卡烤機溫度:101℃

    ◆散熱解析:
    1、CPU風扇向上面的CPU散熱器吹送冷風;
    2、上置的機箱風扇能夠加快機箱內部熱空氣流動,從而提升一部分散熱效果;
    3、CPU風扇向上吹風,與上置機箱風扇向上排風能夠形成相對的垂直風道。從而能以較快的方式將廢熱排出。

   這4種CPU風扇的安裝方式所產生的不同溫度數據已經測試完成,接下來我們就用熱成像儀來測試一下這4種安裝方式對CPU表面溫度有多少差別呢?

    同一平臺,同一款散熱解析能力的CPU散熱器,在四種朝向的CPU風扇與上置「排風」式機箱風扇搭配後,歷經1個小時的滿載烤機,在熱成像儀下對CPU散熱器表面溫度就能能有多大差異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CPU風扇向左吹風

    CPU風扇向左吹風,機箱上置風扇向上排風的情況下CPU散熱器表面溫度約為39.5℃


CPU風扇向右吹風

    CPU風扇向右吹風,機箱上置風扇向上排風的情況下CPU散熱器表面溫度約為37.9℃


CPU風扇向下吹風

    CPU風扇向下吹風,機箱上置風扇向上排風的情況下CPU散熱器表面溫度約為46.4℃


CPU風扇向上吹風

    CPU風扇向上吹風,機箱上置風扇向上排風的情況下CPU散熱器表面溫度約為38.1℃

    通過熱成像儀我們可以看出,CPU風扇向下吹風的安裝方式使其CPU表面溫度達到了46.4℃,相比起其他安裝方法溫度明顯增高。

    為了更好的進行對比,現在筆者將測試完的數據利用表格形式展現給大家。來看一看CPU風扇安裝方向對CPU散熱能夠產生多大的差別。

測試溫度數據對比圖

    相同環境,CPU滿載情況下,CPU風扇的安裝方向不同竟然會有最高9℃的差別。下面大家一起來看看通過熱成像儀CPU散熱器的表面溫度又有何不同。


熱成像儀下CPU散熱器表面溫度對比圖

 不出所料,溫度最高的還是CPU風扇向下吹風的方式,其46.6℃平均高出其他方法安裝8℃左右。

    回到本文之前提到的「以單風扇為例將CPU風扇面向內存插槽一側,將廢熱排出機箱背部出風口是最佳的散熱效果。假如配備了一枚上置機箱風扇,這種安裝方式還奏效嗎?」這個問題。相信現在這個數據圖給了我們答案,其實這一切都是機箱風扇「惹的禍」。

 

 

CPU風扇向下吹風(CPU滿載66℃)CPU風扇向左吹風(CPU滿載65℃) 

 

 CPU風扇向右吹風(CPU滿載65℃)CPU風扇向上吹風 (CPU滿載57℃)


    關於這次測試的結果,筆者有幾點要闡述:

    1、首先這次測試數據是針對下置電源的ATX機箱平臺;

    2、在機箱上置一枚」向上排風「的機箱風扇前提下;

    3、CPU風扇向下吹風,CPU滿載溫度66℃相對溫度較高。是因為這種情況下CPU風扇和機箱風扇並未形成風道關係,雖然和「左吹/右吹」僅差1℃,但是如果在長時間運行的狀況下,或許溫差將會拉開。

    4、CPU風扇向左、向右吹風,CPU滿載溫度均為65℃,相對溫度較低。是因為這兩種情況下室外的涼風都可能會通過機箱背部出風口「向內導入涼風/向外排出熱風」。並且配合機箱的上置風扇,能夠形成一些風道,所以溫度會較比前者佔些優勢。

    5、CPU風扇向上吹風,CPU滿載溫度57℃,相對溫度最低。是因為CPU風扇與機箱的上置風扇形成垂直風道,將CPU廢熱直接導出外部。

    通過這些數據我們可以了解到,CPU風扇的安裝方向是與機箱內部風道相輔相成,如果將其搭配好,會有著不錯的效果。Ps:如果網友們有任何問題歡迎跟帖回復,下期筆者將講述後置機箱風扇與CPU風扇的安裝數據分析。感興趣的網友請繼續關注ZOL機箱/電源頻道。

瀏覽本站更多精品內容,請點擊下圖:

6ANTEC 銅虎C40詳細參數

相關焦點

  • 機箱風扇怎麼裝?不是越多越好,重點是看如何裝配!
    機箱風扇不是裝得越多散熱就一定會越好,還需要合理的安裝搭配,如果沒有合理安裝,數量越多反而越亂,正確裝配才能讓機箱整體散熱效果達到最佳。如果我們手裡擁有不同數量風扇,我們該如何安裝才能發揮出最大的作用呢?
  • 風扇換水冷立竿見影!機箱顏值拉滿不漏液,堡壘240開箱體驗
    下方的進出口可以旋轉一定角度,方便水管的朝向,避免遮擋其他部件。擁有碩大銅底的冷頭,支持線程撕裂者。銅面很平,具有一定的鏡面效果,並且已經塗上了矽脂,有塑料殼保護。引用官方圖,冷頭內部為水泵,使液體能夠快速流動帶走熱量。陶瓷軸承與抽芯,壽命長,更安靜。
  • PC機箱風道這樣搭建才合理
    水冷離大眾有些遠,SSD散熱又太細枝末節了一些,在這個炎炎夏日,小夥伴們有關注過自己的機箱散熱風道的搭建沒呢?昨天看到鈦師父有小夥伴提出了這個問題,今天,小獅子就整理了一篇關於機箱散熱風道設計的,有用的話一定要轉發哦!
  • 電腦機箱風扇專業科普及安裝教程,夏天電腦溫度太高解決辦法
    第一:入手良好的CPU散熱器,提高CPU散熱性能,我們有一期測評過風扇。像百元左右單塔風扇雅俊G3、利民AS120、九州風神-玄冰400、酷冷至尊-T400、大鐮刀赤兔馬等等都是不錯的選擇。這些風冷散熱散熱能力半斤八兩,其中雅俊G3散熱表現最強,利民AS120綜合性能最強,其他幾款性價比更高。兩百元及以上風冷可以上雙塔,像九州風神大霜塔、利民霜靈等都不錯。
  • 機箱也能穿衣服啦?迎廣ALICE機箱評測
    迎廣在今年 Computex 展上也是帶來了一款輕量化機箱——迎廣ALICE,這款機箱採用的是塑料材質的外框,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款機箱有什麼特別之處。迎廣 ALICE首先先看外觀,迎廣 ALICE第一眼看上去像是一個置物架,僅保留了主要的邊框結構,這種360度的全方位開放設計,讓我有一種不加裝風扇的衝動。不過官方宣稱這種垂直布局,能夠實現無阻垂直風道。所以底部和頂部還是要安裝風扇的。
  • 迎廣ALICE機箱圖賞:另類的輕量化機箱
    穿上灰色外套的ALICE,除了這兩件之外迎廣其實還準備了很多供用戶選購機箱的頂蓋是用卡扣固定住的,稍微用點力就能拆下來預覽ALICE和普通機箱另一個不同之處在於它內部是翻轉90°設計的,採用垂直風道,氣流在機箱底部進入從頂部排出
  • 618大促——CPU散熱器之我薦
    就拿精緻Mini的Itx機箱來說,往往需要體積更小的散熱器來滿足,這裡推薦幾個較mini的下壓式散熱器供給位參考:①、喬思伯HP400這款散熱器是電商特供版散熱器,用來組建小鋼炮還真不錯,目前我自己在用的就是這款散熱器,體積小,顏值高,4根純銅鍍鎳熱管,用來壓APU R5
  • 整機散熱美學|愛國者冰魄K4 cpu散熱器冰光版評測
    對於臺式機來說,內置風扇的數量要明顯多於筆記本等便攜設備,所以採用靜音風扇是非常有必要的。試想一下,如果不是靜音風扇,幾把風扇同時運行,會不會有飛機起飛的感覺?①壓杆扣具組合,用來固定將散熱器固定在CPU之上;②AMD扣具,用來安裝AMD平臺的扣具;③Intel扣具,用來安裝Intel平臺的扣具;④背板,用來將扣具固定在主板上;⑤雙頭螺絲;⑥固定主板螺母;⑦背板螺杆;⑧固定扣具螺母;⑨絕緣墊片;⑩固定扣具螺絲;a風扇固定線扣。
  • 科普:機箱風扇的安裝位置如何選擇?機箱風扇的數量多少比較好?
    如果想要散熱,那麼有必要安裝機箱風扇嗎?需要的話,安裝幾個機箱風扇?機箱風扇安裝在哪裡最好?接下來U大俠小編就針對這些問題進行詳細講解。安裝機箱風扇的必要性?對於目前99%的電腦主機來說,都沒必要裝機箱風扇,cpu和顯卡本身的散熱器就足夠了。當然,加裝了風扇對機箱散熱肯定是有一定幫助的,不過也就是錦上添花而已。不加機箱風扇,主機照樣可以穩定運行。
  • 《小鑫學堂》第七十期:風扇--聊聊發光風扇的進化史
    控制方式上也有講究 上面從發光風扇的外形做了一個簡單的梳理,但是其實拋開外形,發光風扇的控制方式也是在不斷演變的。》第四十七期:整機--講解電腦清灰那些事兒《小鑫學堂》第四十六期:其他--一文讓你從DIY小白到大神《小鑫學堂》第四十五期:機箱--查漏補遺說挑選機箱那些事兒《小鑫學堂》第四十四期:整機--只看一眼便知裝機故障《小鑫學堂》第四十三期:散熱器--惡補散熱器選購知識《小鑫學堂》第四十二期:其他--真有0分貝主機《小鑫學堂
  • 喬思伯T8 ITX機箱簡評
    機箱底部同樣是一個14X14大小的通風口,如果不安裝獨立顯卡的話,底部可以安裝一枚14CM風扇構成垂直風道。     散熱器:利民AXP100純銅,高度58mm,只可惜不是石墨烯版,氧化確實蠻快的。同樣作為不多的能壓99K的下壓散熱器,基本裝這種對散熱器有高度限制的機箱,除了AXP100幾乎沒有更好的選擇。
  • 水冷排風扇到底吹風好還是吸風好?
    前幾天我新裝一臺電腦,微博上曬了幾張理線圖,好幾位眼尖的粉絲一下就發現我把風扇裝反了,冷排上的風扇怎麼能吸風呢,都是吹風啊,是的所有散熱器都默認是吹風安裝,也就是風扇對著散熱片吹,吸風的情況很少,除非兩面都安裝風扇,一吹一吸。
  • 水平風道竟然如此優秀?-愛國者破曉X把玩體驗
    由於主板順時針旋轉了90°,一般機箱的上出風口在破曉X這裡就變成了後出風口,這裡可以作為安裝風扇以及冷排的地方,最多可以支持240水冷以及兩把12cm風扇安裝。機箱前部的進風口也標配了尼龍防塵網,前部風扇位可以安裝3把12cm的風扇,以及2把14cm風扇。
  • 【IT大神】RP首發喬思伯VR2M 裝機致敬垂直風道烏鴉
    底部2個原裝喬思伯風扇反裝,也是為了垂直風道。 再輔以白色點綴,為了致敬我最喜歡的銀欣系列的垂直風道,底部換了銀欣家穿丶甲彈風扇。內存用了宇惟閃電系列,在散熱器方面肯定要風冷了,因為垂直風道比較適合風冷,所以選了追風者TC12DX。整體就是紅色為主色調,白色為輔,下面直接看成品圖。
  • 紀念版遊戲玩家首選 AW毒蠍機箱評測
    機箱最具特色是它的走線設計,在原始狀態下機箱將線材已經走好,玩家們只要將電源線材安裝相應的位置進行走線,最後通過合理的綁線就可以完成麻煩的走線。    機箱散熱功能也是一個很重要的,通過機箱開孔來安裝風扇組建成合理的風道,從而讓整體平臺保持在一個良好的溫度上。
  • 《小鑫學堂》第六十二期:風扇--講解風扇供電接口那些事兒
    >散熱風扇有很多種分類方法,有DC直流、AC交流之分,還可以分為有刷、無刷,也有滾珠軸承、含油軸承之分(這些之前也有講過哦),我們這裡主要談的是散熱風扇的電源線接口,簡單來說可以分為2針(2pin)、3針(3pin)及4針(4pin)之分,我們逐一來看。
  • 買風扇送機箱?就是這麼豪橫,九州風神玄冰50機箱 裝機體驗
    透過機箱前面鋼化玻璃可以看到裡面標配了3隻風扇,其實這就是我看中的那個ARGB風扇。機箱右側面使用了鐵側板,一般機箱不太會採用全側透,因為機箱走線確實是個頭大的事情。而一般機箱我們習慣放在右手邊,確實也不太需要全側透。雖然前面也使用了鋼化玻璃,但是機箱的風道還是要考慮的,所以機箱前面板兩側面均有一排散熱孔,讓機箱的進風也能順暢,確實不能為了好看而犧牲散熱啊。
  • aboStudio Bunker機箱評測:追求品控的情懷地堡
    近期又有玩家新作品誕生,我們很幸運地收到了這位老讀者@EXP-abo的第一批作品,取名為Bunker(意為地堡、碉堡)靈感源於老牌遊戲「星際爭霸」中的人族建築,最終成品足夠表現這方面的擬物化,導致核心設計為煙囪垂直風道ITX機箱,為了將品控與用料達到理想預期,面板和結構均採用CNC工藝打造,並且由此萌生一個大膽的想法:把機箱普通的彈簧開關改為機械結構的軸體開關,觸動由開機那一刻融化,接下來我們好好地觀摩感受下
  • 低調小鋼炮,海盜船Carbide Air 240機箱評測
    在未看到實物之前,小編對它其實並不感冒,不過在摸到手感後,感覺Carbide Air 240機箱還是有資格成為小鋼炮之一,姑且叫做低調小鋼炮吧!海盜船Carbide Air 240如果你和我一樣覺得Carbide Air 240的名字太難記,不妨記住它的中文名字——大氣流。看其風道示意圖會覺得這個名字的確很相配。
  • 清新時尚小機箱 GAMEMAX英雄II評測
    GAMEMAX英雄II機箱背部設計  英雄II機箱在背部設計了一個風扇位,並有4條PCI拓展位,對於硬體不多的玩家來說還是可以滿足要求的,如果是高端玩家可能會覺得捉襟見肘GAMEMAX英雄II機箱背板設計  在兼容性方面,這款機箱可以容納micro-ATX、ITX主板,硬碟位的優化設計讓機箱支持更大尺寸的顯卡,顯卡限長345毫米,CPU散熱器限高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