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自發明伊始就與鏡子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故事片之父梅裡愛正是借鑑了魔術中鏡子的運用
才拍出了《月球旅行記》這類雜耍般的奇幻電影
喬治·梅裡愛《月球旅行記》(1902)
而鏡子也常被運用在情色鏡頭的拍攝中
庫布裡克的遺作《大開眼戒》中
妮可·基德曼第一次為了角色全裸身體
她與湯姆·克魯斯對著鏡子的那段親熱戲
纏綿而浪漫
斯坦利·庫布裡克《大開眼戒》(1999)
跟侯孝賢的《好男好女》中的表現形式如出一轍
《戰地春夢》《色戒》《黑暗面》
也都曾運用鏡子從另一角度表現啪啪啪
展現了一種夢幻般的美感
當然
鏡子並非只是親熱戲的專利
▼
由於鏡子的反射作用
攝影師或導演便可以此來重現形影
完成電影的表達功能和藝術意境
使鏡子不僅用於拓展畫面的物理空間
還用來延伸人物的內心世界
▼
鏡子最常用的功能就是反射內心
《計程車司機》裡
羅伯特·德尼羅舉槍對著鏡子中的自己不停重複道
「You talking to me?」
正是他內心缺乏安全感欲反抗社會的真實反映
馬丁·斯科塞斯《計程車司機》(1976)
姜文《陽光燦爛的日子》(1994)
《陽光燦爛的日子》裡馬小軍對鏡自言自語便是姜文對此片的致敬
而在《美國精神病人》中
克裡斯蒂安.貝爾那把明晃晃的力斧映襯出的形象
扭曲而表態
簡單明了地映照了這個精神病患的內心
馬利·哈倫《美國精神病人》(2000)
▼
表現人格分裂也是鏡子一個獨特的作用
《剃刀邊緣》中
布萊恩·德·帕爾瑪《剃刀邊緣》(1980)
醫生每次因生理反應引起心理反應都會偷瞄一眼鏡子
在鏡中他是「隱藏」
在鏡外則是「對照」
鏡子把他陰暗的另一面呈現了出來
《二次曝光》裡醫院的走廊、辦公桌
以及小西家都有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鏡子
就是對範冰冰這個角色雙重人格的暗示
李玉《二次曝光》(2012)
▼
鏡子也可用來表現人物關係的隔離和疏離
《變臉》中鏡子在正反兩派中形成隔離
特洛伊對亞瑟說「我們都比較喜歡原來的自己,不如互相殘殺吧!」
隨即兩人朝鏡子中不屬於自己的那張面孔開槍
吳宇森《變臉》(1997)
橫在中間的鏡子很精確地表現了兩人內心的隔離
而伯格曼在《呼喊與細語》中
則通過夫妻經由鏡子的反射來對話
巧妙地展現了兩人關係的疏離
▼
鏡子所呈現的分身和「鏡淵」則是很奇妙的一個運用
杜琪峯/韋家輝《神探》(2007)
《神探》的結尾槍戰
《公民凱恩》裡凱恩走過走廊
《龍爭虎鬥》中李小龍打鬥的多重身影
《盜夢空間》小李子教艾倫·佩吉在橋上築夢那段
《芝加哥》中的一段舞臺舞蹈
鏡子的互相反射呈現出多個倒影
不僅創造了銀幕奇觀增加了影片的美感
還延展了人物的內心
▼
在營造懸疑恐怖效果上也缺不了鏡子
《黑暗面》中鏡子直接作為主要道具貫穿全片
鏡子的一面是光明
一面則是無盡的黑暗
暗喻著藏在人心深處的罪惡
《黑暗面》(2011) 《它在身後》(2014)
小成本恐怖片《它在身後》則直接將鏡子的意象用在了海報上
這種提前在鏡子中暗示觀眾會有事發生
而劇中人物還渾然不知的情況
就是用鏡子製造恐怖氣氛最常見的方式
▼
現實生活中的鏡子也不僅僅是用來穿衣化妝那麼簡單
梵聖FASN化妝鏡
憑藉瀕臨失傳的獨特「大明火」琺瑯工藝
搭配奧地利施華洛世奇炫美仿水晶
手工悉心繪製
兩百年不褪色
是傳統中國風與歐洲寶石的完美結合
低調奢華
浪漫大氣
它不只是一面小小的化妝鏡
也是表現品味展露尊貴飾品
更是你追求女神的上佳禮物
▼
不老女神周海媚為梵聖FASN代言
梵聖FASN輕奢文豪團/六位時尚編輯
最前衛的潮流話題
最知性的生活資訊
最優雅的人文藝術
引領輕奢主義生活
官網:www.fasn.cn
長按識別二維碼,並關注
分享
如果你覺得文章還不錯,就點擊右上角按鈕選擇發送給朋友或者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