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熱播的《演員請就位2》,真是話題不斷,火藥味十足。自從第2期郭敬明導演給何昶希發s卡的時候,這節目就逐漸走上了話題的道路。
演技不夠,話題來湊。
導演批演員,導演撕導演,鑑影評委懟導演。這些場面可比演員在臺上的演戲要精彩得多。
這位懟導演的鑑影評委就是李成儒。隨著演員2的熱播,李成儒可謂是頻頻上熱搜。
從一開始還比較溫和的「李成儒點評」,到後面「郭敬明和李成儒的battle」,「李成儒批年輕演員私下送禮」「李成儒不去演員請就位了」等等。並且在採訪中直言「我不需要他們的資源,我無所謂。」
很多網友都稱讚他敢說,敢於表達真實想法,因為現實生活中很少有人敢在檯面上如此這般的說出真話。
眾所周知郭敬明也算是娛樂圈裡的富豪了,單在上海就已經擁有七八套市值上億的豪宅,不少演員都會去抱他的大腿。
但這次在節目中他卻被李成儒懟到啞口無言。
到底為何李成儒敢這麼不怕得罪人呢?
一是他本身性格的直言不諱和對於表演事業的尊重和敬畏。
二便是他本身的硬實力足夠強,有底氣。正如上面他在採訪中所說的,他不需要這些導演的資源。
這個硬實力不僅指他身為老戲骨的演技,還指他幾十年來打拼下來的億萬身價。
1954年李成儒在北京一戶沒落家庭出生,2歲時父親就去世,母親一個人操持內外,拉扯家中11個孩子長大。
家裡人口太多,母親只能賣掉家具,「飢餓」一直伴隨著李成儒的童年,甚至有時候太餓了,還會跟馬搶豆餅吃。
這些貧窮的經歷多多少少地映射在他後來的作品中。
從小性格就剛強的李成儒沒有讓貧窮困住自己。
12歲時他嘗試著考藝術院校,但是當時並沒有被錄取,而是被分配到一家服裝廠當縫紉工,拿著一個月16塊錢的工資。
平凡枯燥的生活按捺不住李成儒的雄心壯志。
他還是唱戲,喜歡表演,喜歡藝術。
所以,他找到了京劇老戲骨董行佶,直接把演出結束的董老師攔住:
就這樣李成儒算是入了北京一代名演員董行佶的門下。
學京劇是不僅要講究童子功,還需要強大的意志。偏偏李成儒最不缺的就是意志。
他一周一節課,練聲,朗誦,精進臺詞,一練便是十年。
北影畢業後,李成儒進了86版的《西遊記》劇組,辛辛苦苦幹了五年的劇務,卻一個正經角色也沒演上。本來想演唐僧,被導演狠心拒絕了。
後來李成儒選擇了經商。碰巧當時是下海經商的熱潮,李成儒也不甘人後。1990年在北京最繁華的西單開了一家800平方米的「特別特」商場。
不得不說,李成儒還挺有經商的能力,當時別人一個月只有30塊錢的工資,而「特別特」一天的營業額能達50萬人民幣。
如今在京圈赫赫有名的馮小剛當時也只騎著自行車,而身價上億的李成儒早已開上了奔馳s600,寶馬320,這可比現在在街上開輛勞斯萊斯更拉風。
曾經在採訪中,李成儒說到:我小時候放風箏,最怕刮西南風,因為胡同裡很少能放風箏,我們小時候放風箏都講究上房上放,只要是西南風,風箏總掛在故宮角樓上!
一個在院子能種下五百棵櫻桃樹!他屋裡的家具全是金絲楠木,整整3米的櫥櫃全是金楠木,要知道故宮博物館收藏的才有2米長,比故宮的還要大!
金楠木自古以來可是皇家的專用木材。
1991年,李成儒的外匯倉裡就有1300萬美金,同時也成為了「北京四李」之一。
但是,之後他在外匯市場上一擲千金,把1300萬美金都賠了個血本無歸。
生意失敗後的李成儒開始反思,決定再次投入自己最愛的表演事業。把債務還清後,一頭扎進演藝圈。
歷經商海沉浮的李成儒轉身變成了王牌戲骨。他用自己渾然天成的演技徵服所有同組演員。
例如《大腕》中他的臺詞密集輸出,表情癲狂傳神,且常常一條過。
《過把癮》中說「錢是王八蛋」的錢康,《王府井》中由富到貧的王爺,《我這一輩子》中命運多舛的劉方子,《古玩蟲》中城府極深的羅爺,《龍鬚溝》中歇斯底裡的程瘋子……
李成儒雖然飾演的都是配角,卻都是栩栩如生,每一個角色他都拼儘自己的全力,踏實敬業。
在娛樂圈,北京圈摸爬滾打幾十年,他會開口罵那些只有顏和扣圖的小鮮肉演員,也不奇怪。
他也確實不需要靠這些導演的資源,對演員,該尊敬的自然尊敬,該罵的就該直言不諱。
這就是李成儒,明明有「鈔能力」,卻偏要靠硬實力,耿直到天荒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