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設85個博士後工作站

2020-12-27 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2月19日電(記者陳旭)為聚焦人工智慧等10個高精尖行業,助力北京「兩區」建設,北京新設85個博士後工作站,總數達442個;2021年計劃招收博士後1131名,等於近3年來進站人數的總和。

這是記者日前從在京召開的「北京博士後工作助力『兩區』建設推進會」上獲悉的。會上,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為85家新設博士後工作站單位授牌,通報表揚31家優秀市屬設站單位,並發布市屬設站單位2021年博士後招收培養計劃。

北京市人社局黨組書記、局長徐熙介紹,北京將圍繞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服務和支撐「兩區」建設、滿足個性化需求和綜合素質提升開展博士後工作,以科研帶動人才培養,實現以平臺建設帶動創新資源集聚,以產業生態帶動創新發展,在政策深度和服務質量上下功夫。

據悉,各級博士後管理部門將進一步簡化手續,支持開展國際化培養;對設站單位實施精準管理,寬進嚴管,建立優勝劣汰的退出機制。同時,各設站單位將繼續支持博士後科研成果轉化,建立激勵機制,合理規劃其職業發展空間,調動博士後研究人員創新創業的積極性,讓更多成果轉化為產品,成為產業。(完)

相關焦點

  • 北京加碼博士後工作站 培養更多「硬核」人才
    12月18日,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為85家新設博士後工作站單位授牌。至此,北京市博士後工作站達442個,流動站52個。根據北京市屬設站單位2021年博士後招收培養計劃,2021年共計劃招收博士後1131名,首次突破千人,是近三年進站人數的總和。
  • 中關村軟體園博士後工作站增至18家
    2020年12月底,在「北京博士後工作助力『兩區』建設推進會」上,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為85家新設博士後工作站單位授牌。記者了解到,其中騰訊、滴滴、度小滿金融3家中關村軟體園駐園企業榜上有名,至此,中關村軟體園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已增至18個。
  • 北京公園行業首個博士後工作站落戶北京植物園
    記者從北京植物園管理處獲悉,北京植物園成功獲批設立國家級博士後工作站,這也是北京公園行業的首個博士後工作站。未來,工作站將發揮科研力量,推進產學研合作,讓市民欣賞到更多的新優植物品種。日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全國博士後管理委員會聯合印發《關於批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等497個單位設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的通知》(人社部函〔2020〕108號),北京植物園成功獲批設立國家級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工作站獲批後,北京植物園成為北京公園行業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可招收、培養博士後的單位。
  • 中國電子4家企業新設國家級博士後科研工作站
    中國電子4家企業新設國家級博士後科研工作站 2020-12-23 18: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北京植物園獲批設立國家級博士後工作站
    北京青年報記者獲悉,日前,北京植物園成功獲批設立國家級博士後科研工作站,這也成為北京公園行業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可招收、培養博士後的單位。 北青-北京頭條記者了解到,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是指在企業、科研生產型事業單位和特殊的區域性機構內,經批准可以招收和培養博士後研究人員的組織,為我國的高技術人才與企業搭起了橋梁,是產、學、研相結合的新路子。北京植物園建於1956年,是全國唯一一座由國務院批准建立的植物園。作為國家重點建設的植物園之一,北京植物園在國內植物園行業處於領先水平。
  • 引聚培養青年人才,支撐創新能力提升,北京經開區博士後工作站增至...
    為進一步加強經開區範圍內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的管理,吸引、培養和使用博士後人員,為打造升級版經開區提供青年人才保障,經開區於2020年二季度出臺了升級版《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博士後工作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相較之前的版本,該《辦法》進一步提高了博士後工作資金支持力度,其中,招收博士後人員給予資助經費標準由10萬元提高到30萬元;並對經開區工作站和分站職責、分站博士後研究人員的招收條件和程序
  • 利亞德獲批設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 夯實自主研發實力
    來源:證券日報網本報記者 李喬宇日前,經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全國博士後管理委員會批准,利亞德光電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獲批設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據悉,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是指在具備一定條件且技術水平先進、經濟實力較強的企業、科研生產型事業單位和特殊區域性機構內,發展和培養博士後研究人員的組織。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的建立為高技術人才與企業搭起了橋梁,是產、學、研相結合的新思路。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或意味著市場對於利亞德科研實力的認可。
  • 渤海新區 新添博士後工作站
    渤海新區 新添博士後工作站全市博士後工作站達5家日前,渤海新區臨港開發區河北廣祥製藥有限公司,獲批設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今後,企業將不斷完善與國內外高校、科研院所聯合培養博士後的合作機制,加快博士後科研工作站課題研究,夯實複合型高層次人才培養基礎。
  • 中國國家博物館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獲評國家級優秀
    近日,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全國博士後管理委員會組織實施的2020年度博士後工作綜合評估結果揭曉,中國國家博物館博士後科研工作站首次參加評估並獲評國家級優秀。博士後綜合評估每五年開展一次,評估結果分為優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
  • 北信源獲批設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
    來源:證券日報網本報記者 矯月12月18日,經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全國博士後管理委員會批准,北京北信源軟體股份有限公司獲批設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是指在具備一定條件且技術水平先進、經濟實力較強的企業、科研生產型事業單位和特殊區域性機構內,發展和培養博士後研究人員的組織。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的建立為高技術人才與企業搭起了橋梁,是產、學、研相結合的新思路。
  • 中國醫大一院成功獲批國家博士後科研工作站
    中國醫大一院成功獲批國家博士後科研工作站 2021-01-11 16: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成都高新區新增2個國家級博士後科研工作站
    四川在線記者 肖瑩佩12月24日,記者從成都高新區獲悉,在日前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全國博士後管委會公布的2020年全國新設國家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名單中,來自成都高新區的成都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成都華為)、人瑞人才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人瑞人才
  • 度小滿金融「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正式授牌 探索金融科技人才培育
    近日,北京市公布了2020年博士後綜合評估結果,為度小滿金融、滴滴、騰訊科技等新設站單位正式授牌。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的成立,將成為度小滿金融培養金融科技高端人才的重要平臺,進一步提升整體科研實力,探索人工智慧技術在金融領域的前沿應用。
  • 北信源獲批設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
    12月18日,經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全國博士後管理委員會批准,北京北信源軟體股份有限公司獲批設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發展和培養博士後研究人員的組織。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的建立為高技術人才與企業搭起了橋梁,是產、學、研相結合的新思路。
  • 中國恩菲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在全國綜合評估中獲評優秀
    近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以下簡稱「人社部」)、全國博士後管理委員會發布對全國博士後流動站和工作站五年一度的綜合評估結果。中國有色暨中國恩菲(以下簡稱「公司」)博士後科研工作站位列其中,為建站以來首次獲得優秀等級。   本次評估由人社部、全國博士後管理委員會牽頭,於今年5月開始評估工作。根據人社部公布的評估結果,全國博士後工作站中,獲得優秀評定的比例為7.69%。
  • 利亞德:「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獲批設立,科研實力將再創新高
    近日,利亞德光電股份有限公司經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全國博士後管理委員會批准,正式獲批設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 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的成立,將成為利亞德培養核心高端人才的重要平臺,進一步提升整體科研實力。
  • 亞廈股份:獲批國家級博士後工作站
    樂居財經·家居訊 江柳 12月21日,亞廈股份發布公告稱,經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以及全國博士後管委會批准,公司獲批國家級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本次獲批國家級博士後工作站,有利於加強公司對人才的吸引力,提高公司人才招收的自主性,強化科研實力,深化公司與高校、科研院所的密切合作,有利於促進高難度以及對工業化有引領性和改革性產品的立項。
  • 金馬工業集團獲批國家級博士後科研工作站
    本報訊 近日,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全國博士後管理委員會聯合公布新批准設立的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名單,日照經開區企業金馬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榜上有名。截至目前,全區共獲批國家級博士後科研工作站3家,省級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4家,各類平臺載體總量達118家,其中國家級平臺載體9家,省級平臺載體49家。
  • 千尋位置博士後工作站掛牌:聚焦時空智能科研
    5月8日上午,千尋位置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正式掛牌,這是中國第一家聚焦時空智能領域,專注北鬥高精度定位軟硬體技術研發與融合創新的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千尋位置宣布將面向全球招募青年科研精英入站,並依託千尋的科研體系資源,與上海交通大學等高校聯合將其培養為時空智能領域科研「新領軍者」。
  • 天津新增17家博士後工作站 總數達到245家
    記者從市人社局獲悉,日前,天津市華海清科股份有限公司、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天津)有限公司等17家單位獲批設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其中,信創領域3家、生物醫藥領域9家。目前,天津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總數達到245家,覆蓋人工智慧、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高端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優勢支柱產業,成為本市企業、科研院所創新發展、儲備高層次青年人才的重要平臺。「目前,全市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已與全國7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的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建立密切合作,實現人才與項目結合、校企產學研結合,為企業聚集高層次創新人才開闢了『綠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