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依視路林國樑:近視可防可控,中國市場潛力巨大但亟需形成「眼...

2020-12-23 每日經濟新聞

失明,是近視最嚴重的後果,但這個早已被科普過千萬遍的常識,對很多人來說依然是新知。

認識近視,首先要認識到近視是一種疾病,醫學名為屈光不正。隨著患者近視度數增加,通常會伴隨眼軸長增加。這個過程中,患者眼球壁、視網膜和脈絡膜都會變薄,眼底就有可能發生高度近視退行性病變,嚴重的會導致青光眼、視網膜脫落等疾病,再往前一步,就是失明。

中國是近視大國,矯正近視最簡單常用的方式是配眼鏡,近視是疾病,治療應該去醫院。但很長時間,近視和眼鏡的解釋權在商家,而不在醫院。由於缺乏專業標準、行業共識和監管力量,配鏡後,度數的增長几乎聽天由命,沒有多少人知道,如果科學幹預,近視可防可控。

近些年來,近視可防控的理念在視光界逐漸落地,「現在整個行業都在求變,假如我們錯過這個,很可能會錯過很大的商機。」在第三屆進博會的尾聲, 8.1號館依視路展臺上,法企依視路大中華區視力保健總裁林國樑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專訪,他介紹,這是依視路第三次參加進博會,公司切實感受到了進博會的提振作用。林國樑認為,目前中國眼鏡行業可能靠「商」多一點,未來希望靠「醫」多一點。此外,中國市場還沒有被很好地開發,未來應該有比現在高十倍的潛力,但另一方面,目前行業內專業人士數量不夠,質量也有待提高,且眼視光行業需要共識和規範,包括功能性產品的標準等。

法企依視路大中華區視力保健總裁林國樑 受訪者供圖

參加三次進博會 溢出效應逐年遞增

NBD:依視路不是第一次來進博會,您覺得這一次的參展經歷有獨特之處嗎?結合目前的防疫大背景,您有什麼樣的感受?

林國樑:這是依視路第三次參加進博會。第一屆我們是以嘗試的心態加入,我記憶最深刻的是當時和中華醫學會眼視光學組共同公布了近視管理的白皮書。第二屆進博會,我們有一些落地方案,比如跟上海市學校衛生保健協會一起進入校園,推出上海校園近視管理培訓計劃。

今年進博會上,我們延續近視防控生態圈的項目,繼續跟教育部合作,首次推出《我們的眼睛》兒童愛眼護眼3D書。我們還公布了全球首發的新產品星趣控,有近視防控的功能,兩年期的研究報告已證實,星趣控能減緩青少年近視發展。

NBD:三次參加進博會,您作為企業高管是否有切實感受到進博會的提振作用?

林國樑:的確有。因為新冠疫情,我們還是比較擔心這次進博會能否順利開展。但是很高興地看到這屆進博會還是很安全和規範,能夠達到我們預期的效果。所以進博會是很好的平臺,能夠促進眼健康,讓近視管理達到更有效的共識、規範和觸達。

NBD:剛才說到確實對企業有提振作用,那在這一屆進博會上,依視路是否有籤訂一些單子?

林國樑:我們跟國內最大的眼鏡連鎖店寶島眼鏡籤了一個購買協議,寶島購買了依視路眼健康和近視防控相關的儀器,合同金額是三年超過7000多萬。我覺得它的精髓不在於金額,而在於理念的推廣。

通過跟寶島眼鏡的協議,我們希望更多的消費者能夠知道他們眼睛的狀況,同時也能促進同行去關注眼健康。我們覆蓋了超過6萬個眼鏡店和大大小小的醫院,希望把一些眼健康共識的東西傳遞給大家,規範大家的運營,通過培訓融入他們的流程。

NBD:可以在您期待眼健康達成共識的具體方面舉個例子嗎?

林國樑:整個近視管理有三大塊,第一就是6歲以前必須知道他的遠視儲備,6歲到18歲要防控近視,不要變成高度近視,如果變成高度近視有可能會有視網膜脫落、眼底病,或者眼盲。假如發展成高度近視,就要好好照顧眼睛,不要讓眼睛出事,比方說演變成眼底病或者眼盲。高度近視患者,我們建議每6個月或者一年到醫療權威機構了解眼底情況。

近視首先是疾病可防控 促市場增長需先改觀念

NBD:眼鏡與其他醫療器械相比更偏向C端,依視路一直在推廣近視防控生態圈。與寶島這樣的本土眼鏡連鎖店合作,是否期望藉機進一步提升產品在消費者間更廣的可及性?

林國樑:你講到了很重要的一點。事實上,依視路集團除了依視路品牌外,我們在丹陽也有很多合作夥伴,他們也是本土企業,我們不只覆蓋大城市和高端市場,也覆蓋很多中低端、偏遠地區市場。此外,我們也跟騰訊合作,希望把我們的理念和想法傳播給更多消費者,不管城市也好鄉村也好,希望消費者能夠得到同樣的知識。

NBD:即使從商業角度來看,中國也是個複雜的國家,有不同圈層的消費者。您是馬來西亞人,在法國企業依視路工作多年,對於中國乃至東亞在近視的防治方面和歐美的不同,您有什麼見解?

林國樑:如果比較中國和歐美國家,你會發現在歐美眼鏡行業更靠「醫」多一點,但中國可能靠「商」多一點。依視路集團希望中國市場靠「醫」多一點,我們希望消費者更關注鏡片的功能。

講到鏡片功能,就要擴大鏡片品類。有品類就可以把市場蛋糕做大,有了品類才會選擇品牌,但眼鏡行業沒有共識和規範提煉出鏡片的品類。我們希望從功能的角度去喚醒這個行業,有共識和規範才能共同推廣品類。

我們目前已經根據鏡片的功能對六大品類達成共識。我們希望通過六大品類告訴消費者,其實鏡片是有功能的,你可以按照你自己眼睛的狀況選擇鏡片的功能。假如我們做到這一步,就可以靠「醫」多一點。

一旦我們走到這一步,市場潛力蠻大的。比如在成人老視或者近鏡這一塊,中國的滲透率只有大概1%到2%,但是看美國,近鏡的滲透率已經超過20%。

NBD:您剛才說了一個很重要的點,就是重新塑造對眼鏡的意識。但中國市場複雜,任何群體的消費者意識的更新其實都很難。您覺得,在這方面,到底是消費者意識的問題,還是價錢的問題?

林國樑:我覺得這兩個是相輔相成的。假如我們能夠把功能的價值講到位,價格並不是一個問題。我們的競品其實並不是我們傳統上的競爭對手,而是手機,是化妝品。為什麼人可以花2000元買手機,但不肯花幾千塊錢買眼鏡?眼睛不值得嗎?這就是我們要喚醒的意識。

假如對比中國和美國的眼鏡產業,我們小於美國三倍,但美國人口只有我們的四分之一,所以我們一直覺得中國市場還沒有被開發出來,未來應該有比現在高十倍的潛力,因為我們是近視大國,市場份額理應更大。

NBD:從一個企業出發去推行一個行業標準的制定,這個行業又與醫療相關,其實還有合規性和比較高的門檻,比如醫院認不認這個標準的問題。所以您覺得現在做近視防控生態圈,最難的一點是什麼?

林國樑:假如我們堅信眼健康更加靠「醫」的話,這個標準不應該由依視路來定,而是專家學者來定。所以今天我們建立這個生態圈,是希望喚醒所有的專家,眼科專家有共識之後,才把這個共識推廣給各個渠道。所以這個共識不是來自依視路,而是來自專家學者。

NBD:依視路就是一個倡導者的角色?

林國樑:您說的對。

NBD:除了院方外,政府的態度也是至關重要的一環。目前做近視防控生態圈,政府的態度如何?有期待相關部門出臺一些條文或者標準嗎?

林國樑:我們這個行業一定要有一個共識,有了共識之後我相信政府在制定一些政策的時候,才會更加理解我們共識裡面的內容,假設我們自己都沒有達成共識的話,政府也不一定會聽這方面的東西。

剛才你問最難的,現在最難就是我們目前正在做的第一步:希望眼視光行業開始有一個共識和規範,包括剛才講的功能性產品的標準。有了這個之後,我們就要把標準和共識落地到渠道,不管是醫院、眼鏡店還是電商,利用這個標準和共識進行監督。

NBD:我們拿到的資料來看,依視路希望和政、學、研、媒、產共建近視防控生態圈。我們在政府這方面是怎樣去想辦法促進一些策略制定?

林國樑:例如我們跟教育部一起打造了一個兒童愛眼護眼3D書刊,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合作,讓教育部更加理解我們的初衷,得到信任。有了信任之後,了解我們這個行業,可能會幫助他們做一些決策,所以我們確實有一些項目。

我們也跟上海市學校衛生保健協會有上海校園近視管理培訓計劃等項目,把近視管理的一些培訓計劃帶入校園。推了首部3D書之後,教育部也很感慨,說這是蠻好的舉措,也希望依視路視力基金會能夠繼續支持他們另外一個項目的推廣,所以這是一個良性互動。

借眼鏡線下門店轉型契機 促進行業定位向「醫」靠攏

NBD:您剛才說的是一個蠻大的工程,需要很多成本,有考慮過對企業來說的性價比嗎?

林國樑:當然這並不是短時間能夠一步到位,所以我們也是量力而為。我們也投入一部分錢在塑造生態圈這一塊,目前我們還沒有一個確切的數字,但是我們有一個理念,其實這個行業的資源不少。

NBD:但處在行業不同鏈條的企業利益未必一致。

林國樑:我覺得目前有一個契機,我可以跟你分享。很多眼鏡店開始在思考自己與線上眼鏡店的定位有什麼不一樣,假如他們不走功能性定位或者眼健康路線,他們跟線上服務是沒有區別的。

NBD:線上配眼鏡是直接自己買嗎?這對線下眼鏡店衝擊多大?

林國樑:對,直接自己買。這也是一個普遍的現象,但是買的話只能夠矯正他們的視力,但是不可能知道自己的眼鏡的功能性。所以目前眼鏡店在這方面有很大的壓力,即如何區分自己的定位。第二個契機是,因為疫情的原因,大家越來越重視健康。

NBD:他們希望做數位化的轉型,依視路在這方面有沒有一些合作或者布局,怎麼樣進行數位化的轉型?

林國樑:我們把研發中心帶到中國來有兩個重點,一個是在兒童近視防控方面更加貼近市場,另外就是數位化。

在幾個方面我們一直在默默學習和籌備中,第一就是與騰訊合作,希望能夠通過騰訊的平臺學習數位化運營,也希望能夠研究線上驗光和線上眼健康篩查。另外,線下門店提供眼健康篩查和驗光等服務,想試試能否將這些檢查結果數據化,保存在消費者檔案裡。最後,我們也在研究O2O,在線上接觸一些有需要的群體,然後把他引導到合適的門店去尋找合適的解決方案。

NBD:您覺得眼鏡的配置還是應該在線下來完成是嗎?

林國樑:我一直覺得假如我們要更加把這個行業靠「醫」的話,一定是要靠線下,多理解你的眼睛,才能得到合理的方案。

NBD:我從您的發言中抓到兩個點,我這樣總結您看對不對:依視路目前想通過眼健康概念的更新和更多本土企業合作,達成共識獲取更多線下市場,同時線上跟外部網際網路公司合作,進行數位化的轉型?

林國樑:對,未來還可能有線上驗光。

NBD:我們現在開始倒數最後三個問題,一個就是跟本土的一些企業合作,明年開始會不會有轉變?

林國樑:十多年前,我們與本土企業合作更多是產品供應,因為那時候有價格差異和訊息不對等,只要我們能夠合理供應就可以了。

但在過去五到八年,我們開始走眼健康的路線,我們已經不叫自己是鏡片事業部,而是視力保健事業部,即我們不是賣鏡片,而是提倡整個視力保健,去提升我們的價值和渠道。

NBD:第二個問題就是您說您是關注了多年來眼鏡產業的改變,目前對於眼鏡行業和依視路來說最大的變革難題是什麼?

林國樑:我覺得我們最大的挑戰在於很多眼鏡店的老闆還是帶著過去成功的模式和思路去運營現在的生意,雖然他們意識到了,但這個轉變不是這麼容易,所以第一就是改變他們的觀念。第二個挑戰是,我覺得我們整個行業的專業人士數量不夠,質量當然有待提高,但數量也不夠,比如眼科醫生或者視光師中國需要30萬人,目前只有3萬人,這是第二個挑戰。第三,雖然我們一直講這個行業需要有共識,但是它不是一天能夠形成的。

NBD:現在已有的共識是哪些?

林國樑:就是近視管理。我們已經有了白皮書,這是第一步的共識,然後藍光也有國家標準,這是另一個。但整個消費群對愛眼護眼知識很缺乏、關注度也不高。

NBD:從依視路企業來講挑戰是什麼?

林國樑:作為一個領導者,如果要走前面的路,剛才我講的這些都是依視路需要解決的問題。你要不斷走在前面創新,所以我剛才講的問題就是我們目前遇到的問題。

NBD:最後一個問題,您剛才說線下很多門店關掉,受到線上和疫情兩方面的衝擊,在這方面依視路有感到收縮嗎?

林國樑:沒有,疫情之後我們沒有看到太多的眼鏡店關店,他們只是覺得人流有些缺乏,有些壓力,但整體營運還是不錯的。

我們在疫情之後看到兩個趨勢,一個是打價格戰爭,一個就是升級功能,現在看來升級功能的眼鏡店恢復速度其實是蠻快的,依視路的營收業績方面,其實在第三季度末、第四季度已經超越了去年的水平。

每日經濟新聞

相關焦點

  • 依視路近視控制解決方案星趣控(R)全球正式首發
    跨時代前沿科技守護青少年眼健康在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新品發布平臺上,全球領先的視光企業依視路宣布,其「跨時代」的新產品、可有效延緩青少年近視發展的星趣控®鏡片正式首發,這也是該產品在全球範圍內面對公眾的首度亮相。
  • 應對近視的嚴峻挑戰,依視路攜手各方力量聚焦青少年眼健康
    ,依視路聚焦青少年眼健康,聯合來自政府、學界、醫院、產業、媒體等各方力量,在進博會期間力倡共建近視防控生態系統,應對近視這一公共健康危機的嚴峻挑戰。面對青少年近視問題日益嚴峻的挑戰,我們期待攜手各方力量,共同守護中國青少年眼健康。」  領航兒童視力科普 《我們的眼睛》3D立體書發布  在依視路中國的支持下,由教育部智庫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相關專家牽頭編著的首部兒童愛眼護眼科普立體書《我們的眼睛》在進博會上正式發布。這也是依視路積極攜手各方力量、共建近視防控生態圈的又一有力舉措。
  • 依視路星趣控®鏡片全球範圍內首度亮相,可有效延緩青少年近視發展
    日前,全球領先的視光企業依視路於進博會上發布其「跨時代」的新產品、可有效延緩青少年近視發展的星趣控®鏡片,這也是該產品在全球範圍內面對公眾的首度亮相。  依視路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及全球儀器部總裁杜馬諾表示:「我們很高興藉助進博會這個擁有巨大影響力的平臺將依視路最先進的青少年近視防控創新解決方案率先引入中國市場。
  • 依視路呼籲共建近視防控生態圈
    全國首部3D愛眼科普讀物亮相進博會在依視路中國的支持下,由教育部智庫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相關專家牽頭編著的首部兒童愛眼護眼科普立體書《我們的眼睛》在進博會上正式發布。該3D立體書旨在通過生動活潑、互動有趣的表現方式,讓兒童自主探索眼睛的秘密、了解近視的成因和危害、學會愛眼護眼知識,養成科學用眼的好習慣。
  • 打卡進博會 | 依視路近視控制解決方案星趣控全球正式首發 守護...
    央廣網上海11月5日消息(記者林馥榆)今天,在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新品發布平臺上,全球領先的視光企業依視路宣布,可有效延緩青少年近視發展的星趣控鏡片正式首發,這也是該產品在全球範圍內面對公眾的首度亮相。  近視目前已成為世界性的健康危機,預計到2050年,全球近視人口將突破五十億。
  • 藉助進博會平臺,依視路發布星趣控®致力於改變近視孩子的生活
    在中國,國家衛健委2019年4月公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青少年兒童總體近視率為53.6%[1]。據教育部日前披露的數據表明,與2019年年底相比,今年上半年學生近視率增加了11.7%[2]。在降低視野清晰度的同時,高度近視還可能導致各種眼部疾病,如青光眼、白內障、視網膜脫離和黃斑變性等,進而帶來失明風險。以「改善視力、改善生活」為使命,依視路率先在中國市場推出星趣控?解決方案。
  • 全球最大眼鏡製造商依視路CEO:中國市場仍充滿潛力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專訪全球最大眼鏡製造商依視路CEO:中國市場仍然充滿潛力「中國眼鏡行業,在全球範圍內銷售量排第一,零售額排第二。」近日,全球最大眼視光公司依視路集團執行長魏朗德(Laurent Vacherot)接受澎湃新聞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市場充滿活力,人口基數大,需求大,全球眼鏡行業三分之一的增長基本來自中國。」
  • 進博會|依視路正式全球首發能延緩近視發展的鏡片
    據介紹,依視路的研發團隊首創H.A.L.T高非球微透鏡技術。以這一技術進行設計的星趣控®鏡片通過隱形分布在11圈星環上的1021個微透鏡,可使光線在視網膜前方形成非聚焦的光束帶,並產生減緩眼軸增長的信號區,從而達到減緩近視發展的效果。
  • 依視路全球首發新鏡片 可延緩青少年近視發展
    原標題:企業家看進博|依視路全球首發新鏡片,可延緩青少年近視發展   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將在上海舉行,全球最大眼視光公司依視路集團(Essilor)將再次亮相
  • 依視路與騰訊達成戰略合作,致力消除不良視力
    騰訊醫療副總裁張猛、騰訊智慧醫藥行業總經理劉運霆、依視路視力保健(中國)總裁林國樑以及依視路大中華區首席數字官黃誠出席了籤約儀式,騰訊高級執行副總裁、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總裁湯道生和依視路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全球儀器部總裁杜馬諾通過視頻連線予以見證。視力不良已是目前影響國人身體健康的最大威脅之一。
  • 依視路與寶島眼鏡進博會上再度攜手
    在依視路大中華區視力保健總裁林國樑和星創視界董事長王智民的見證下,採購協議由依視路和星創視界(寶島眼鏡)雙方代表在以「共建美好視界」為主題的活動中簽署完成。根據協議,星創視界(寶島眼鏡)將向依視路採購價值7300萬人民幣的近視防控及眼健康儀器,重點產品包括依視路™光學生物測量儀(BIOMETER)和綜合檢眼儀(WAM700)。
  • 「對近視,防勝於控,控重於治」,倪海龍提醒:須警惕高度近視的視覺...
    「眼健康和社會責任」圓桌會議論壇閉幕式上的科普訪談環節,浙大二院眼科中心、錢江晚報、依視路三方共同探討近視尤其是高度近視綜合防控策略。「從小近視,意味著在漫長的學生時代將有大概率發展成為高度近視,這是最讓人揪心的事。」
  • 企業家看進博|依視路全球首發新鏡片,可延緩青少年近視發展
    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將在上海舉行,全球最大眼視光公司依視路集團(Essilor)將再次亮相,聚焦眼健康,帶來一系列產品和解決方案。今年新冠疫情的爆發,使青少年兒童的近視問題愈加凸顯。在這樣的背景下,依視路集團在此次進博會上,將聚焦青少年眼健康,展示並全球正式首發其「跨時代」的新產品、可有效延緩青少年近視發展的星趣控鏡片。星趣控鏡片溫州醫科大學對這一產品進行的臨床試驗結果顯示,配戴星趣控鏡片的兒童與配戴單光鏡片的兒童相比,近視發展平均水平降低了60%以上。據悉,該款產品將於此次進博會期間舉行全球首發儀式。
  • 依視路與寶島眼鏡進博會上再度攜手,為消費者提供創新視光解決方案
    在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依視路與星創視界(寶島眼鏡)籤訂合作協議。根據此協議,星創視界(寶島眼鏡)將採用依視路先進的篩查、矯正和眼健康防護儀器,為消費者提供更易觸達的創新視光解決方案。依視路儀器部大中華區副總裁陳路怡表示:「作為全球領先的視光企業,依視路致力於將先進的視光篩查、清晰矯正和健康防護解決方案帶給中國的消費者。希望我們的領先科技,可以通過星創視界(寶島眼鏡)的商業網絡,服務更多受視力問題困擾的人群,如近視發病率日益增長的兒童和青少年等,幫助他們獲得更好的生活。」
  • 牽手騰訊達成戰略合作 依視路加碼中國市場
    新京報訊(記者 張秀蘭)8月4日,依視路集團透露,已與騰訊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充分發揮各自在用戶需求洞察和科技創新領域的優勢
  • 展商新期待|首發近視防控新產品 依視路相約第三屆進博會
    圖說:依視路儀器部大中華區副總裁陳路怡 採訪對象供圖「把眼健康領域最新的產品技術在中國做全球首發,進博會見證了我們在近視防控裡程上的每一步腳印。」據了解,本次依視路展臺面積108平方米,將延續前兩屆「綜合視光檢測中心」的特點和功能,設立綜合眼檢區、綜合驗光區、青少年眼檢區等多個區域,為專業觀眾展示從測量開始到光學篩查直至鏡片產品調試的一條龍服務。
  • 延緩青少年近視發展,星趣控鏡片臨床數據發布
    據悉,通過同全球領先的研究機構和近視學專家合作,依視路的研發團隊首創H.A.L.T高非球微透鏡技術。以這一技術進行設計的星趣控鏡片通過隱形分布在11圈星環上的1021個微透鏡,可使光線在視網膜前方形成非聚焦的光束帶,並產生減緩眼軸增長的信號區,從而達到減緩近視發展的效果。
  • 國內外防藍光眼鏡品牌排行,依視路、安汰藍與蔡司防藍光眼鏡上榜
    不少人因電子產品的過度使用而導致眼睛近視,而據國內外很多研究顯示,電子產品對人眼最大的危害是藍光,在想玩手機又不想近視的情況 下,不少人選擇購買防藍光眼鏡來過濾藍光,保護眼睛。那麼買防藍光眼鏡時,哪個品牌比較好呢?下面為大家準備了國內外防藍光眼鏡品牌排行榜,有需要的朋友不妨來看看。國內外防藍光眼鏡品牌排行1. 依視路防藍光眼鏡2.
  • 防藍光眼鏡僅79元!蔡司/依視路鏡片4折!趕緊!
    >  02  依視路1.591A+非球面鏡片  原價:¥880驚喜價¥352  03  依視路1.655A+非球面鏡片  原價:¥1680驚喜價  1.74進口防藍光僅需加350元  而如果你像小編一樣高度近視  可以選擇1.74非球面防藍光輕薄鏡片  看看這左右對比,厚薄立見
  • 依視路的這款「小鏡片」,能有效減緩超過60%的近視發展速度!
    依視路的這款「小鏡片」,能有效減緩超過60%的近視發展速度!在參加「2020中國企業創新實踐大獎」的長寧參展商中,有這樣一家企業,他們在上屆進博會上已經獲得了眾多關注,今年,他們又帶來了最新的創新之舉。本期「企業創新實踐系列」報導,介紹的是依視路集團和他們最新推出的星趣控®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