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肉廢萌吃老本,日本動畫靠中國止頹?

2021-02-15 娛樂資本論

作者/黃梅梅  來源/文創資訊(chuangyiyun)

近日,各大平臺陸續曬出了7月新番片單。根據日媒「秋葉原總研」最新統計的7月新番一覽表,本季共有59部全新動畫番劇相繼播出。其中不乏很多有生之年系列,比如經典動畫續作《地獄少女 宵伽》《最遊記 Reload Blast》《機動戰士高達 Twilight AXIS》等。

此外,各種改編動畫也紛紛登場,比如有人氣小說改編的《Fate/Apocrypha》《異世界食堂》《DIVE!!》;遊戲改編的《活擊刀劍亂舞》《美男戰國:穿越時空的愛戀》;另外還有漫畫改編的《狂徒之淵》等。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的7月新番,不再是日本本土IP一家獨大,一些非日本IP也加入到了7月新番的角逐中來,比如來自中國的《時間支配者》、《狐妖小紅娘》,來自美國的《RWBY》《Future Avengers》等。

事實上,關注日漫的人不難發現,和以往純正的日本血統不一樣,如今越來越多的日漫新番開始以「混血兒」的身份亮相。而隨著中國資本的加入,以及美國技術的植入,近年來的日漫新番中非日本IP正在逐年增多,日本和其他國家合作推出的動漫作品更是源源不斷。

那麼,是什麼原因,讓一直悶聲搞創作,近乎閉關鎖國的日本動漫,開始敞開胸懷擁抱外來文化呢?這樣的文化交融又會發生怎樣的化學反應?日本動漫能否藉助外力重現輝煌呢?

七月新番非日本IP日漸增多

日漫市場迎來新風向


從近期日媒公布的7月新番一覽表可以發現,日本動畫市場已經不再是本土動畫的專屬,一些來自中國、美國的動漫IP也已經慢慢加入到這個市場中來。比如來自中國的《時間支配者》、《狐妖小紅娘》,來自美國的《RWBY》《Future Avengers》等。其中《Future Avengers》改編自漫威英雄漫畫,這也是漫威英雄系列首次實現日系動畫化。而此前在網絡走紅的原創動畫《RWBY》,此次也繼續由公雞牙齒動畫工作室操刀,作為7月新番播出。

對比上一季4月番中出現的《銀之守墓人》《快把我哥帶走》,7月番中非日本IP進入日本動畫市場的趨勢已經越來越明顯,尤其是中國IP的滲透更為顯著。

另一方面,本季新番中還有許多日本與海外合作的作品。比如由漫威之父斯坦·李和《蟲師》導演長濱博史推出的合作動畫《THE REFLECTION WAVE ONE》;而《人馬小姐不迷茫》的製作方是來自中國的動畫製作公司繪夢。這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日本的文化作品創作正從一個較為封閉的姿態,逐漸向積極的對外合作發生轉變。

此前,日本動漫商業情報網站animeanime.jp創始人數土直志指出,中國資本和網絡配信或將掀起日本動畫的「第四次高潮」。而在不斷滲透到日本的多重外來刺激下,以及中國國產動畫的崛起,今後日本新番還會有怎樣的變化和趨勢,值得期待。

從「輸出」到「引進」

日本動漫海外合作態勢明顯


據日本動畫協會的數據,早在2005年,日本動漫就達到了出口產值3130億日元的峰值,成為了全球第一動漫出口大國。《寵物小精靈》、《海賊王》、《火影忍者》、《名偵探柯南》這些中國人熟悉的「民工漫」,在歐美同樣擁有廣闊的市場。

一直以來,在世人眼中,文化輸出是美國的強項,畢竟好萊塢是全世界人民的電影工廠;但在動漫領域裡,日本卻完爆美國的動漫巨頭DC和漫威。

從1963年《鐵臂阿童木》在美國上映開始,日本動漫就漸漸成為美國人童年的一部分。70年代製作的《高達》系列以及《哆啦A夢》在美國的紅火程度絲毫不亞於日本本土。《義犬報恩》熱播多年,以至於人們竟然忘記了這是一部日本動漫。

從2013年起,美國每年對日漫的進口力度都高居全球前列,基本沒掉出過前四,並且常常佔據冠亞軍位置。很多美國作品中都能看到日漫的影子,如《獅子王》參考《森林大帝》,《黑客帝國》借鑑了《攻殼機動隊》,好萊塢還曾經翻拍過真人版《七龍珠》。就在今年,根據士郎正宗《攻殼》漫畫改編的美國科幻大片《攻殼機動隊》席捲全球。

而在與日本文化背景相近又缺乏優秀本土作品的中國,日漫已經佔據了主流地位,國產漫畫反而成為了小眾。儘管這幾年中國政府大力扶持國產動漫,其中還不乏具有民族主義氣質的國漫,但依然無法阻擋日本動漫的強勢輸出。

調查顯示,2015年中國本土原創動漫在國內動漫內容消費市場的佔比僅為11%,而日本則佔到了約60%的份額。2015年日本動漫的海外交易額達2.86億美元,總訂單量高達4345份,比前一年翻了4倍——而其中做出重大貢獻的正是中國人,一口氣引進了286部動漫,在全世界排名第二。

可以看到,日本動漫在對外文化輸出方面一直處於強勢地位。但是,誰又能想到,從去年開始,日本動漫突然降低了姿態,不但大方地引進、借鑑起了國外IP,甚至還加大了與海外動漫製作公司的合作力度,打破了以往「高高在上」的印象。

2016年,中日合拍動畫片的數量達到了8部,包括《從前有座靈劍山》《一人之下》《凸變英雄》《星夢手記》《侍靈演武》《時空使徒》和《一課一練》,數量創歷史記錄。參與合作的國內出品方包括騰訊動漫、愛奇藝、優酷土豆、樂元素和繪夢動畫,幾乎囊括了中國國內和動漫娛樂相關的各類型公司。

今年以來,一邊是中國資本繼續大舉進入二次元市場,一邊是中日合拍動畫的不斷推陳出新。《超遊世界》《從前有座靈劍山2》《銀之守墓人》《快把我哥帶走》《狐妖小紅娘》這些帶著「中國基因」的合拍動畫先後活躍在日本觀眾屏幕,接下來還有《時間支配者》《人馬小姐不迷茫》《軒轅劍蒼之曜》……

除了和近鄰中國展開合作,日本動漫也積極與美國對接。此前,日本MADHOUSE先後與美國漫威合作出品了《金剛狼》、《鋼鐵俠》等大片。而即將在日本NHK綜合頻道播出的《THE REFLECTION》則打出了漫威的斯坦李和《蟲師》的長濱博史的合作名號,其印象PV中濃濃的美漫風讓人甚至看不出其日美合作的跡象。與此同時,前幾日剛放出消息的由production IG製作的《FLCL2&3》據說也有著大量美國資本的加入。

當日本動漫需要注入外來「血液」

說明了什麼?


曾經一家獨大的日本動漫,一直埋頭創作,幾乎沒有把其他國家放在眼裡,可如今卻頻繁地與海外展開合作,甚至還破天荒地對漫威英雄漫畫IP進行了改編,並推出了動畫片《Future Avengers》……人們不禁要問,這背後究竟發生了什麼?

事實上,這樣的轉變,與日本動漫產業的發展走勢息息相關。曾經,動漫是日本最受歡迎的文化輸出產品,對世界動漫業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然而近年來,受經濟衰退、外來競爭等諸多因素影響,日本動漫產業陷入頹勢,前景堪憂。

動漫一度成為日本現代文化的標籤,動漫業發展十分繁榮。然而,隨著日本兒童人口逐年減少,日本玩具市場日益萎縮,電視臺和動漫產業的傳統贊助商逐漸淡出動漫市場。如今的日本動漫產業已經風光不再,一些小型動漫公司更是慘澹經營。它們開始把目光轉向成人市場,大量製作軟性色情或有暴力傾向的動漫作品,力求減少虧損,殊不知卻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

隨著網際網路平臺的發展,網絡免費觀看,免費下載服務嚴重打擊了DVD銷售。同時,中國和韓國的動漫產業迅速崛起,對日本也產生了一定的威脅。中韓製作的動漫產品質量大幅提升,而且勞動力成本相對低廉,有的還獲得政府資助,發展勢頭良好。而來自美國迪士尼、漫威的競爭威脅,從未消減。這些來勢洶洶又不可避免的外來競爭讓日本動漫產業腹背受敵。

由於整個行業不景氣,從業人員士氣低落,怨聲載道。在日本,很多動漫作品都由年輕的動畫師一筆一畫手工繪製而成,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產業。而大多數年輕動畫師是自由職業者,沒有津貼,工資按繪製件數計算,工資標準30年來幾乎沒有改變。

據統計,日本動畫師平均每天工作11小時,每月工作時長超過260小時,比全國平均水平高近100個小時。與之對應的,反而是年收入比全國平均水平低約81萬日元(約合人民幣4.8萬元)。對動畫新人而言,進入動畫行業究竟是夢想的啟程還是噩夢的開始,難以評判。但可以肯定的是,當從業者的生存得不到保障,勢必會造成行業的人才枯竭。

面對上述種種壓力和困境,日本動漫行業又怎能坐以待斃?這也恰好解釋了日本一改往日作風,積極求變的動機。

藉助外來資本、IP

能拯救日本動畫的頹勢嗎?


成熟到近乎爛熟的產業鏈,是日本動畫業的重要特點之一。在一系列動畫商業鏈條中,作品的好壞無疑關乎整體的興衰。將作品單獨交給任何一位才華橫溢的作者,都是一場冒險,因此日本長期堅持超大規模的集體內容生產和系統全面的產品開發。動畫工作室、版權代理事務所、印刷出版企業、圖書發行企業、電視臺、雜誌社、動漫衍生品生產和銷售渠道等集體幫助作品精益求精,並各自分得一杯羹。

但是,大家共同盯著一塊蛋糕的結果是:一方面,蛋糕越做越大,對動畫周邊衍生品的依賴不斷增強;另一方面,蛋糕越分越小,製作公司和動畫師的收益被壓縮,業界對新人的吸引力不斷下降,在漫畫、TV、電影等的轉換中版權問題複雜難解。此外,日本目前不斷收緊的內容監管、中國人力資源價格上升帶來的外包成本提升、世界範圍內的盜版問題,都使得處於低谷的日本動畫業越陷越深。

於是,聰明的日本人,開始轉變思維,不再一意孤行。而是另闢蹊徑地引入外來資本和IP。那麼,這招管不管用呢?

首先,在引入中國資本,推出大量中日合拍動畫片的過程中,日本無疑是佔盡上風的。

得益於日漫在中國有著龐大的受眾基礎,以及中國市場版權意識的逐步加強,各大視頻網站爭先購入熱門日漫,甚至花高價搶購版權。此前就曾曝出,日本科幻系列片《銀魂》在內地已經賣到一集10萬美元高價的消息。

業內人士透露,很多動漫作品光是靠著出賣播放權,就實現了回本。這也意味著在此基礎上的任何收入,都屬於純粹的利潤。而在日本這兩年的新番當中,基本上80%的作品都被國內版權方購買了播放權。試想一下,如果說不是日本版權方那邊也認識到了中國市場的強大,他們會那麼輕易地將播放權出手嗎?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中國市場幾乎成為了日漫海外市場中不可多得的「金礦」,甚至無形中被寄予了拯救日本動漫產業的厚望。

其次,在對外來文化的「借用」以及外來IP的改編的過程中,日本的選擇也是明智的。

雖然日本的動漫已經形成了成熟的產業鏈,漫畫、動畫、遊戲之間緊密相連,推出了大批優秀作品,諸如《火影忍者》《海賊王》《死神》《名偵探柯南》等。但是,近幾年日本動畫行業原創力不足,後勁乏力的現象也異日凸顯。

從日本市場大量湧現的改編動畫可以看出,其在創意方面的匱乏。眼下,但凡熱門的IP都被改編成了動畫作品,除了漫畫改編動畫、動畫改編遊戲,日本近幾年又興起了新的動漫產業發展方式——輕小說與動畫、漫畫之間的改編、被改編。

創意的缺少,也讓現在的日漫充斥著賣肉後宮廢萌元素,主要受眾群體成了死宅擼和YY的。正如業內人士批判的那樣,現在的日本動漫已經脫離了現實,為了供那些死宅YY,塑造出一個個現實根本不存在,胸大無腦只會賣萌的女角色,再加上一些人氣聲優,立即就能圈死宅的錢,在這麼一個趨勢下日漫出精品的概率日漸下降是不言而喻的。

但是,賣腐賣肉吃老本,畢竟不是長久之計,必須重新尋找出路。於是短時間內要改變這一現象,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藉助外力,比如將美國漫威漫畫收入囊中進行動畫化,比如和美國合作助力本土動漫IP走向國際化,比如通過引入中國別具一格的仙俠文化加以本土化的創作,為本土動漫作品注入新鮮血液……

此前,中日合拍動畫《從前有座靈劍山》之所以能夠獲得日本電視臺和相關行業的親睞,與其說勝在模式,不如說贏在類型:日本本土仙俠類型的動畫市場幾近藍海。

就中國的仙俠文化而言,日本幾乎還沒有形成成熟的仙俠文化氛圍,甚至可以說是一片空白。基於日本本身市場的局限性,他們的動畫產業早已被傳統的類型所禁錮,沒有太多的創新,急需有新的類型來豐富產業環境。毫無疑問,仙俠文化可以為他們帶來某種程度上的突破。尤其是對於日本動畫產業而言,仙俠文化比較靠近日本受眾習慣的二次元文化特性,其催生的動畫產品勢必會成為市場青睞的類型。

這無疑是給日本動畫打了一劑強心針,儘管這種模式還存在一些問題,但作為一種全新的嘗試,仍然是值得令人期待的。如此一來,日本動畫靠中國止頹的說法,或許不再是一種自吹自擂甚至YY,而是極有可能成為一種「雙贏」的現實。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聰明的人都懂得巧借外力實現自己的成功。日本顯然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未來,日本動漫產業能否一改頹勢,重現昔日輝煌,一方面需要注入外力,一方面還需要自己苦練內功,不斷創新,推出精品!

排版/橙子

相關焦點

  • 揭秘:日本動畫的賣肉三十六計
    大頭我縱觀11月新番,感覺前途一片大好,無數的動畫居然爭相開始了賣肉的行徑,不僅僅是午夜檔那些個R15的,就連一些個正常向的也開始採用一些擦邊球的手法賣起了肉。作為一個職業紳士,大頭我無不連聲叫好,日本的阿你妹又進入了一個嶄新的賣肉時代。說道賣肉,不得不提"肉片"這個概念了。不僅僅是紳士,很多人都知道日本是個AV業發達的國家,但是即便如此,日本也是有著嚴格的影片分級制度,影片的分級制度的出現主要是為了青少年發展教育,以便區分其等級和適宜度。起到指導看片的作用。
  • 當初《輕音》被稱為廢萌動畫,現在再看卻是如此優秀
    作為京都動畫的「廢萌始祖」,《輕音少女》出道即巔峰。在《輕音少女》問世前,也就是京都動畫自2003年開始獨立製作動畫以來的六年時間裡,他們做出了許多有口皆碑、上限神作、下限佳作的改編動畫,以及一部根本無人問津的原創TV。
  • 課堂 病嬌、廢萌、無口…哪個二次元詞讓你吐血了?
    /CLAMP出道時期JOJO,鎧傳同人,和近期的Saber同人 /  CLAMP,超一流的日本漫畫團隊,出道於1989年,從同人誌、商業志一直發展到頂尖商業漫畫,可以說出道近30年間,她們見證並創造二次元動畫、漫畫、
  • 截圖截到手軟,這部動畫裡的男人們又要跑出來賣肉了
    動畫《free!》改編於輕小說《High★Speed!》,由京都動畫/Animation Do擔任製作。想當年,就在大家都說京都只會做廢萌的時候,《free!》站了出來表示:京都不止會做廢萌,還會做基萌!
  • 這部動畫曾是日本動畫最爛作品的代表,也使他跌落天才的神壇
    其在《幸運星》中獨立監督前4話後因各類問題被迫換將,自此離開了京都動畫。自負的山本寬在離開京都後開始依託於其他工作室製作動畫,但基本收效都不怎麼樣,而且此人知名的嘴臭,也得罪了不少人。隨著其信用透支的加劇,曾經的天才也變成了只會在社交網站上指著《輕音》罵廢萌,日本動畫要完的噴子。
  • 我就是喜歡看「廢萌番」!
    在如今這個年代,有一種全是妹子嘻嘻哈哈打鬧、看起來充滿百合氣息的作品,被稱作「廢萌番」,也可以理解成沒有主線劇情,主要展現妹子萌點的動畫
  • 賣肉番?少兒不宜?日本暴力色情動畫有15款
    《最不想給孩子看的15部動畫》,居然全部都是男性向動畫!到底哪些動畫上榜了呢?快跟Hana一起來看看吧!TOP.10《學園默示錄》這部動畫基本上就是惡靈古堡的校園動漫版,大量的砍殭屍鏡頭以及女主角的爆衣爆乳鏡頭,光是融合了血腥和賣肉兩個要素就不會有家長想給小孩看了。
  • 【榜單】2016年動畫作品銷量排行榜:賣肉的你們贏了
    到了年底各式各樣的排行榜紛紛出籠,日本TBS電視臺播出的「排行王國」節目昨天就公布了2016年的動畫作品銷量排行榜,在前10名的作品當中竟然就有3部賣肉動畫,簡直可以說是肉番的大勝利啊!而且別忘記這是該作品每一卷DVD/BD銷量的總和排行榜,因此能夠只靠一卷進榜的劇場版動畫實在太可怕了呀!
  • 廢萌並非無用,是與日常密不可分的奇蹟
    有人說廢萌番毫無營養,然而對於許多大人來說,能有一部可愛的廢萌番治癒下班的疲憊,可是比任何醫療兵都有用哦!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推薦幾部比較好看的廢萌番。輕音少女《輕音少女》是由日本漫畫家kakifly原作在芳文社月刊漫畫《Manga Time Kirara》連載的四格,後來京都改編成動畫。
  • 漫綜拼盤┃22部14年人氣新番反駁「日本動畫只會賣肉」
    最近有一位在日本留學的中國留學生在日本報紙上發文批評日本動畫最近變得只會賣肉但是缺乏故事性。
  • 這部動畫差點毀了日本動畫界
    現在的日本動畫一眼望過去,全都像是出來拉客的小姐姐,靠著可愛的角色和萌系的畫風,誘惑客人掏出錢包。
  • 《從零開始的異世界生活》成黑馬 輕改動畫終於有救了?
    此外,《RE:從零開始的異世界生活》的話題性和熱度還從日本國內蔓延到國外,在海外網站myanimelist的打分中榮登榜首。雖然如今的輕改動畫界早已不是當年擁有《灼眼的夏娜》《涼宮春日的憂鬱》《魔法禁書目錄》等大作,紅遍二次元的盛況了,但今年以來輕改動畫的優異表現,還是讓不少觀眾對輕改動畫重新燃起了希望。
  • 審美疲勞,我已經不喜歡看廢萌番了
    這之後,京吹和京黑的戰爭正式擺到了檯面上來,廢萌也成為了近些年以來出現頻率最高的二次元詞彙之一。前者靠套路式的劇情人設與大量帶有成人性暗示然而製作垃圾的一匹而徹底貫徹了『廢萌』裡的『廢』字,導致輕改至今不受人待見。而後者則把重點更多的放在『萌』字上,以創作更多百合的可愛的討喜的萌噠噠的女孩子們為宗旨,成為部分紳士每季度必追的周指活動漫。只是這樣完全放棄了其他可能性的行為,導致其社下的動漫完全成為固定粉絲的狂歡,基本把其他觀眾排除在外。
  • 賣肉格鬥動畫「史上最強弟子兼一」最新OVA3先行公開
    賣肉格鬥動畫「史上最強弟子兼一」最新OVA3先行公開 動漫 178動漫頻道 ▪ 2012-10-24 17:09:31
  • 【日本】2015最福利的日本動畫top10
    要說剛過去的2015年,日本動畫可是真的不少,全年有超過200部動畫登場。
  • 賣肉格鬥OVA動畫「史上最強弟子兼一」4月改編TV動畫
    賣肉格鬥OVA動畫「史上最強弟子兼一」4月改編TV動畫 動漫 178動漫頻道 ▪ 2014-03-05 12:26:57
  • 關於廢萌番
    這部動畫,顯而易見,也就是大家所說的廢萌番。所謂廢萌番,沒有什麼大道理,沒有跌宕起伏的劇情,沒有複雜多彩的設定,有的就是日常,就是萌,就是可愛。以下個人意見,高貴冷豔的人還請麻煩自己右上角,不謝。所謂廢萌番,本來是沒有「廢」的,是某些孤高冷豔的傢伙強行的給放了上去。
  • 「廢萌」又如何!看似「迂腐」的日常,卻是常人之難得
    01「廢萌」,僅為標籤,而非貶義傾向「廢萌」這個詞,可能很多人不喜歡,也對這個詞抱有一定的敵意。可,現在確實有很多動漫擁有著「廢萌」的標籤,這是一類番的特色,而不是一個貶義傾向的詞。就比如「後宮」,也和「廢萌」一樣,走了這樣的標籤之後仿佛這樣的動漫就是渣作爛作,沒有看點,但是並不是。解釋下「廢萌」這個詞也沒有什麼難度,顧名思義就是一種「只會賣萌卻沒什麼深度」的意思。可是,生活已經這麼難了,我們難道就不能看看這樣輕鬆愉悅的。「廢萌」何不是心中之想呢?
  • 獵趣意甲13輪:拉齊奧vs那不勒斯 客隊火力犀利 拉齊奧能否止頹?
    北京時間12月21日03:45,意甲聯賽第13輪最後一場迎來拉齊奧主場對陣那不勒斯,當前拉齊奧狀態不佳,3輪不勝,此番坐鎮主場,拉齊奧能否止頹?屆時,獵趣TV為廣大網友帶來本場賽事直播!本場比賽你怎麼看,拉齊奧能否止頹??獵趣TV為你帶來本場賽事直播!
  • 日本這家動畫公司,認真講故事直到倒閉,也不願意迎合主流
    這就出現了人們只需要在網上去觀看,而不需要去買BD,所以便出現了叫好不叫座的情況,即使好評再多,可是BD卻沒有什麼銷量,所以基本上賺的錢也只夠發發工資和下次的動畫製作,這點錢想要像骨頭社那樣浪一浪基本上不太現實,只能中規中矩地做著動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