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60分加油站,ID:points_60】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我退出了一個微信群「養膘內圈」。
這個微信群,我還是主要締造者之一。在最開始創建的時候,本意並不是養膘,而是為了大夥能夠有個暢所欲言,組織活動的地方。
時不時組織一場羽毛球,或者遊泳活動,為了選個物美價廉的場所,不管下班時刻地鐵有多擠,都屁顛屁顛的跑過去了。
隨著公司規模的擴大,越來越多的人被拉進來了這個圈子裡面。人一多了,群的性質就變味了。或許是因為群名「養膘內圈」的原因,聚餐活動就變得越來越多,但是運動活動變得越來越少了。
聚餐越多,喝酒也就越多。喝得越多,越容易喪失清醒思考的能力。在我看來,這個群存在的意義已經脫離它原本存在的意義,而變成了真正的養膘圈。
我並不是說跟該微信群的人一起喝酒不開心,我要找人喝酒,無論酒量是一杯,還是一瓶甚至賒帳都有人可以喝,我並沒有封閉我的社交圈,要吃香喝辣,談天說地,互幫互助,我都一直在這裡,還是可以被聯繫得到的。
後面,我被一個沒有看我退圈理由的人拉了進去,我立馬又退了。
前不久,為了給公司同事每個人貼標籤,又把我拉進了該群,我絞盡腦汁想了想每個人的標籤之後,意識到大家儘管是同事,但是說真的對彼此有多了解卻不盡然。就好比像是《吐槽大會》中各位脫口秀演員對嘉賓進行吐槽,但是大家聊來聊去就是那幾個顯而易見的特點,卻很難讓人耳目一新的標籤詞。這些標籤可以更加拉近彼此之間的關係,但是遠遠不如一起去打球,爬山,遊泳來得真切。
古話說:酒逢知己千杯少。現實情況卻是,你喝酒千杯,卻很難遇到那麼幾個很了解你的人。
退圈之後的一大感想就是獨立思考的時間多了很多。一些本來就一直不在這個群裡面的人,比如一直堅持長跑健身的老何,還有隔壁交付部門的大佬,他們不在圈子裡面的生活方式也還挺不錯。他們將時間和精力來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質,減少關注一些和自己無關的事宜,他們並不是不擅長社交,而是更加的懂生活罷了。
我並不是抗拒喝酒,也不是在酒量這件事情上面示弱。只是喝酒雖好,也不能在喝完這一杯,還有三杯中迷失了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