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國慶檔票房冠軍。
《我和我的祖國》擁有著公認的王炸陣容。
尤其是《最後一課》單元。
平均每分鐘出現一個。
但要我說,比起29年前香港所拍的一部公益電影,陣容上還是有點差距。
這部90分鐘的電影,愣是塞進了200多位藝人。
每一個鏡頭裡,都是明星。
我看了三遍,都沒辦法把全部明星認全。
可以說,在它面前,沒有任何一部電影敢稱自己「陣容強大」。
網友對這部電影評價最多的一個詞是:
空前絕後
——
《豪門夜宴》
01
海報就能把密集恐懼症患者勸退。
洪金寶、鄭裕玲、吳耀漢、曾志偉、關之琳、張學友、梁家輝、梁朝偉、張國榮、張曼玉、許冠文、劉德華、周星馳、劉嘉玲、鞏俐、惠英紅、王祖賢、黎明、林子祥、梅豔芳、吳君如、趙雅芝、吳孟達、李嘉欣、郭富城、譚詠麟、Beyond、黃百鳴、吳宇森、任達華、葉倩文、袁潔瑩、袁和平……
你一定會有疑問,到底是哪一個電影公司如此豪氣。
這幫當時香港影壇一二線的明星,加起來的片酬豈不是天文數字?
不敢想像。
不過,拍攝這部電影的初衷並不是想賺錢。
全員零片酬出演。
目的只有一個,為災區人民籌善款。
1991年,華東地區發生嚴重水災。
據當時的資料顯示,安徽全省受災人口達4800多萬人,江蘇全省受災人口達4200多萬人。
香港演藝界聞訊後紛紛行動,用了四天完成電影拍攝。
同年,《豪門夜宴》上映,票房超2000多萬。
最終票房所得全數捐給災區同胞。
雖然陣容強大到空前絕後,但是所有人都一致認為故事爛得視死如歸。
02
曾志偉飾演的曾小志。
窮小子出身。
娶了一個富家小姐咪咪(鄭裕玲 飾),實現了人生逆襲。
多年後搖身一變成了一個唯利是圖的房地產老闆。
最近他收到一個消息。
中東王子阿里巴巴(林子祥 飾)要來香港談一個十幾億利潤的項目。
曾小志調查所知,王子是出了名的孝子。
曾小志要和王子搞好關係,就必須讓王子覺得自己也是一個孝子。
但問題來了,他並不是。
自己已經十幾年和父親沒有來往,甚至不知道他是死是活。
看在十幾億的份上,曾小志硬著頭皮去找自己的父親。
要給他搞一個盛大的生日會。
由此引發出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故事……
如果你用評價正常電影的眼光去看待這部電影。
那你會發現它莫名其妙,毫無邏輯可言。
但它的現實意義,又早已超越了電影本身。
作為觀眾,則忙於「數星星」「認面孔」,已經沒有人關心故事到底講了什麼。
所以,我不忍心去罵或者吐槽這部電影。
相比於故事,更讓人津津樂道的是導演和編劇「娛樂至死」的惡趣味。
03
在電影裡,曾志偉和劉嘉玲、張曼玉跳英文版《帝女花》。
經紀人張學友找曾志偉談事情。
曾志偉讓跟班梁朝偉去招呼二女。
梁朝偉為難地說自己「沒有這麼高的造詣。」
現在看,這場戲就像預言一樣。
戲裡戲外,三個人的關係,一直讓大眾霧裡看花。
梁朝偉先於劉嘉玲和張曼玉因戲相識,從此緋聞不斷。
五年後梁朝偉和劉嘉玲因戲生情,愛情長跑持續了二十年。
梁朝偉說過最想停留的階段是38歲,那是拍《花樣年華》的年紀。
但最終,梁朝偉還是牽起了劉嘉玲的手,白頭到老。
結尾處周星馳和許冠文爭奪雞頭的那場戲,就像是新舊喜劇笑匠的交接儀式。
從此,周星馳扛起了「無釐頭喜劇」的旗幟。
一夜之間從「星仔」變成了譚詠麟等天王級的人物口中的「星爺」。
現在回頭看這場戲,讓人唏噓不已。
星爺之後,誰又能像當年的他那樣,扛起香港的喜劇片?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電影是「四大天王」唯一一次同臺出演。
不過可惜各自之間並沒有對手戲。
在片頭裡,劉德華和毛舜筠說明了拍這部電影的目的。
那個時候的毛舜筠還不是日後的搞怪扮相。
在周慧敏成為「玉女掌門人」之前,她就已經秒獲港男的愛慕。
郭富城飾演張國榮的弟弟,結尾匆匆亮相。
張學友則豔福不淺。
和兩個老婆都有對手戲。
一個是他現實中的老婆羅美薇;
一個是他戲中的老婆王祖賢。
失意的張學友面對出走後回歸的王祖賢唱了句「你知道我在等你嗎」。
而王祖賢立刻回了句風馬牛不相及的「每天愛你多一些」。
不得不說,當年的王祖賢太仙了。
黎明和吳孟達飾演父子,cos了一把《火頭福星》裡的角色。
黎明還專門唱走音,自嘲了一番籌款現場兩次唱跑調的車禍事件。
為了慈善,黎天王也是拼了。
因為《賭聖》的爆紅,周星馳大放異彩。
但接下來許多「賭博」跟風作讓觀眾嚴重審美疲勞。
電影借周星馳和曾志偉之口調侃了一把:
又是這種招式,可不可以變一變呢?
你不喜歡?
不是!
你看厭了嗎?
不是我的意思,這是大家的意思。
不過說起來,我自己也覺得有點膩了。
那些一閃而過的客串明星,都是以觀眾印象中最深刻的形象出現。
如日中天的beyond樂隊;
《香港舞男》任達華;
《算死草》葛民輝;
《最佳搭檔》麥嘉;
還有自己扮演自己的梅豔芳、葉倩文、張國榮……
飾演曾志偉妹妹的「四大美人」關之琳實在太水靈,太粉嫩。
同為「香港四大美人」之一的李嘉欣只有兩句臺詞……
200多位參演演員,基本上囊括了香港8、90年代90%的演藝人員。
掃地賣叉燒的都是腕兒。
比如只有一個鏡頭的賣魚蛋小販,是香港四大才子之一,曾寫出「滄海一聲笑,滔滔兩岸潮」的黃霑。
作為全片唯一一個內地女明星鞏俐。
天生八卦的香港導演同樣沒放過她。
戲中,鞏俐表白曾志偉,說「我喜歡你,你是風度翩翩的張先生。」
曾志偉立馬回了一句「我不是張藝謀。」
鞏俐則說「你是張國榮啦。」
而在中國臺灣公映的版本裡,鞏俐的戲份被全部刪掉。
不知大家發現沒,即便已經有著數百位藝人參演,但依然不見成龍、周潤發、李連杰、林青霞等人的身影。
這幾位大哥大級別的藝人,由於檔期原因無法參與拍攝,實屬一大的遺憾。
最後
29年前,這部名為《豪門夜宴》的電影,何嘗不是香港電影空前絕後的盛宴。
是香港電影黃金時代的最後寫照。
有人說,這就像一場盛大的party。
宴會完結之後,各自散去。
他們當中,有些人永遠離開了我們;
有些人已經被我們淡忘,泯然眾人;
還有少數人,仍然守護著式微的港片……
有時候想,香港真是一個神奇的地方。
彈丸之地能誕生如此多璀璨且影響一代人的明星,更是創造出華語電影的巔峰。
那種港片特有的粗糙和濃濃的煙火氣,如今再也找不到了。
那個時候的港片,從臺前到幕後,真的稱得上是「豪門夜宴」。
能從小看這些長大難道不是一種幸福嗎?
時過境遷,輝煌過後,只剩一聲嘆息。
有些電影太過經典,我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拿出來重溫。
雖然故事早已爛熟於心,但就是想看看他們聚集一堂。
就像很久不見的老朋友重聚。
也許以後再無法聚頭,但說起過去卻又那樣厚。
黃金時代,江湖再見。
但對於港片,我仍不忍說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