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魚和反遊貓的飼養方法,老鼠魚,又稱裝甲鯰魚、士兵鯰魚、小美式鯰魚。在熱帶魚類養殖中,河鼠魚常被用作輔助魚類,以保持環境清潔。它們的長度從5釐米到15釐米不等,這取決於種類。身體呈紡錘形,尾巴稍扁平,背部拱形,腹部扁平,頭部大眼睛,下唇。它們的體表上沒有鱗片,取而代之的是幾條平行的骨脊,被皮膚褶皺硬化。這些骨脊被側線分成上下兩部分,好像身體側面有兩排狹窄的鱗片。嘴周圍通常有四個或四個以上的小鬍子,起到觸覺的作用,加上晚上的活動習慣,所以活靈活現地被稱為Ratfish。背鰭有兩個前後鰭。前背鰭位於背部中央。它很高,有點三角形。第一個鰭被特殊地塑造成發達的刺。背鰭非常小,位於尾鰭柄上方。胸鰭、骨盆鰭和臀鰭相對較小,說明它們沒有很強的遊泳能力,適合水下活動。胸鰭的第一鰭特別強壯和發達,成為支撐和防禦脊柱。尾鰭大,中凹分叉。
老鼠魚沒有鮮豔的體色,以灰、黑、沙褐等有迷彩作用的色調為主,身上多雜點斑和條紋。花紋的形式往往跟它們在原生環境中的背景相協調:具有細碎點斑的多在細小沙底活動;具有橫斑的多活動於礫石較多的水底;具有縱帶和純色的種類主要生活在泥炭和水草較豐富的水體中。老鼠魚生命力強健,飼養管理粗放,在10--30度的水溫中都能生存,適應的pH值範圍在6.5-7.5,能短時間忍受混濁和有機質過剩的水體。它們雖是雜食性魚類,但還是以靜止的食物殘渣和藻類為主食,對其他魚類基本不構成威脅,所以能夠適合大多數熱帶魚的飼養環境。很少有人在水族箱中以老鼠魚或其他鯰魚作為飼養的惟一或主要對象,它們更多是作為附屬種類而被飼養,因此你只要考慮把水族箱按照主要飼養對象的生態要求進行安排就可以了。
老鼠魚最主要的作用是除去討厭的藻類,但是有時也有副作用。譬如很多老鼠魚會翻動底沙,使水草倒伏;夜行性的活動會將其他魚夜間產下的卵吃掉,或者趁黑暗吃掉白天由親魚看護的卵和仔魚,導致其他魚繁育失敗:個別較大種類的老鼠魚還可能吃掉看起來無法吞下的小魚。所以選養老鼠魚要因魚而異,不要把它們養在以水草為主景的水族箱內,不要在其他熱帶魚可能產卵的水族箱中飼養它們,不要跟太多喜歡底棲的熱帶魚共養,較大的老鼠魚不要跟太小的熱帶魚一起養。
很少有關於鯰魚類的繁殖資料,不過作為熱帶魚飼養的老鼠魚種類基本上都能在水族箱中繁育。兩性差別不大,雄魚的鰭棘比雌魚的粗壯,雌魚較雄魚粗胖。繁育的適宜水溫不要超過23度,否則不易發情。繁育期的親魚要多給燙熟的菜葉等素食,控制葷食。雄魚先在石塊、玻璃或水草葉上排精,雌魚銜取精塊,把卵產在精塊上面。大多數種類的老鼠魚的卵要5天左右才能孵化,仔魚要吃細小的浮遊生物。常見於水族箱飼養的老鼠魚種類有體色斑駁的胡椒鼠、體有銅綠色閃光的青銅鼠、條紋整齊美麗的皇冠鼠和體色類似熊貓的熊貓鼠。
反遊貓又名向天鼠、倒吊鼠、倒遊鯰,非洲鯰科小型魚類。該魚身體長橢圓形,頭大眼大,口腹位,嘴邊有3對口須,上唇的1對口須較長。前背鰭高,三角形,位於背部最高處,第1鰭條特化成棘刺;後背鰭長而圓,沒有鰭條;胸鰭很大,外側鰭條亦特化成棘刺;尾鰭亦大,中間略內凹。體長6-8釐米,性別差異不詳。體色基調棕褐色,布滿不規則的、或深或淺的黑色斑點和紫褐色斑塊。除後背鰭顏色與體色一致外,其餘各鰭均透明而具黑斑。腹部黃白色。這種魚以獨特的倒遊習性而聞名。它們對水質的要求不高,對食物也不挑剔,是很容易飼養的種類。飼養要求水溫20一26度,pH值6。2~7.5,喜軟水,耐混濁的高有機水。喜食動物性餌料,也吃素食。魚性溫和,可以跟喜歡水草和陰暗光線的中型熱帶魚混養。
反遊貓需要寬敞的水面和隱藏的物體。如果他們不希望草被啃,他們應該選擇大而硬的葉子。當然,他們也可以有意種植快速生長的軟水草(如金魚草)作為他們的食物。它們最喜歡的是布置在水族箱中的沉木和用石塊壘起的洞穴。他們白天經常在這樣的地方呼吸休息。他們很少在不受幹擾的情況下遊泳。一旦他們遊泳,他們就會非常敏捷。天黑後,它們開始活躍起來,通常在覓食時使用腹部向下的正常位置。水族館的燈光應該柔和,但不一定很暗。只要有足夠的空間和合適的庇護所,反遊貓不怕環境光,它就會主動尋找影子。魚的顏色很簡單,但它的眼睛在黑暗中像寶石一樣閃閃發光,這是非常有吸引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