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C Vive開發者版的最新迭代Pre在今年1月的CES上首次亮相,並增加了幾個重要功能,其中最為明顯的便是一個有著寬廣視野的前置攝像頭。它能夠給玩家提供現實環境的實時視角,非常有助於方位判斷,確定物體位置,避開亂竄的寵物。
實測該系統,儘管單一圖像傳感器不能提供原生立體視覺,但是現實世界視角的加入的確十分有效。現實世界視角的呈現方式類似於把圖像投映到球體內部,它能粗略匹配你的自然視野,而且在缺少立體視覺的情況下,依然精確度驚人——也就是說你能夠相對精準地判斷距離和物體或者人的位置。廣闊視野的視頻投映很接近Vive的感知視場。
上面這段視頻由Zulubo Production的Zach所製作,他是HTC Vive房間範圍街機射擊遊戲《暈眩》(Vertigo)的獨立開發者……嗯,好吧,這個標題對VR遊戲來說可有點不太妙。視頻略長,點播放之前注意你用的是手機流量還是Wifi。作者自己都說了跳到2:20秒之後開始看,所以蜂桑也推薦你這麼做。可以看到,此君的測試十分全面,比如利用這個前置攝像頭裡的畫面去完成開門這樣較複雜的現實場景交互動作;甚至那這個前置攝像頭去玩手機,這有點讓人佩服。
那麼為什麼要把看上去和通透相機相差無幾的功能稱為前置攝像頭呢?Valve的工作人員Chet Faliszek表示,攝像機並不是直接把視頻信號直接傳輸給主機電腦,而是把捕捉的原始數據傳輸了回去。
傳輸的是數據代表著什麼?代表我們可以加入其它功能,比如檢測邊緣之類。向上面的測試視頻,並非前置攝像頭就只能做單色數據,而是Zach特意測試的「Tron Mode」。吐個槽,與其說這個模式科幻,其實到更像鬧鬼模式。
回傳數據的代價是,開發者要確保這一過程中不能產生延遲,不要有奇怪的動作。上面的測試視頻中我們也的確看到一些畫面丟失和延遲的問題。由此我們能夠想像,雖然前置攝像頭的開關可以由用戶隨時控制,但也應該可以進行程控,而這能衍生出不少VR+AR及時切換的玩法。
毫無疑問,哪怕HTC Vive非常注重立式和房間範圍VR,沒有這個功能也無傷大雅,但是從上一代設計來看,Valve和HTC一直想加入該功能。相比之下,Oculus Rift的消費版VR頭戴式設備三月底就將發售,但是沒有內置相機,也就表明了該公司對於坐式VR體驗的側重。
17AVR.com社區,致力於為廣大AR(增強現實),VR(虛擬實境)玩家提供一個交流和分享的平臺。我們的願景是營造一個中國前瞻性遊戲玩家的聚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