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絞痛,因為絞痛比一般的疼痛要劇烈,痛者除了表情痛苦外,最大特點就是悶塞,很少大喊大叫,傾向於沉默不願說話,但會輾轉不安,可伴有頭暈、冷汗不斷、噁心、嘔吐,甚至休克。是一種不會表現出來的痛。
絞痛的定義:
是一種劇烈伴有悶塞感覺的疼痛。誘發原因是病變器官出現痙攣(俗稱抽筋)、擴張或梗阻。
發生在心臟,如心絞痛;發生在腹部,如腸絞痛、膽絞痛、腎絞痛。
腸絞痛
發生部位:肚臍周圍、下腹部。
為什麼小腸原因引起的疼痛反應在肚臍周圍?這與神經分布有關,看下圖:
一、關於腸絞痛時有無大便、放屁,對診斷及治療有極大幫助
出現肚臍周圍疼痛,並且有吃過上圖這種菠蘿蜜,一定要問有無大便,或者肛門有沒有排氣(放屁),這對判斷是否出現腸梗阻很有幫助。臨床上見到這種原因出現腸梗阻的病例不少,何為腸梗阻呢?
就是腸道通道受阻,腸內容物通過受阻,阻塞部位腸管會擴張、牽拉而出現持續的腸絞痛,呈陣發性加重。除了腹痛,嘔吐更是腸梗阻典型症狀,幾乎出現在所有腸梗阻患者上,隨著嘔吐後,腹痛可暫時減輕;而進食後,會加重嘔吐。
二、腹痛厲害,是否出現了穿孔?
穿孔後腹痛是很劇烈,但是對於判斷是否穿孔,有個簡單的判斷方法(確診還需綜合分析):
觸按腹部,喜按為內科痛,拒按為外科痛,以穿孔歸為外科為例。原理是穿孔後有腹膜刺激徵。
膽絞痛
發生部位:右上腹,也可放射至右背、右肩出現疼痛
膽絞痛者,多數存在膽囊結石,疼痛表現為陣發性絞痛,間歇周期可較長。如果出現鑽頂樣疼痛,並且疼痛間歇短,則可考慮膽道蛔蟲可能。
膽囊的檢查方法,墨菲氏徵
拇指勾壓膽囊點處,緩慢深吸氣,在吸氣過程中膽囊會下移而碰到用力按壓的拇指,出現疼痛,為膽囊觸痛,提示膽囊炎可能。
膽囊結石絞痛,多發生在夜間,原因為膽石受重力影響,當平臥時,會滑進膽囊漏鬥造成阻塞引起,發作時常伴有噁心、嘔吐,有一半疼痛者在發病後一段時間會出現發熱。
腎絞痛
發生部位:腰部,並向下放射至會陰部及大腿內側
腎絞痛的發作,一般伴有小便的異常,如尿頻、尿急或排尿困難,結合來判斷可大致確認。
一些人發作時,首先出現是患側腰部隱痛,普通鎮痛藥物效果差,進行性加重出現腰背部劇烈絞痛,伴有噁心、嘔吐、大汗淋漓。簡易判斷方法:在背部腎區輕輕叩擊,腎絞痛側會出現異常疼痛。
有腎結石不一定就會發生腎絞痛:
當結石進入了輸尿管或嵌頓於腎盂輸尿管連接處造成梗阻,就會發生急性腎絞痛。慢性腎結石沒有因結石造成梗阻,可沒有症狀,或僅於體檢時發現少許鏡下血尿。
最後,至於如何選擇影像學檢查。很多人有個誤區:腹痛做B超萬能。對於腸梗阻及胃腸道穿孔的發現,腹部X線的意義更大。對於膽絞痛及腎絞痛,B超則是不錯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