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大江大河2》正在熱播,而從最新一集的劇情中,我們可以從楊巡的身上,找到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由王凱、楊爍、董子健主演的電視劇《大江大河2》,自開播來意得到了極好的收視,這部電視劇得到了觀眾的認可。觀眾在羨慕宋運輝、惦記雷東寶的同時,對於楊巡這位個體戶,也產生了極大的興趣,而在最新一集的劇情中,我們可以從楊巡的身上,找到一個似曾相識的感覺。
以「老杜」為首的商戶質問楊巡的時候,我們是否發現這場景有些似曾相識?
董子健飾演的楊巡,放棄了金州揚子街的市場,來到了東海做起了批發市場的生意,不得不說他獨到的經濟眼光,是完全正確的。因為開批發市場比揚子街的電器市場賺錢。因為日用所需對於普通來百姓來說,是每天的必備商品。相比電線電纜這些商品,資金回籠的速度要快上許多倍。
不過,大家有沒有想過,楊巡這位外地人,怎麼就能將東海批發市場迅速地建立起來?雖然,王凱飾演的宋運輝幫了他不少的忙,但這也僅僅體現在行政流程方面。主要因素還是要取決於,批發市場內的經營者。他一個外地人,是怎麼做到這一點的呢?從劇情中我們可以知道,誰那位「小賣部」的老闆老杜幫了他的大忙。是他提供了東海其他商品代理商的聯繫方式,有了這些具有獨立商品來源的商家,楊巡的批發市場便有了「無本買賣」的基礎。
因為楊巡的批發市場,只需要提供商戶經營的攤位即可,正所謂「此山是我開,此樹是我栽,要想從此過,留下買路財。」楊巡的經營手法就是個套路。他僅憑几條進口的香菸,就讓老杜上了他這條船。
可以說老杜這些商戶,他們都是聰明人,和楊巡一樣都是中國早期的個體戶。
在楊巡批發市場開設初期,急切需要像老杜這樣的商戶加盟,因為這些商戶都有各自的商品來源,可以豐富批發市場的商品。顧客可以在批發市場內,購買到所有自己想要的商品。出於這個目的,楊巡給這些初加盟的商戶,提出了誘人的條件。
可像老杜這樣的商戶,是中國改革開放初期最早的個體戶,在老百姓眼中,他們就是「萬元戶」,要知道「萬元戶」的概念,在當時可以算作是富翁了。他們通過自己的關係,利用自己的智慧,為自己創造了財富。別看只是買百貨的,但也是商人。在商言商,他們看到了楊巡批發市場的前景,但又怕出現問題,深陷其中。於是,他們之談妥了鋪位,並未急於入駐批發市場。目的其實很明顯,就是等市場真的如楊巡所說,火爆之後再入場。
經商的人都知道「時間就是金錢」,他們可以等,但其他商戶沒有等,他們入駐了楊巡的批發市場,並立刻搶購了老杜等人看好的攤位。如果說當初需要老杜等人來捧場,那麼現在則不需要了。因為現在的批發市場已經形成了規模,所以楊巡打算上漲租金。其實楊巡的這種做法並非是沒有信用,而是在商言商。
可是,老杜等人卻不幹了,覺得楊巡言而無信,自己被利用了。其實,在這個問題上,就是個立場問題,關鍵要看我們站在哪個角度去看。對於楊巡來說,當初給了老杜機會,可是他們在隔岸觀火,他們錯失了商機。而對於老杜而言,他們則已「開國元老」自居,覺得楊巡就應該照顧他們。不過,此時如果您是一位經商者,面對劇中發生的情況,您會怎麼看呢?是不是有些似曾相識?
楊巡的東海批發市場,他的經營套路是否會讓我們似曾相識?
雖然《大江大河2》是描述改革開放初期的事情,但我們也可以從中找到當下現實生活中的影子。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是網絡的時代。很多商品並不需要去批發市場裡去購買,完全可以用網購的形式去代替。就比如前一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的「社區團購」就出自網絡大公司的手筆,這些網絡公司所使用的套路,是否與劇中楊巡所使用的套路一樣呢?
社區團購業務先是用「小恩小惠」來拉攏實體店商戶入駐,之後再「水漲船高」的為這些商戶制定盈利的條件。如果您是商家,當然會從「老杜」的角度思考,市場做起來了,就要漲價談條件,自己明顯被利用了,但從楊巡的角度而言,這些只是他們的經營手法而已。
楊巡的角色更容易讓人聯想到自己。
董子健飾演的楊巡,對於觀眾而言,雖然他沒有宋運輝的耀眼,更沒有雷東寶那般的魄力,甚至很多觀眾會將楊巡看成一位趨炎附勢的人。但我認為楊巡在劇中,卻是一位比較真實的人,因為很少會有人有宋運輝那般的機遇,也不會有人有雷東寶那樣的兄弟。楊巡在劇中雖然不怎麼討喜,但他卻是一位豐滿的人,我們可以在他身上找到我們自己的影子。
楊巡像極了當下的年輕人,他們渴望成功,他們會抓住任何可能為自己爭取,哪怕在外人眼中,自己是一位趨炎附勢、唯利是圖的人。我們可以從楊巡身上,學到一些東西。那就是要與比自己強的人交朋友。這是成功的第一步,最明顯的例子,便是宋運輝與雷東寶,如果沒有這兩位的幫忙,楊巡還只能在家鄉賣饅頭。
要與比自己強的人交朋友。
這句話絕沒有嫌貧愛富的意思,因為如果你想獲得成功,就必須與比自己強的人交朋友,並不是我們能從他們身上獲得多少好處,而是這些朋友可以豐富我們的視野。而這些朋友為什麼會比我們強?那是因為他們看得比我們遠,我們要藉助這些人的視野,來為自己打算。
除了宋運輝與雷東寶外,在《大江大河2》中對楊巡影響最大的,莫過於孫藝洲飾演的蕭然。這位官家子弟,利用自己的關係,炒賣地皮。之後轉戰房地產。如果從格局的視角上看,他的眼界要比楊巡大得多。當然,他幫助楊巡看的是宋運輝的面子。但在交往的過程中,他發現楊巡並不是鼠目寸光的批發商。
也許,有很多看過《大江大河》原著小說的朋友,會覺得蕭然不可靠。但我們這是在用「過來人」的看法,去評價楊巡的選擇。誰都不會未卜先知地去選擇,只能從當時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尤其是蕭然打算入股楊巡的批發市場的時候。
可以說楊巡與蕭然籤的是「城下之盟」,因為蕭然一開口,就暗示楊巡的批發市場很賺錢,這句話什麼意思?無非是在暗示楊巡,東海就你一個批發市場,我手裡有的是地,如果其他人想做批發市場的生意,你楊巡還能賺錢嗎?有了這句開場白,楊巡自然投鼠忌器。也許,在他心裡當時在想「要是,不把這錢一次性拿出來該有多好?」
可是蕭然並不是要威脅楊巡,而是要與其合作,因為他需要楊巡的市場來獲得銀行的貸款。楊巡起初還未答應,因為他的目光只停留在批發市場上,可當蕭然講出自己的計劃,楊巡的眼界突然被打開了。這就是與比自己強的朋友交朋友的好處。
很多朋友之所以沒有獲得成功,主要源自於自己的視野太過專注於一點。就比如《大江大河2》最新一集劇情中,楊巡與蕭然的談話。看到蕭然的大樓模型,諸位想到了什麼?是不是想到了現在的房價?可以說蕭然在劇中飾演的是中國第一代的房地產開發商,而他們卻是成功了。而楊巡呢?通過與蕭然的接觸,自己的視野也得到了擴展。所以,朋友很重要,尤其是比自己強的朋友。
當下很多人喜歡患得患失,這種做事謹慎的態度值得擁有,但不要過于謹慎,如果楊巡總是這樣謹慎,他也不會成為《大江大河2》中的主角。很多人沒學會爬,就想到了走,可摔倒了會很疼的,所以他們不敢為此嘗試下一步,只會躺在原地怨天尤人。正如劇中的蕭然,可以說誰也不知道未來的結局如何,但只要我們認為對,在合法的情況下去努力,就一定會獲得回報,當然機遇與危險同在,但我們只要踏出了第一步,出現的困難與問題,也會迎刃而解。楊巡就是這樣一步一步走過來的。
不知道大家對我說的,有什麼看法,歡迎大家留言評論,讓我們共同關注《大江大河2》的後續劇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