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見過魔鬼嗎?我見過,看見什麼吃什麼的那種。
最近,up主華農兄弟,因為#吃竹鼠的一百種理由#成了網友們的快樂源泉。
華農兄弟由兩位非親兄弟的小哥組成,他們來自江西省贛州市全南縣,初中學歷,主業是養殖竹鼠。就是這個萌萌的,在鬥魚直播裡「三元一隻十元三隻」的小東西↓↓↓
但是在這兩位養殖戶上傳的短視頻作品裡,竹鼠的命運卻常常是這樣的↓↓↓
竹鼠被端上桌的理由有很多,比如,食量太大養不起了要被吃↓↓↓
不吃東西,得了「憂鬱症」也要被吃↓↓↓
中暑了要被吃↓↓↓
打架受內傷要被吃↓↓↓(內傷是怎麼看出來的??)
簡直是欲烹食之,何患無辭!!
命運岌岌可危的不止是可愛的小竹鼠,還有被雨淋過的雞↓↓↓
經常跑去和野鴨子一起玩耍的鴨子↓↓↓
見到同伴們的悲慘遭遇,狗子表示↓↓↓
在華農兄弟上傳的視頻裡,網友們常常在彈幕上發出「漂亮警告」,還總結出了這位「家禽界滅霸」的經典話術——
上聯:很漂亮的 下聯:好恐怖哦 橫批:好香
(#吃竹鼠的一百種理由#在這裡, 視頻源自@正常人辦不出這種事兒)
華農兄弟為什麼能繼眉毛哥小吳、成都小甜甜之後,成為網友們新的心頭好呢?
在包羅萬象的網絡社會,吃播早就不是什麼新鮮事兒了。
從「帥哥美女,暴飲暴食」的吃播套路,到辦公室小野的腦洞大開,李子柒沾著仙氣不染塵埃的食物美學,再到王剛以美食做法為主的技術流派,圍繞美食的視頻創作層出不窮。
相比之下,華農兄弟的作品採用的是一種另闢蹊徑的樸素,憑藉真實的力量打動人心。
他們的拍攝手法是樸素的。
一人出鏡,一人掌機,鏡頭的使用簡單直接,剪輯略顯粗糙卻很流暢,畫面顏色也看不出後期的痕跡,更接近現實生活的本真。
他們的敘事內容是樸素的。
殺竹鼠、殺魚等血腥鏡頭全都被隱去了,也沒有低俗惡搞吸引眼球的戲劇化表演,只有爐子上冒著香氣的烤竹鼠,以及摘枇杷、採蘑菇、捉豬、餵竹鼠這些生動有趣的鄉村生活場景。
他們的情感表達也是樸素的。
縱然有一百個理由去吃這吃那,但他遇到太小的螃蟹、大了肚子的魚都會放回去,開車途中差點碾壓到小鳥,會細心查看小鳥有沒有受傷,每次野炊後也會把柴火撲滅,把垃圾安排得明明白白。
這些細節之處流露出的愛與關懷,是一種節制的抒情,是對自然深切的熱愛。
這種樸素的表達,宛如吃播屆的一股清流,淡淡的,甚至略顯羞澀,卻有一種讓人想一直看下去的魔力。
知著君以為,華農兄弟最吸引人的地方在於,他們用樸素的手法為我們勾勒出了一幅鄉村生活實景,滿足了很多網友對於嚮往生活的想像。
在他們的鏡頭下,筷子是用剛伐的竹子劈出來的,竹筒可以當做湯碗,板慄是從樹上打下來的,西瓜要用溪水冰一下。
山林裡,溪水邊,煮飯無需囿於小小的廚房灶臺,吃飯也不必有講究的餐具擺放。
一切都是原生態的自然,是令人心馳神往的簡單。
就像盧梭提出的「返回自然」,或是老莊的「反乎原始」,指向一個返璞歸真的烏託邦。在廣袤天地之中,天人合一,自然簡單,是一種極致的和諧。
這種田園牧歌式的想像,一方面會勾起離開鄉村者的往昔回憶,產生久別重逢的共鳴感,另一方面給久居城市的人們打開了一扇窗,帶來探索和了解新世界的新鮮感。
在房租上漲、「通勤殺死青年」的繁華都市裡,在高壓力快節奏的生活環境下,看看華農兄弟的「神仙日子」不失為匆碌中的一種補償,彷徨下的一種安慰。
有網友表示,華農兄弟視頻的食用方法是:先關掉彈幕看一遍,再打開彈幕看一遍。
知著君特意體驗了一下,關上彈幕,享受的是樸實生動的鄉村恬淡。打開彈幕,馬上就能笑得鼻歪眼斜。再到微博上翻一翻,就能隨手收藏表情包了。
華農兄弟的走紅,與網際網路的碎片化傳播緊密相關。
首先,廣為流傳的笑點源自碎片的累積。華農兄弟的每個視頻只是「吃竹鼠的一種理由」,網友將多個視頻的碎片通過剪輯進行疊加,使得喜劇效果在不斷的重複中加倍,產生更強的搞笑效果。
其次,彈幕中的評論碎片賦予了視頻新的意義。網友在彈幕中的互動,將視頻內容進行了解構與再生產,腦洞大開的吐槽也極大地增強了視頻的娛樂性。
網友的彈幕內容甚至成為了內容本身,彈幕之間的碎片化交流實現了觀看者之間更強的互動性和代入感,達成了新的信息反饋。
最後,化身表情包的華農兄弟在社交網絡中以碎片的形式繼續傳播。
「很漂亮的」、「我看你是中暑了」、「我看不如…」這些視頻中的靈魂金句被網友迅速捕捉,配合上小動物們與「天敵」賤萌可愛的表情,由網友自發性地二次創作,搬運至社交網絡,成為傳情達意的載體,粉絲圈層內的「黑話」。
華農兄弟在B站和微博上的簡介是:實拍農村美食美景,有趣好玩新鮮事!
乍一看,充滿土味,這似乎更像是快手帳號的內容定位。
近年來,土味情話、土味拉票、土味表情包層出不窮,土味文化已走出快手,成為網絡空間中一種新的亞文化。面對土味文化,有人喜歡它未經雕飾的真實直白,也有人以俯視視角嘲笑它的荒謬粗糙。
隨著土味文化進入主流文化的視域,收編的潮水滾滾而來,亞文化群體應當如何在高雅和低俗間權衡,找到正確的自我表達的途徑?
知著君以為,華農兄弟這一土味中的清流或許可以給我們靈感。
華農兄弟明明在視頻裡吃掉了那麼多的動物,換成別的博主可能早就因為「虐殺生靈」而被聲討,可是在他們樸素的鏡頭下,我們沒有看到揮刀宰殺的快意,也隱去了血腥和暴力,他們從不是主宰一切的上帝,只是食物鏈中普普通通的一環。
即便是對待「最愛的食物」竹鼠,他們也會耐心照料、細心餵食。他們鏡頭下的竹鼠不僅是美味的食物,更是一條條鮮活的生命。
用原生態的寫實記錄田園中的美好瞬間,用接地氣的樸素幽默打破次元壁,華農兄弟脫胎於鄉野村鎮,卻洗去了低俗惡搞的獵奇表演,成了一曲幽默詼諧的田園牧歌。
華農兄弟的田園圖景,不僅是快樂源泉,更是我們嚮往的生活。
——END——
參考資料:陳志翔. 抵抗與收編:「土味視頻」的亞文化解讀
文中圖片均源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