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17 17: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持正守廉 不染淤泥
二等獎 黃麗君
﹀
﹀
﹀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
在剛才這段《愛蓮說》節選中,形象地表達了蓮花清正高潔的品性。而我們法院幹警,也應當如蓮花一樣志存高潔、清正廉明。所以,我今天演講的廉政主題就是「持正守廉,不染淤泥」。
孔子曾說,「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居也。」可生活中有那麼一些人,他們在面對權力、地位、金錢、享樂等物質或精神上的欲望時,迷失了自己,一腳踏進了「貪腐」的淤泥裡。
十年前,在瀋陽市和平區法院,就有這樣一名法官,因為在執行過程中,收受被執行人14萬元賄賂,幫忙把要拍賣的房屋價值評高,犯了受賄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0年。正常服刑的話,他今年剛好出獄。十年前,他才39歲,十年後,他已49歲,大好年華都埋葬在了監獄裡。當年,他在獄中曾以「流淚的心」為題寫了一份懺悔書。他說,戴著冰涼的手銬,坐著呼嘯的警車,來到過去曾是那樣熟悉的法庭,站在了被審判的位置,聽到那「有期徒刑10年」的宣判,都不相信自己的耳朵。那眼熟的法錘就像一下敲在了他的心上,把靈魂都敲出了殼。法庭下面,不乏關心他的親友、同事及同學,他在他們臉上看到了悲傷、痛苦和惋惜。而那家人眼裡流下的淚水,就像「硫酸」一樣灼燒著他的心。慚愧和悔恨,讓他認識到:貪婪與腐敗,就像是一張高壓電網,千萬摸不得,碰不得,永遠都要遠離它!
「貪」字害人!的確,那些沒有了廉潔底線的人,無一不落得個害人害己、前途盡毀、人生蒙塵的悲慘下場。對14萬元的一時貪念,直接買斷了一名法官的黃金十年。這究竟值不值得?我想大家心裡都是有一桿秤的。所以,我們法院幹警,尤其是身處審判崗位的人員,一定要像習總書記所要求的那樣,經常「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不斷地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說到這裡,估計會有人調侃:「我只是一名審輔人員,手中無權,無法不廉。」然而,真的是這樣嗎?審輔人員就沒有廉政風險了嗎?不是的!就拿我們法官助理來說,雖然草擬了裁判文書,落的是法官和書記員的名字,案件實體結果也是由法官終身負責。但正因為這樣,才更不能有僥倖心理。有些當事人很可能就是打著「反正出了事不用你背鍋!」這樣的幌子來請吃喝、給好處,尋求對自己有利的裁判結果。這些貪腐誘惑,不論大小,都如同淤泥滿布的深淵,我們只有保持臨淵不墜的定力,不踩紅線,不碰高壓線,始終做一個如蓮花般「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人,才能避免泥足深陷。
而這種臨淵不墜的定力,首先來自於個人的廉潔自律,循規為人,蹈矩從事,守本心、踐初心、有恆心,胸懷平常心,肩負責任心,始終將司法為民根植於自己的言行,不循私情、不謀私利,不圖安逸。臨淵不墜的定力,更是離不開一個單位廉政文化氛圍的薰陶。「持正守廉」作為我們的院訓之一,深深地鐫刻在每一個新都法院人心裡;樓道牆壁上「公生明,廉生威」等廉政名言警句,隨處可見;法治文化長廊的廉政漫畫集錦,生動有趣;黨建活動中的黨風廉政教育和警示案例,發人深省;不與案件關係人非正當往來的「三非」情況報告機制,約束言行。對於新都法院人來說,廉潔,不僅是個人的事,而且是集體的事,它代表的是法院所有人的整體形象。
「荷花聖潔汙泥出,人品高潔廉中來。」
以堅定信仰,守不變初心;以廉政文化,育為民情懷。相信,我們持正守廉、不染淤泥的可愛的法院幹警,必定能讓整個司法環境、社會生態更加地風清氣正、文明法治!
成都市新都區人民法院
厚德崇法 持正守廉
博學精思 明辨慎斷
原標題:《【香法風華】"倡廉潔清風·講廉政故事"主題演講比賽優秀演講稿系列報導——持正守廉 不染淤泥》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