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關注我、我陪你愛
文丨萱小蕾、圖丨網絡
▼
愛與被愛的區別有很多種,有時候我們可能也區分不出來到底愛著誰,或者不愛誰,或被誰愛著,被誰不愛。
在愛與不愛之間,我們經常做出錯的選擇,或選錯人,或被他人推著走。
就像《三十而已》中的鐘曉芹,她跟前夫陳嶼離婚,是覺得陳嶼不愛她,眼裡沒有她,不在乎她。
其實陳嶼為她做了許多事、或者說陳嶼為了他們的家做了許多事,她卻沒發現,沒看見。
這些事,的確也就是些雞零狗碎的,但一個家要有家的樣子,要有煙火味,有家的味道,就必須安排好這些碎碎的事。
比如買日用品,大到家電,小到一根牙籤,列個表出來,要買的東西都有幾籮筐。
而鍾曉芹從來沒有操心過這些,她可能都不知道一個家裡需要準備些什麼。
這些也是她離婚後才明白了,不過她離婚時,也沒覺得陳嶼人品有什麼問題,只是以為他不愛自己,就是那種:「你很好,但是你對我不夠好。」
她只是沒看到陳嶼對自己的好,最大的原因就是她從來不問,而陳嶼從來不主動說。
於是便認為他心裏面魚都比自己重要,孩子失去了陳嶼也不在乎,覺得他是不愛自己才會這麼冷,這似乎的確都是不愛她的表現。
然而陳嶼可能也是累了,總是付出,總是在處理生活瑣事,而妻子總像個長不大的孩子,他大概也會有些不耐煩了。
但這不代表不愛了,所以離婚後才發現自己其實很後悔,也根本不想失去鍾曉芹。
所以離婚後,他也開始反省,在弟弟的助攻下,開始把自己對鍾曉芹的好表現出來,讓她看見,說給她聽。
其實在一起的時候,他也沒有不愛她,只是對她的好,沒有被她看見,也沒將心事或真心說給她聽。
他似乎是個不邀功的人,在工作上也一樣。但這樣的低調近乎冷淡,只會讓他做了很多好事,卻費力不討好。感情如此,工作也如此。
所以離婚對他來說像是一個提醒,如果復婚,相信他會改變從前那些方式和習慣,因為他本質人品不壞,也是真心對待鍾曉芹的。
反而是後來追求鍾曉芹的鐘曉陽,可能並不是很愛鍾曉芹,而是愛著談戀愛的感覺。
又或者說他其實並不怎麼好,人品方面有一點問題,雖然問題不大,但還是覺得他跟陳嶼比起來,不夠坦蕩正直,也沒有陳嶼踏實。
這樣的人,可能愛來得快去得也快,人生和感情對他來說,可能都有點像遊戲的成分。跟他在一起,初時看起來絢爛,但是很有可能曇花一現。
不過先覺得不合適的是鍾曉芹,時間不長就開始厭倦了,她覺得自己跟不上鍾曉陽的節奏,年輕人精力旺盛可以整天一起玩,而自己卻需要休息。
其實這一點看鐘曉陽的表現,就覺得他並不懂得如何愛一個人,或者說他並不是很愛鍾曉芹。只想著跟她玩耍,跟她在一起膩歪,沒想過她是不是休息好了?她是不是工作累?
即使鍾曉芹通宵跟他看完電影,第二天他依舊會去找她出去玩,要不然就來她家玩。這種表現很明顯,只顧自己的感受,沒考慮過對方的感受和狀態。
鍾曉芹上班的時候,他也總是「奪命連環扣」,電話不斷,信息不斷。
其實你說他哪裡不好,也好像不對,他不過是想對鍾曉芹說一句想她了。
總之,他的愛情很熱切熱烈,也有點浪漫,但是說過想把日子過浪漫有情趣一點的鐘曉芹、好像又受不了這節奏了。
她提出分手,應該還想在內心送鍾曉陽一句:「你對我很好,是你不夠好」。這個不夠好,也就是不合她心意罷了。
在她眼裡,他還像個孩子,愛玩耍,不穩重,對工作,對人生的態度都考慮很隨意,想辭職就辭職,想工作就工作,不想工作就工作。
戀愛對他來說,也有點嘻嘻哈哈玩樂的成分,不那麼慎重。加上鍾曉芹其實還沒放下陳嶼,會拿他們作比較。
她愛的還是陳嶼,只是在一起太久,她漸漸感受不到陳嶼對自己的重視,或是因為陳嶼對她的重視她沒發現,也沒有說給她聽。
離婚不過是賭氣,分開後又漸漸發現陳嶼的好,便又總是猶豫不決放不下。
感情事,有時候就是不好說,你以為跟身邊的伴侶在一起沒有愛了,關係不好了,於是跟他分手,以為還會找到個完美戀人。
後來換了一個,發現還不如原來那一個,其實因為你們本來還相愛,只是相處方式出了問題。
你們原本是需要修復關係,卻一時衝動選擇了換人,其實很多感情關係是需要先修改修復修補,而不是一吵鬧就要分手重新再來。
當你重新再來的時候,你會發現心神不寧,跟誰在一起都彆扭,都缺點什麼,都不安心,只因心裡還愛著舊人,無法清空,也就無法重新愛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