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大促時,逛美妝個護品牌時,大家一定看到了很多流量男明星的代言吧。從20多年前木村拓哉代言嘉娜寶口紅的石破天驚,到現在請男明星代言美妝品牌已經讓我們見慣不怪了。比起來,倒是他們的title是首席體驗官還是代言人、是地區代言還是全球代言更讓群眾津津樂道呢當年只是個開端,現在誰都知道,男明星比起女明星「帶貨」多了!
倒也不用苛責這種風氣,品牌需要賺錢,明星需要身價,粉絲反正都要買,給哥哥們貢獻銷量怎麼了?以至於我看到雅詩蘭黛請了格鬥冠軍張偉麗做代言人的時候,我的第一反應居然是,清流啊~
粉底液主打「24小時持妝無暇、運動不脫妝」,和張偉麗「揮汗如雨」的職業生活不謀而合。
不過提醒一下,
運動就不要帶妝了。運動時體溫升高,皮脂腺汗腺更為活躍,粉底顆粒滲透到毛孔反而可能會堵塞。運動是為了健身,如果是去約會就當我沒說雖然我不贊同產品廣告詞,但是張偉麗在廣告裡對自己夢想的追求「因為熱愛,選擇了格鬥這條路」,對自己實力的自信「贏了,就是實力」,難怪彈幕和評論都瘋狂表白「姐姐好颯!」我在英國讀書時選修過一門課叫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lity企業社會責任,簡稱CSR。課上提到
企業要對社會、環境、消費者有責任感,而不是以盈利為唯一目標。我當時感受不太深,畢業後一直與美妝個護等女性相關品牌打交道,對此倒是有了一些淺薄的感悟。美妝品牌請異性代言是絕佳營銷手段,但在此之外,如果能更多的引導社會對女性自身價值的關注,那便再好不過了。
尤其現在女性在輿論環境裡的處境愈發艱難,大企業大品牌能站出來
對性別偏見說NO,對女性自主說YES,怎麼說呢,我這根韭菜被割也心甘情願而張偉麗作為女性格鬥冠軍,簡直渾身上下都寫滿了幾個大字:張偉麗,世界最頂級的綜合格鬥賽事UFC中國首位冠軍。綜合格鬥集結了泰拳、散打、巴西柔術、詠春等各種技能,它關乎肌肉、關乎汗水、關乎速度、關乎拳頭,但都似乎與大眾定義的女性無關。1993年舉辦首屆UFC比賽,直到2013年才出現首位女性選手,而現在,
UFC會記住張偉麗的名字!很多人對張偉麗的印象應該跟我一樣,都來自她非常出圈的一段採訪。
記者提到網上很多人表示:不敢和有格鬥經驗的女生交往,怕被打、被家暴。一件很奇怪的事,男性運動員娶老婆,大家都不擔心男的家暴,怎麼到了女性運動員,就先想到家暴了呢?是潛意識認定男人婚後就會犯錯呢,還是骨子裡害怕強大的女性呢?
說來說去,無非就是大眾潛意識裡,女性怎麼能去打拳呢?女性就該是溫柔順從的啊。
這些誤解背後,滿滿都是對女性的性別偏見和職業偏見。應該早點結婚生子、應該穿得保守安全、應該找個安穩的工作……但其實就像張偉麗說的,
女生可以有很多面的,可以柔弱,也可以充滿力量。在家能做飯教育孩子,在外工作能獨當一面,完全不衝突。
我最欣賞張偉麗的一點,就是她從小就不會因為性別為自己設限。
小時候,當別的女生都在做「公主夢」,她卻有一個「武俠夢」,不到8歲就要求父母送自己去武校。
她很清楚的知道自己要什麼,被師兄「打」得鼻青臉腫也不放棄。14歲那年,就拿下了省青年散打的冠軍。
命運卻在這時候跟她開了個玩笑,17歲那年,她因為腰部拉傷,不得不提早退役。她北漂打工賺錢,做過前臺、保潔、保安、幼兒園老師,每個月工資只有1500。她說,「
總覺得不是自己要的生活。」後來機緣巧合下找到了健身房的工作,一邊發傳單還一邊打拳訓練。哥哥張偉峰覺得再練下去也是浪費時間,「練練就行,該工作工作,該找對象找對象,該結婚結婚,這樣會生活得更好」。
事實證明,
沒有哪件事是女孩子天生就該做的事,反之亦然。張偉麗在健身房工作之餘開始更高強度的訓練,打沙包練力量越練越專業。終於,在2014年的時候,成為了一名職業格鬥運動員。之後的3年時間,張偉麗一下子拿了11場比賽的全勝,成功闖進UFC。去年UFC格鬥之夜深圳站,她KO巴西女拳王安德拉德獲得世界冠軍金腰帶,成為我國首位UFC冠軍。今年三八節,她又擊敗了波蘭選手喬安娜,成功衛冕了金腰帶冠軍,再次用獎牌證明,
「女孩參加格鬥是非常酷的事情」。她第一次單挑世界冠軍安德拉德,42秒KO對方那場,帥到我想摘下耳機瘋狂尖叫!
張偉麗有多強呢?經UFC的智能力量檢測器測試,她一分鐘能打7.57噸,平均一拳180斤!
180斤啊!難怪她在UFC中綽號「Magnum」,一種大口徑左輪手槍,威力大到足以穿透防彈背心。
但如果你覺得這樣的世界冠軍,就應該是鐵血戰狼,那又是另一種刻板印象了。
就像張偉麗說的,「很多人說到女性的時候都會說像棉花糖是甜的,但是我覺得女性可以是勇敢的,堅韌的,有力量的美。
女性運動員跟男性運動員沒有任何區別,都付出汗水,追求冠軍,對勝利的渴望都很強烈。
女運動員跟普通女性也沒有任何區別,在場上非常強悍,但下了八角籠,我們也是一樣的,也愛美愛說愛笑,也喜歡逛街,也喜歡塗指甲。」
我非常喜歡的一張圖,是她手纏繃帶,指尖塗著美甲,力與美的和諧。
比起金腰帶,比起亞洲第一人的名號,更重要的是在男性林立的格鬥場上,展示女性的力量。
用絕對實力打破性別刻板印象,「鼓勵後面的女孩,努力完成自己的夢想」。就像UFC首位女性選手隆達羅西為張偉麗應援時說的那句話:
向世界發出你的聲音!
品牌選擇張偉麗,她的身份就是對大眾定義女性的最好回擊。
而明星為品牌說的每一句臺詞,同樣可以表達自己作為女性的態度。周冬雨在衛生巾品牌Libresse的廣告中,就要為女性真實的每一面發聲:
「不要因為月經而感到羞恥」
在廣告片中,她一襲紅衣出現在醒目的紅色畫面裡,指出了
「月經仿佛成為一種禁忌」這個現實問題。女性一生會來400多次月經,即400多次生理期,這是很正常的,
「月經不隱藏,是每個女生的權利!」直到看到這條廣告,我才意識到原來衛生巾廣告中用藍色的水來代替紅色液體,是為了所謂的「品味與體面」。我不否認要是畫面上真的鮮血淋漓,估計廣電的電話都要被打爆。但在我的印象中,的確好像沒見過女明星對著鏡頭大方出「月經」這兩個字。我曾看過的印度電影《印度合伙人》,根源就是月經羞恥。在那個年代的印度,女人來月經是一件「不乾淨」的事。月經期間,不能和丈夫同房,甚至都不能進家門,只能住在家門口臨時搭的小蓬蓬裡。
那時候衛生巾太貴了,一般家庭用不起,大部分女性只能用一塊布來充當,洗了在用,用完再洗,外人看起來都覺得髒。為了打破世俗的偏見,讓妻子可以更好的面對月經,丈夫普及廉價衛生巾,最終造福了印度女性。
記得我小學五年級的時候,隔壁班有位女生來初潮了沒去上體育課,幾乎全年級段都在嗡嗡議論「她來月經了誒」。拿著衛生巾去更換,如果不小心掉在地上被男生看到,整個教室都是快活的怪笑。那麼多女性醫護人員奮戰在抗疫前線,很多男性還會覺得捐衛生巾矯情。
可是,月經只是女性與生俱來的生理期啊。我們為什麼要為此羞恥?別人又憑什麼嘲笑我們?
月經,是女性的一種生理特徵。正視月經,就是對自己的愛護。採訪過周冬雨加上比較關注她,我總有種感覺,這位三金影后其實骨子裡挺灑脫的。她不太在意旁人的批評,譏諷也打不倒她,外形上最被詬病的「小學生平板身材」也不會讓她自卑。節目裡,她會主動誇自己性感;參加活動走紅毯,對身材很有挑戰性的晚禮服,大露背、深V她照樣穿。比起周冬雨在某內衣品牌廣告裡引發的爭議,我更喜歡她在衛生巾廣告裡的坦然。性別是天生的,月經是天生的,長相是天生的。大眾喜歡定義,但自己不要定義自己。代言人在選擇品牌時也不能只是「向錢看齊」,
你為品牌發聲的每一個字,都具有巨大的力量。代言人代言翻車的例子也不是沒有,前不久的「不會用香水的女人沒有未來」,不就被狂噴了嗎?同樣讓我感到輕微不適的還有在女團選秀節目裡,看選手能不能過每一個特別窄的腰圍關卡。
有人覺得這不就是為贊助商的產品「小蠻腰」打廣告嘛,幹嘛大驚小怪。可是作為一個面向公眾的節目,今天你在這裡宣揚了「小蠻腰」,明天社會就會拿這個標準來要求其他女性:「為什麼你沒有A4腰?」,「為什麼你沒有硬幣鎖骨?」要知道女性的美從來不該只有一個標準,高矮胖瘦,柔弱強硬,都可以很美。
「不要只用胖瘦定義女性」
ins上最紅的日本女明星,打敗了水原希子、小松菜奈等人氣女明星,擁有近千萬的粉絲。
我觀察了在同性中能獲得好評的女性,發現她們都有一個特點:渡邊直美就非常真實,笑星出道,靠模仿碧昂絲、Lady Gaga等被大家喜愛。我看日綜時很喜歡看到她出場,在她搞笑的時候會感到非常純粹的快樂,能看得出來
胖胖的身材完全沒有限制她快樂的靈魂。她給SK-II拍廣告,和植村秀出聯名彩妝,從來不會避諱自己的身材。
她從沒為長得胖而感到自卑,為了讓像自己一樣的大碼女孩,也能穿上具有時尚感的衣服,她創立了專做大碼女孩服裝的時尚品牌——PUNYUS,並且親自當模特示範。我從來不覺得女性一定要胖或瘦,曾經有一位同事因為被大家催著減肥很不快樂,我就跟她說:如果你覺得自己胖挺好看,那就不要減,如果你想要瘦一點,那就去減肥。決定自己該變成什麼樣的,從來不是別人的眼光,而是你自己。
可能有人問,品牌或代言人做了有社會責任感的事,銷量會立馬上去嗎?女人不止是水,也可以是鋼,可以是空氣,可以是高山,可以是湖海。我們不被任何人定義,我們有成為一切我們想成為的角色的權利。我們希望看到的,是有一天女性不會因為性別被刻意標榜,不會因為性別被刻意稱讚。
編輯助理:欣欣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喜歡這篇,就點個
「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