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論音娛 感謝各位點擊進來閱讀,很久沒寫vocal類文章了,不知道最開始關注我的那些粉絲是否還在,下面咱們進入正題。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在最新一期的經典詠流傳節目中,張杰為大家演唱了一首歌曲-《蜀道難》,首先說一下,個人覺得這首歌曲是非常適合張杰演唱的,歌曲的咬字要求與平常的普通話並不相同,更偏向於四川方言一些,所以張杰在一些地方的咬字大家可能會覺得有一種雖奇怪但卻與歌曲很配的感覺。
再說這首歌曲的低音部分,其實張杰的低音早前在《只要平凡》中就已經展現過,當時的低音更多的是為了體現一種悲涼的感覺,所以演唱時候沒有加入任何其他的技術,只是單純的閉合而已。
在《蜀道難》的低音部分有一處實際上是能明顯聽出張杰的技術處理的,在歌曲的1.57秒處開始:(爺爺升仙,都還沒出過繁。夢回蜀道繞過川的難,輪到了下輩講他們的撼。)這一部分各位應該能明顯聽出與平時的張杰低音不太相同,簡單理解一下,通過使用怒音增加了質感,儘管怒音並不明顯,但是小舌頭的有意識顫動還是能明顯聽出來的,其實很少見張杰在低音部分採用這樣的處理方式,個人覺得非常耐聽。
另外這一次的高音部分有兩處唱腔個人覺得都並非流行音樂唱法,更像是少數民族唱法,喉位應該是偏高的,其實這一部分的唱法會顯得很像譚維維的處理方式,不過不同的是張杰沒有使用怒音去減弱這終演唱方式的尖銳特性,譚維維一般高音都會添加怒音使得原本偏薄的部分顯得十分震撼,當然可能是張杰有著不同的想法吧!具體的位置應該是在歌曲的1.47秒的上青天的天字以及在後面的3.14秒處開始,大家應該是可以聆聽出來這一部分的不同之處的。
還有就是誇一下這首歌曲的編曲,MIX-POP這種風格在華語樂壇來說並不流行,劉洲這一次的編曲與作曲個人覺得與蜀道難的立意是相符的,而且這樣的風格更易於年輕人接受,當然主要還是因為確實好聽!
聽歌聽現場,喜歡文章的朋友可以點讚並分享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