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成毅、袁冰妍主演的古裝仙俠劇《琉璃》業已完結。所有壞人都得到了應有的下場,而好人則都得到了圓滿的結果。劇中身為魔煞星的褚璇璣也終於被禹司鳳的十世深情所感化,成功地讓羅喉計都放下千年的仇恨,沒有推翻鴻蒙熔爐,重塑三界,兩人最終成婚,還生下了一個孩子,幸福圓滿。
柳意歡與女兒父女團聚。玲瓏與敏言遺忘了烏童所帶來的傷害,甜蜜如初。無支祁在失去紫狐之後,才明白他對紫狐的愛,兩人最終在忘川相聚。
劇中的壞人則得到了應有的下場。柏麟帝君得知三界生靈塗炭,全都是因為自己,幡然悔悟,自削神格,散去神力,最後與羅喉計都重入輪迴,再修大道。而元朗則是機關算盡,終是竹籃打水盡一場空,最後被自己的權力欲望焚燒得灰飛煙滅。
《琉璃》這樣的大結局還算是符合大家的期待。復盤整個劇情,會發現《琉璃》算得上是半部好劇,優點和缺點一樣突出。在劇情的前三十集裡,編劇基本還是在原著的框架內進行改編,劇情緊湊,矛盾點突出,整體呈現出一種既甜且虐的狀態,讓人慾罷不能。
演員在人物性格的塑造上特點十分明顯,袁冰妍演演繹的褚璇璣呆萌卻不憨傻,遇事有自己的主觀判斷,可以說完全將璇璣那種懵懂無知卻又努力去愛的笨拙模樣,詮釋得活靈活現。
而成毅飾演的禹司鳳則完全抓住了人物的神髓,將他身上的溫柔與堅定展現的淋漓盡致。禹司鳳對褚璇璣的深情,像是落在冰面上的雪花,精緻且美麗,讓人有種不忍心觸碰的易碎感。
可以說這前三十集的劇情,改編得當,人物角色突出,追劇體驗相當良好。而在劇情的後半段,編劇和演員則有失水準,也因此引發不小的爭議。該劇的編劇老師劉芳也親自下場,解釋為何要做如此改編的原因,但是許多觀眾卻並不買帳。
其主要原因是接受不了正派人士包括女主集體降智,強行為虐而虐的劇情。在劇情的後半程,禹司鳳在人物設定上沒有改變,同樣的深情而執著,但是其血包實在吐得有點頻繁,基本上每集都在受傷和吐血。
這樣頻繁而重複的虐點,會降低觀眾的共情心理,繼而出現一種麻木的心態,使人產生了吐著吐著也就習慣了的感覺。
在演員的演技上,成毅的演技和狀態一以貫之,角色把握的依舊很穩定。而袁冰妍飾演的褚璇璣,則沒有將得知禹司鳳真實身份,一次次地受到欺騙之後,對禹司鳳的那種愛恨交織表現出來,在許多情節上,她給大家呈現的狀態是一種冷靜和漠然,愛與恨的狀態涇渭分明,轉換的非常突兀不自然。
在劇情的後半段,很顯然編劇劉芳老師希望璇璣在琉璃心生出血肉之後,能夠自己去分辨事非,從而能認清自己的本心,這樣角色上的一個升華,無疑是失敗的。
失敗的點在於璇璣的琉璃心生出血肉是禹司鳳十世持執不移愛戀的結果,而並非是「她雖然恢復了六識,但她還是一個無心的人」,這樣的改編,造成了對前九世和劇情前半段的割裂和否定。
另外《琉璃》在配角人物的情感處理上則稍顯扁平化,沒有立得很穩。比如無支祁與紫狐之這一對,無支祁為什麼要一二再再而三的拒絕紫狐?無支祁嚴格意義上講算一個浪子,他灑脫不羈,放浪形骸,面對於紫狐的感情,他既想愛又深知自己本性難移,怕紫狐受到傷害。無支祁這樣的形象,我是能接受的。但很可惜的是紫狐苦守千年之後,換來的是無支祁拒人以千裡之外的灑脫,這樣莫名其妙的cp實在有點磕不動。
還有在玲瓏、敏言、烏童這一段三角戀的關係中,編劇將玲瓏和烏童的這一段虐戀,採用花妖來代替,分攤了玲瓏身上的虐點,導致玲瓏被救之後,共情能力的不足,後期基本上淪為了可有可無的工具人。
再則小銀花對禹司鳳的愛情,則完全是畫蛇添足,多此一舉。她的插入則直接導致其忠僕形象的崩塌,得不嘗失。
諸如此類的缺點,不再過多贅述。總之《琉璃》這樣一部仙俠劇,優點和缺點一樣突出,只能稱得上是半部好劇。#電視劇琉璃大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