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今天的主人公名字叫做瞿秋白,生於19世紀末期,他的祖上曾經是江蘇宜興的望族,可惜瞿秋白的父親瞿世瑋對自己的家業無能為力,只能靠伯父瞿世琥接濟,可惜一段時間之後經歷了辛亥革命,伯父已經無力資助,不久之後,其母金璇由於不堪生活之苦服毒自盡了,年僅17歲的瞿秋白輾轉各地投親靠友,在這之後參與了五四運動、前往蘇聯,在23歲之時加入我黨。
當年年底,瞿秋白隨陳獨秀一起到莫斯科擔任翻譯,後來受陳獨秀邀請,離開莫斯科啟程回國工作,在上海大學擔任教務長兼社會學系主任,他身上還肩負著宣傳中共思想的工作。
也是在這個時期,瞿秋白解釋了自己的妻子王劍虹,二人琴瑟和鳴,相處融洽,可惜不到一年的時間,其妻就因肺結核離開人世。後來,瞿秋白參與了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並當選為後補中央執行委員,同時還擔任上海國民黨機關報《民國日報》的編輯工作。
之後不久,瞿秋白結識了自己的第二任妻子楊之華,這位楊之華也算是名門家裡的小姐了,二人志趣相投,很快就步入婚姻的殿堂。在中央隨後召開的八七會議上,陳獨秀被免職,會議指定瞿秋白擔任臨時中央政治局常委,並主持中央工作。
從此,瞿秋白成為繼陳獨秀之後,中國共產黨第二任最高領導人。後來上海工人發動第二次武裝起義,瞿秋白趕到拉斐德路暴動指揮所參與領導起義。之後出席中央特別委員會會議,討論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問題,提出了重要指導意見。不過後來,在福建省張汀縣濯田鎮水口村被地方反動武裝俘獲,關入了監獄,雖然國民黨百般誘惑,但是瞿秋白不為所動,最後慷慨就義,一代領導人、中國革命文學的奠基者就此犧牲,時年36歲。
其妻楊之華在瞿秋白犧牲之後不久也被軍閥所抓獲經組織營救得回延安,在這之後,楊之華一直沒有再婚,而且在這之後20年終於尋得瞿秋白的骸骨將其運回北京,隆重葬於八寶山革命公墓,其後數年,楊之華離世,享年73歲。其女瞿獨伊於二十世紀末期在新華社國際部俄文組離休,1978年瞿獨伊在新華社國際部俄文組工作,1982年離休。如今,瞿獨伊這位97歲的老人依然健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