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小小說:麵條是怎麼坨的

2020-12-26 經典小小說

文/趙豔宅

今天早上我和兒子做的刀削麵,我盛好碗放到桌上,兒子卻嚷嚷著要去騰肚子,蹲進了廁所,等他坐到桌前的時候,看著碗裡的麵條,問我:「爸爸,麵條怎麼坨了?」

我給他講了個5分鐘的故事。有一對老夫妻,每天早晨都做熱麵條,每次老頭坐到桌前吃麵條的時候,面都坨了,吃起來一點都不勁道。

他就生氣地跟老太婆說:「我告訴你多少次了麵條只需煮5分鐘就可以,你是不是又煮過了火?你能不能不要老依著你的口味來做呢?你以為你喜歡吃軟一點就多煮一會,別人就也喜歡啊,真是的,怎麼就跟你過了一輩子呢?」

老太婆懶得跟他爭辯,沒搭理他,連頭都沒抬一下,繼續吃完自己的面,收拾起來刷了。老頭把面往桌子中間一推,氣呼呼地抬屁股走了出去。

第二天,老頭坐到桌前的時候,麵條還跟頭一天早上的一樣,他又開始嘮叨:「說過讓你只煮5分鐘了,怎麼還要多煮呢,又把麵條煮成這樣,你是不是成心想餓死我啊?」

第三天,老太婆依然低頭吃自己的面,吃完又收拾好刷了。老頭勉強扒了兩口,又把碗朝桌子中間一推,氣鼓鼓地走了。

第四天,麵條跟前兩天的沒什麼兩樣,老頭生氣地把筷子一摔,破口大罵:「你個死老婆子,你就是成心的,不想過了嗎?」

第五天,老太婆仍然無動於衷。老頭髮了一頓牢騷,又氣跑了。

第六天,老太婆躺著沒動。老頭悄悄地起了床去煮了麵條,按照他自己說的煮了不到5分鐘,盛到碗裡,吃得大呼過癮。他吃完後,才想起還有老太婆,給她盛了一碗,放到桌上去叫她起來吃。

第七天,等老太婆收拾好,坐到桌前,她一改往日的安靜,大叫起來:「死老頭子你天天嚷嚷著只煮5分鐘,怎麼也把麵條煮成了這個樣子?」

第八天,老頭急匆匆地衝進餐廳,剛想要衝她喊,看到老太婆碗裡坨了的面,卻悄悄閉了嘴。

兒子拍拍腦袋說:「爸,我懂了,我以後不磨蹭了。」

兒子乖乖吃完面,收拾完碗筷,洗漱完,上學去了。

作者簡介:

趙豔宅,供職於河北省獻縣教體局,小小說愛好者。有作品散見於《三月三》《小小說大世界》《微型小說選刊》《上海故事》《演講與口才》等及各地報刊和新媒體。

相關焦點

  • 哈哈哈,麵條「坨了」也可以用英文表示?
    細看是一句話:Your noodle is going t坨了。"坨了"這兩個字,形象而又生動的表現出麵條粘在一塊的畫面,引起了網友們激烈的討論。在我們這是說qiu一塊了,你們那怎麼說?最後一條仿佛是在發語音,被家人喊著起床吃飯的小夥伴是不是get到了?
  • 煮麵條,水開下鍋是大忌!學會飯店大廚的做法,麵條勁道不起坨
    麵條是我們平日生活中經常會吃到的一種食物,有時候會把它當作點心來吃,有時會把它作主食來吃,那麼小編想問大家,你們平常是去店裡吃的麵條更多,還是在家吃自己煮的麵條更多呢?對於溫婉居家的人來講,想必都是自己煮麵條吃的吧!那麼說到煮麵條,不知大家會不會時常對自己煮的麵條不滿意呢?
  • 掌握兩個技巧,麵條筋道不黏不坨
    掌握兩個技巧,麵條筋道不黏不坨!夏天沒有食慾,看到熱湯燉菜總是沒有食慾,總想吃些爽口開胃的涼拌菜、涼拌麵。尤其是涼拌麵,不管是早餐、午餐還是晚餐都是可以用一碗涼拌麵來解決。可是每次自己在家做,總覺得做不出小吃店的味道,不是面坨在一起了,就是淡而無味。
  • 腰上兩坨肉怎麼形成的
    核心提示: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在日常生活中有少人的腰上會有厚厚的兩坨肉,大家把這兩坨肉稱之為「遊泳圈」,「遊泳圈」的存在不僅影響了整體的美觀,而且還不利於身體健康,其實了解形成的原因,就可以避免 「遊泳圈」出現,那麼,腰上兩坨肉怎麼形成的?我們一起來看下面的介紹。
  • 剩麵條也要煥新顏,早餐自製麵條餅,金黃酥脆又營養,好香!
    身處中原地帶,我家裡常做的就是麵條了,湯麵撈麵吃了幾十年也沒吃夠。但時常有這樣的困擾,因為有時候下面總是煮的多,湯麵還好說,下頓熱一熱麵條更入味。可這撈麵就多了那一小碗,總不能下頓專門再做碗澆頭吧,而且剩麵條軟塌塌還坨了,咋辦?別急,開動我們聰明的小腦瓜,給剩麵條來一個華麗的變身,今天咱們一起來做——「自製麵條餅」。
  • 炒麵前為什麼要把麵條蒸一下?
    炒麵味道鮮美,入味好吃,炒麵前把麵條蒸一下,主要就是為了炒麵的時候,既能保證麵條的爽滑口感,炒麵的時候還不容易粘鍋底,炒出來的面不粘不坨,口感更好,炒麵也是我們北方個人最喜歡吃的。炒麵味道鮮美、筋道爽滑、入味好吃,再加入自己喜歡吃的配菜來做炒麵,營養豐富又好吃,炒麵也是我們北方人最喜歡吃的,我們這裡本來就是以麵食為主,麵條幾乎每天都要吃,湯麵、撈麵、炒麵、燜面等都非常的好吃,特別是炒麵,製作簡單又好吃,昨天中午還是吃的炒麵,下面就來分享一下炒麵前為什麼要把麵條蒸一下。
  • 奶奶做的手擀麵,和面時多加2樣,光滑又勁道,放涼都不會「坨」
    普通的面放一會就「坨」了,但奶奶做的手擀麵有一絕招,就算面放涼了都不會「坨」。很多人都認為做手擀麵特別難,既要和面、擀麵還要切面。有時只剩簡單的切面就能大功告成,結果切完之後麵條都粘在了一起,怎麼都抖不開,而有的人做好的麵條下鍋一煮就斷,才剛盛出鍋就「坨」在了一起。
  • 鄉村記憶 難忘的紅薯麵條
    我和妻子就勸他,講我們小時候連白饃也吃不上,能吃點紅薯麵條就不錯啦,老家都把白面饅頭叫白饃。兒子聽後卻說「啥是紅薯麵條?我也想吃哩!」給我們出了一個不大不小的難題。回老家幾次,問過好多家親戚,都說白面已經夠吃了,種的紅薯很少,不再磨紅薯面了,失去了一次教育兒子的機會。我在感慨之餘,引出了對往事的無限遐想。
  • 鄭玉超:紙內褲(小小說 下)
    然而,這事怎麼能請隋總證明呢?煙兒每消停兩三分鐘,就發作一次,發作時,長則一兩小時,短則二十來分鐘,啞著嗓子,像只好戰的公雞,咯咯叫著不休。別說小華死去多年的祖宗八代受到了煙兒的問候,就連小華的姊妹也捎帶了上去,父母自然不必說,屬於煙兒重點問候的對象。
  • 煮麵條,用冷水還是熱水?原來一直沒做對,怪不得煮的麵條不好吃
    麵條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簡單的一蛋快手主食,做起來簡單方便,而且非常快速,但是想要煮出有勁道的麵條,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有的人煮的麵條,要麼就是硬硬不入味,要麼就是煮的麵條不筋道,還有麵條坨了,本來是半碗麵條,但是煮過之後,就成了一碗了,一點食慾也沒有了。
  • 小小說|黃庭凱:一條魚
    你怎麼能心安理得地吃這條魚呢!你沒聽說過古代「嗜魚拒魚」的故事嗎?劉副局長嚴肅地說,你是下來扶貧的,怎麼能做出這種違反規定的的事來,影響很惡劣!我現在對你口頭訓誡,這件事到此為止,我也不向組織匯報,希望你下不為例。餘旭的一個哥們是局裡的中層幹部,年終了,他打來電話埋怨餘旭說,你的先進被一條魚毀了。
  • 經典小小說:《媽媽的故事》
    作者:馮偉山  來源:小小說選刊
  • 鄭玉超:紙內褲(小小說 上)
    不多拿兩件紙內褲,就等於吃了大虧,雖然跟著老總隋大錘不管怎麼玩,回去都能開個餐飲發票充抵,全額報銷,可公司的錢也是錢哪。小華這樣想著,就問女按摩師多要了兩條。女按摩師笑著問小華:「摳門,你房間裡不是有更管用的東西嗎?」
  • 於德北:一個人的小小說之旅(7-8)
    《杭州路10號》之後,我的創作進入了一個「表面化」的「穩定期」——我會寫小小說了,一個素材來了,我知道怎麼去處理它。換言之,我懂得了一些技巧,學會了小說意義上的虛構。這個時期的主要作品有《陌生》《奇怪》《朋友》等。另外,還有一篇我迄今為止的唯一的「科幻小小說」——《七十七年以後我生日的那一天》,這是一篇純虛構的作品,裡邊充斥著陰謀,也橫亙著正義。
  • 自製蕎麥麵條,怎麼和面?
    由於蕎麥中沒有麵筋蛋白質,因此,蕎麥粉和苦蕎粉和的面鬆散,沒有黏性,通常情況下,要用蕎麥粉和苦蕎粉製作蕎麥麵條,需要與小麥麵粉按一定的比例搭配才行。那麼,自製蕎麥麵條,怎麼和面?自製蕎麥麵條,怎麼和面?
  • 小小說丨黃庭凱:有意思地活著
    他滿面黝黑,怎麼看都不像是公司的主管。一個同學笑著說,你這樣有損公司形象啊。海寶說,我不在深圳了,前幾年就回來了,耕種一畝水稻和種植30畝砂糖橘。兒子大學畢業後去了深圳,和他的同學辦了一家公司。海寶,人人都想去外面闖,村裡面都是留守兒童和老人,你反而回到那個旮旯,嫌錢多咬手嗎?海寶嘿嘿笑了兩下,顯得很無奈,說,爸媽老了,身體不好,回來照顧他們。
  • 北京麵條澆頭,吃的就是那份講究!(上集)
    南米北面,北京也離不開麵食,麵條兒一年四季都要吃,說起面的吃法,北京最出名的便是那五花八門的「滷兒」了,可謂麵條的最佳搭檔,幾十種不重複,保管你吃得心滿意足。北京的滷,在南方稱為澆頭,一碗麵條,甭管粗的、細的、扁的、圓的、長的、短的,少了這勺澆頭,立刻就變得黯然失色了。北京的澆頭,菜碼兒種類要豐富,最好是符合時令,一勺實打實的滷,淋在麵條或者米飯上,瞬間令人食慾大振!
  • 「迷你小小說」023王海森: ​讓 路(1526字)
    路(1526字)      王海森 古榆村修路的事兒卡了殼,路基上有一座墳,怎麼也遷不動。我掙扎著剛要往起起,就聽「呼——」地一聲,門被打開了,沒等我看準怎麼回事兒,風風火火地闖進一個人來。啊?三爺!這個找他不給面見,不找又自上家門的倔三爺,進屋來什麼也不說,虎虎生風地衝到桌子前,一把端起村長倒滿的那杯酒,胳膊一甩,牙一咬,潑到地上。
  • 小小說|要命的地瓜幹
    我與老石、老孫不知怎麼就扯到地瓜上,又由地瓜扯到地瓜幹上。我說:那缺糧食吃的年月,地瓜救了不少人的命啊。那時,哪個村裡不種著一片一片的地瓜呀!等到收地瓜的時候,地裡擺著一堆堆地瓜,人們用筐子、車子運到家裡。
  • 這種麵條,再便宜也不要買!當心吃出來的病!
    但有些人從不關注麵條的配料,直接選擇自己喜歡的口味就算了,比如雞蛋面、蔬菜面等。 其實,每一種麵條的生產廠家不同,使用的產品成分也不同,如果一不小心買了過多添加劑的麵條,那對我們的健康無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