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還有人在說,不想看國內男團20來歲小年輕的戀愛劈腿新聞了,想看看真明星的愛恨情仇——熱搜會出現「爆」字的那種。
結果,上周就看到了王櫟鑫吳雅婷,蔡琳高梓淇兩對宣布離婚。
這兩對的離婚新聞,沒掀起多大水花。
除了人不紅,恐怕也確實是沒有什麼爆點,滿足不了群眾的八卦心理。
我出於職業病去關注了一下,倒是發現兩位女主似乎都得過產後抑鬱。
蔡琳方面,只在INS發文說了一句「我不是那種通過很多解釋來求理解的性格,我的人生只是默默地盡最大努力生活。」
韓媒說她得了產後抑鬱,這兩年帶著孩子回了韓國生活,丈夫不願意跟著去。
兩人2013年認識,2014年結婚,2017年有了孩子「禮物」。
我特地查了她的百度百科,蔡琳已經在中國生活工作很久了。
她以前多紅啊。
2000年,僅21歲的她就主演了《愛上女主播》。
那是進入中國的第一批韓劇,那會兒她是跟宋慧喬齊名的人物。
大街小巷的女孩都在爭,她和徐迎美誰才是最佳女主播。
2004年,蔡琳跟蘇有朋、何潤東主演了《情定愛琴海》,我對這部純白色偶像劇印象也很深。
之後她在中韓兩遍穿梭,資源也不錯。
2007年又憑《達子的春天》,拿下韓國收視冠軍。
但她的作品列表,到2017年就完全斷了,中韓兩國的演藝圈都沒有她的身影。
產後抑鬱這個說法,應該是真的。
無論是不是真的,生孩子這件事對她的影響明顯巨大。
從17年懷孕到現在已經差不多4年,一個忙忙碌碌兩地飛的女明星就徹底不工作了。
高梓淇是遠遠沒有蔡琳紅的,唯一有印象的作品是《還珠3》裡頭的蕭劍。
但別看他不紅也不帥哦,年年都有戲拍,作品列表是不斷的。
跟曾經大紅大紫的國際女明星不同,王櫟鑫的妻子吳雅婷23歲就結婚生娃,基本是個全職主婦狀態。
這次離婚消息出來後,看得出來她還是很幫王櫟鑫。
王那邊一句沒有解釋,倒是她在個人微博主動澄清:
沒出軌沒爆料沒實錘,我們很好。
他們曾經參加過一個夫妻綜藝,吳雅婷自爆兩次生娃都出現產後抑鬱。
王櫟鑫在她生完第二天就出去拍戲,想的是要給這個家掙錢,愛她就要給她什麼。
這個點要說他多不好,本能地覺得也說不上來。
何況在男的看來,我在家跟你待上一天還是五天,那不是差不多的嘛。
畢竟劇組是一大群人在運作在等著,已經母子平安了,那就不要去耽誤劇組。
我只想感慨一下,生養孩子這件事,對女人的生活是核能級的改變與殺傷,對男人的影響可以是零。
如果他不主動來扛事兒的話——which其實除了餵奶,他們明明什麼都可以幹。
大環境也在鼓勵他們不要來扛這些小兒小女的事兒,認為賺來奶粉錢才是真正的負責任。
說起來,產後抑鬱的成因複雜,有生理因素也有客觀環境問題。
可我代入想想,如果是我突然間跟外界斷開,天天困在一個小世界裡周而復始,而共享一半成果的他們卻生活一絲不變,沒生過孩子的我就想得都快抑鬱了。
王櫟鑫曾經在接受《人物》採訪的時候,自己說,「常常跟我老婆講,有一天,我會離開你……我自己背上行囊,去過自己一個人的人生。」
看到有評論說他:一個生了二胎的爸爸,就這樣離婚,太不負責任了。
說實話嗎,有二胎不見得不該離婚。
但你動不動跟老婆說些「我要離開你想一個人出去過」,哪個二胎媽聽了不抑鬱啊?
既然不喜歡家庭生活,那你就單過不要結婚好了啊。
結完生完又說這些有的沒的,那才是真的不負責任。
不不不,他們肯定要結婚的,還要生孩子。
這有利於他們完成社會形象建設,和傳宗接代任務。
然後他們又能出去了,愛幹嘛幹嘛。
這兩對出現的問題,好接老百姓的地氣啊。
像這種老公骨子裡想一個人自由自在過的,不太願意跟隨參與家庭的,我感覺周圍其實不少的。
體制內的、做小生意的、覺得自己混得開的,輻射面巨廣。
尤其是四五十歲的男人們,一周四五天下班就一桌人一起吃飯喝酒唱歌,不到12點不想回家。
美其名曰「出去應酬」。
男人嘛要社交,天天在家有什麼出息。
談起出去玩,覺得最好的旅行方式是開上個越野車,幾個省連著去跑上一個月。
從來不會想到規劃親子旅行,或者跟中年老婆二人世界出行的。
講起回家就感覺很煩,老婆很嘮叨。
但是兒子我喜歡的,我要的呀,能不離婚還是不離婚,只要不影響我隨時去外面就行。
就好像王勉在脫口秀裡面唱的,接到老媽電話,爸來上海看你了,去火車站接他吧。結果我聯繫了老爸,他根本沒來上海,只是受不了我媽煩去朋友家玩兩天,這下我們倆都輕鬆了……
這種中年婦女的幽怨和嘮叨,太多見了,笑不出來。
那是長期投入家庭勞作,失去社會價值,困於日常瑣碎,孤立無援的群體症狀。
真的,生活裡面常見到的夫妻難解命題,倒不是什麼家暴、欠帳、出軌。
這些可以直接跳到結論——分吧,還有無數次的。
真正難解的反而是這種,最後就是女方困在個「不至於離」的婚姻裡。
男的這種「想一個人出去單過」,也不是上一輩的獨有症狀。
有個單身的男的朋友就常念叨想去終南山隱居,受不了忙碌的城市生活。
還有個同齡朋友的老公,已經在付出行動了。
我時候疑心,你們這些都是抽著煙的陶淵明轉世嗎?還是覺得家是「行宮」?
朋友是個不要進步但求有趣的小公務員,老公是豆瓣小組裡認識的攝影師。
兩人都有點文藝範,喜歡旅行,當時一見鍾情。
結婚時是真正的裸婚,沒有房子車子,沒要彩禮嫁妝,就是兩個人把東西搬搬到一起。
前些年旅拍開始流行,她老公弄了自己的工作室,幹上個體戶了。
除了平時跟拍婚禮和婚紗照,他們還常都出去玩,老公花一兩天拍新人,剩下就是拍她。
她找的老公可能在長輩眼裡,工作又不穩定又不靠譜。
但他人清爽還賺錢快,出去拍一天8000,都上交老婆,從不應酬也沒有不良嗜好。
公婆還十分捧著她,本來是很舒適實惠的婚姻。
今年結婚第六年,問題來了。
經過一場疫情,她想要開始真正的家庭生活,開始備孕了。
她老公呢,文藝青年基因徹底爆發,說人不能一直把生命浪費在細碎無趣的營業上,要去過有意思的生活。
他以前就講過,想等到45歲賺夠錢,就退休。
在鄉下買一塊地,煮茶看書,種花養狗。
今年可能是年初在家憋壞了,打算把這個計劃提前。
4月份就開著車到處去找,最後盤下了離他老家縣城不遠的村裡,一個廢棄三層樓的供銷社。
長租30年,然後就開始自己研究設計改造施工,三天兩頭開車兩小時跑去現場。
以前恨不得天天在外拍照,現在也不願意接活兒了 。
有天突然跟老婆說,等房子建好了,打算一半時間住杭州工作,一半時間在那裡享受田園生活。
她懵逼了,你以前不是說偶爾閒下來去小住散散心的嗎?怎麼變成一半時間去了?
這不是要活生生變異地了麼。
「不會啊,你要是願意,節假日和周末就帶著孩子一起來住啊。」
她一想,不對,接下來是備孕懷孕養育嬰兒最關鍵的幾年,我最好長期住市區不要跑來跑去,不然小嬰兒突然有個急病怎麼弄。
你要是再晚個十年這樣子去,那我一點意見沒有,你不能現在趁人之危。
兩人結果大吵一架,她不肯再給他的工程隊打款了。
男的氣得背上行囊,乾脆回娘家了。
她以前也是不在乎錢財經濟的人,就想嫁給愛情,過簡單生活。
自己也說,這還沒懷上呢,就腦子裡會突然開始盤旋:家裡的經濟要怎麼規劃,以後時間怎麼安排,生活節奏要怎麼調整……
她也氣得要死,同時不理解:
我要是他有這個賺錢的手藝,我最好一周營業六天,誰還嫌錢多的?
明明有房貸要還,又準備要孩子了。
他現在委屈的樣子,覺得自己從來沒有做錯事,好像我是周扒皮一樣。
聽她的訴苦,我腦海中緩緩升起一句話:
治好文藝青年,生個孩子就夠了。
這話誰說的來著?
現在看來,治得好女文青,對男文青還是一樣不起作用的。
為這麼點破事,離婚總是不可能的。
她已跟公婆講好,打算元旦去他老家接回來,最晚不能超過過年。
還能怎麼辦呢?
要麼等兩年,看看他會不會無聊日子過膩,到時候再考慮孩子。
要麼就豁出去,該幹嘛幹嘛,反正別人家也是這麼過來的,你只不過被直接預告了喪偶式育兒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