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突然沉迷起"打殭屍"的遊戲實況來。
不過嚴格來說也不是沉迷於"打殭屍"本身啦,而是突然意識到,從"打殭屍"這個題材,可以延申出的遊戲類型,真的很多啊!而且早就超出了"打殭屍"本來的範疇了。
隱約記得我第一次對"喪屍"這個東西有所了解,是剛上小學的時候玩4399。
現在回想起來,那應該是個從其他作品(大概率是《生化危機》系列)"移植"或者"二次創作"到4399上的flash小遊戲。那個時候有很多這種遊戲,比如4399的《洛克人》和《美少女成長計劃》。
那遊戲移植的很爛,人物轉身的時候腿都是不會動的,畫質更是差的一塌糊塗,但是角色在廢墟中獨自行走的陰暗孤寂的美術風格,還是深深震撼了年幼的我,同時留下了一個印象:這是個恐怖遊戲。
(我居然還找到了,太草了)
再後來就是看《少年電腦世界》,看到了正兒八經是《生化危機》攻略了。boss、救人、劇情......生化危機給我留了個新的印象,喪屍題材不僅是恐怖遊戲,更是動作、射擊遊戲。
再後來喪屍一改之前的恐怖風格,不知道寶開公司內部哪個鬼才想到的,一下子變得不那麼少兒不宜了。沒錯,就是《植物大戰殭屍》這個風靡一時的大寶貝兒,作為一個遊戲它真是恰到好處:好玩兒,又有一點難度;又因為一局時間很短所以不是特別容易上癮。
就這樣"殭屍"這個題材又做成了塔防類的遊戲了。 但是遊戲類別的發展正如女人的口紅色號,又如洛麗塔的裙子種類,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他們做不到。
比如說近幾年,生存類遊戲變成了很多單機遊戲主播、實況播客的心頭好。這些遊戲基本上屬於那種自己去玩又耗時配置要求又高還菜,上手比較有門檻,但是看人家打打也很過癮的類型。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當然是《漫漫長夜》,這是正兒八經的、為了生存而生存的遊戲,還有《森林》。
而生存類遊戲配合殭屍題材,那真是穩如老狗。比如喪屍題材往往意味著末世或者亂世,這和生存類遊戲要求開局環境惡劣不謀而合。而因為是末世,所以資源匱乏,所以一個人從零開始重建家園也顯得非常合理;因為有殭屍,所以必須要戰鬥——這樣的代表當然就是《腐爛國度》系列了。
《腐爛國度》的主體內容當然就是打殭屍,打各種殭屍,還可以開車撞殭屍。它和生存有關的內容比較少,但是意外的還挺有趣的:比如主線任務中經常出現的兩個據點:橋堡和貨櫃堡壘。住在鐵路的高架橋上,還可以種菜,這可真是完美的滿足了我對於末世生存據點的想像,還有招募、解救其他鄰居等等。
而說起殭屍,那還有一個自《植物大戰殭屍》以來就深入人心的設定,那就是屍潮——"一大波殭屍正在逼近!"屍潮的設定就完美的契合了塔防類遊戲的調性,比如《七日殺》。設計陷阱保護自己的生存基地的設定,就有那麼一點像《我的世界》的殭屍版。而殭屍遊戲界還有個借鑑了《漫漫長夜》《七日殺》《森林》等等的終極縫合怪《迷霧生存》,夜晚和起霧的時候,殭屍就會出現——雖然知道是縫合怪,但也是真的很有意思,畢竟大家想玩的不就是這些嗎?
當然還有個最近剛剛做出正式版的"屍露穀物語"《zhelter》,當初看到試玩的時候是真的很期待。畢竟有些人是真的像在星露谷物語的世界裡打殭屍,不過最近正式版出來後,似乎這個遊戲數值還是有些問題,要等後期優化了。
至於以後殭屍題材的遊戲還會有什麼新的花樣,真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