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全國政協常委、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營養系主任蔡威教授(右一) 來源/採訪對象供圖(下同)
「日本專業營養師隊伍高達30萬人,美國也有10萬人,而我國差距懸殊——擁有生命科學相關專業背景、有營養相關工作經歷的國家級註冊營養師至今不足萬人。」全國政協常委、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營養系主任蔡威教授說,巨大的人才缺口需要填補,臨床醫生、護士也應具備一定營養學知識和科學觀念,讓醫學真正在從「以疾病治療為中心」向「以促進健康為中心」轉變。今天,上海交大醫學院舉辦了一場特殊的分享會,來自醫學院、醫院、企業的專家和不同學科醫學生一起探討「醫學營養」的價值。
以往我國公共營養學以群體為中心,強調為社區服務。而隨著人民健康需求顯著提升,精準醫療趨勢掀起了營養策略向個體化邁進的風潮,以個體基因組差異為基礎,應用現代組學、生物信息及數字影像技術,結合個人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在臨床治療和健康生活中精準制訂個性化營養方案,成為現代營養學的發展趨勢。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肆虐,也警醒大眾科學合理的營養膳食、增強免疫力、預防傳染病的重要性。構築合理的營養膳食體系,是我國疾病防治的首要問題,也是實現中共中央、國務院提出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前提條件。
圖說:上海交大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院長王慧教授
上海交大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院長王慧在會上表示,科學是基礎、政策是手段、教育是根本,相關專業人才應該進行營養與健康的前沿基礎和應用轉化研究。而倡導營養創新,要聯合社會產學研醫相關優勢資源,多學科交叉融合,共同促進營養科學發展與成果轉化,為改善我國人口整體營養健康作貢獻。學院將以牽頭科技部主動健康與老齡化應對重點專項「個人健康監測大數據云平臺」為契機,立足上海輻射長三角,繪製區域居民飲食結構模式與慢病譜關聯的藍圖、進行膳食營養的健康效應及相關慢病發病的基礎研究,居民營養監測、評估、幹預、營養標準政策研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及預警、營養健康食品的研發,並進行營養健康教育及傳播。她還透露,目前上海交大醫學院正部署開展大數據與營養流行病學、營養與基因交互作用、營養與免疫預防、營養與腸道微生態、主動健康與人群幹預等領域的科技創新與科學研究。醫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科還建立了多支以營養與食品衛生為基礎,以實驗室科學與人群定量科學相結合的多學科交叉融合的特色科研團隊,未來該學科還將建設全方位、多層次人才培養體系和智庫,培養具有專業健康教育和傳播能力的高水平人才。
為培養能夠解決深層次及科學前沿問題,能夠在社區營養及食品安全領域從事營養指導、食品營養開發與設計以及食品衛生監督、檢驗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蔡威教授建議,應建立、健全長效的營養健康與食品安全創新專業人才學歷教育、繼續教育培訓結合的人才培養體系,建立學科交叉、產學研結合的開放式應用型培養體系,形成不同層次營養專業人才的多維度現代化教育網絡和多通路人才成長模式。
圖說:已有30位來自不同專業的醫學生獲得首個醫學營養領域專項獎學金
為支持醫學營養人才培養、推動醫學營養臨床應用,傳播醫學營養實用價值,上海交大醫學院攜手雅培醫學從2019年起設立中國首個醫學營養領域專項獎學金,希望打破專業壁壘,推動醫學營養在全社會的普及,讓更多臨床學科醫學生關注營養與疾病的關係,探索將營養輔助治療手段應用於臨床的新方法。上海交大醫學院2018級內科學專業博士生梅啟享就在該獎項支持下開展了腸道微生態與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研究, 2020屆護理學專業碩士、附屬胸科醫院胸外科護士曾詩穎也在攻讀碩士期間對食管癌患者圍術期營養護理循證實踐方案進行了構建。目前已有30位醫學生獲得該獎項,今年起該獎項還將針對本科學段的醫學生開設。
新民晚報記者 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