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靳東與來一位六旬大媽「相戀」的消息,引起了全網超過5億人次的討論,甚至引來了靳東本尊親自闢謠。
這位名叫黃月的大媽,來自江西。因為她以為,她喜歡的大明星靳東,在抖音裡當著全中國人的面對她「表白」了。
為此,她天天抱著手機,茶飯不思,每天都靠著上抖音刷「靳東」視頻活命。
因為思念靳東,她從100多斤,瘦到了90斤,真真切切地為伊消得人憔悴。
更為了堅守對靳東的愛,她與同床共枕了半輩子的丈夫,分床而睡。
甚至,離家出去,遠去長春見靳東。
其實,稍微有點常識、有過網絡經驗的人都能看出。
這些粗製濫造、言語膩歪的視頻,怎麼可能是大明星靳東發出的呢?
於是,這個大媽淪為了全中國人的笑柄。
只是,當深入了解了這件事後,卻怎麼也笑不出來了。
在她與心理專家溝通中得知,這輩子她為丈夫、為家庭奉獻了一生。
家中大小事務都是她一個人操持,卻從未得到過來自丈夫的理解和關愛,更別提扶持和幫助。
「我一生中,我從來沒有陷入過愛情,如今滿腦子全部都是他。」
「我的好,我的美,我的人,我的心,我的善,全都給了他,你讓我怎麼生存?周圍人知道他喜歡我,都眼紅。」
多年的隱忍和孤獨,已經導致她出現了輕度的抑鬱症。
這個所謂滑稽鬧劇的背後,原來只是一個寂寞女人在看不到生活盼頭下的一點幻想,或者說痴心妄想。
歌德說:「誰有一個好丈夫,從她臉上就能看出。」
原來,哪個女人婚姻過得不幸,從她臉上也能看出來。
結婚數十載,明明有丈夫,她卻活得比誰都孤獨。
沒有人傾聽過她的心聲,所有事都只是她一個人在孤軍奮鬥,這是一個女人在婚姻中最大的悲哀。
01
前段時間的熱播劇《三十而已》讓人印象深刻。鍾曉芹有一句名言:「都說婚姻是避風港,可都想避風,那誰來當港啊?」
婚後三年,陳嶼永遠在忙自己的事,忙工作,忙自己的興趣嗜好,忙為自己不成器的弟弟擦屁股,卻唯獨對鍾曉芹和家裡的一切視而不見。
下班回到家裡,他不是在伺候自己的魚,就是在看手機。
鍾曉芹無聊,希望他可以陪自己聊聊天,他卻敷衍道:
「有沒有點新鮮的?」
同一屋簷下,卻形同陌路。
就在30歲生日那天,鍾曉芹滿心期待他的出現。
但最終願望落空,當她淋著雨回到家,卻發現陳嶼只是在家中伺候他的魚。
忍無可忍之下,鍾曉芹終於提出離婚。
其實陳嶼也並非不愛妻子。
可卻不懂得感情並非是兩人結合了就能永遠牢固。
而是需要彼此努力付出、用心維持。
美國心理學家約翰·戈特曼曾說:「我們為什麼想和一個人結婚,因為錢嗎?因為房嗎?因為外貌嗎?不是,因為細節。」
有時候,婚姻走到盡頭不是因為不愛,而是在瑣碎平凡、日復一日的光陰中,忘了初心,忘了愛是需要持續去付出才能維繫。
韓國曾有一個感人的短片,叫「你變了,我們離婚吧」。
短片中的男主對數十年如一日的婚姻生活產生了疲倦,於是提出了離婚。
這時,妻子提出了一個條件,希望男主在接下來的一個月裡能夠按照她的說法去做,30天結束就離婚。
在這30天裡,丈夫每天去上班前都要與她擁抱和吻別。
下班回到家,要親吻她。
每晚睡覺前,對她說一聲「我愛你」。
散步的時候,要牽著手。
漸漸地,在這些一眼可見的細節中,丈夫重拾了對妻子的愛。
作家吳淡如說:「婚姻好比琢玉,比的不是誰的玉好,而是誰花的心思多,誰的雕工獨到。」
在平淡如水的婚姻生活中,需要的不是山盟海誓,而是彼此在細微之處的心思與體貼。
只有彼此願意傾聽,願意付諸行動,才能讓乏善可陳的婚姻在平淡如水的歲月中得以升華。
02
美國有一部紀錄片,叫《一周性愛改善實驗》。
男主羅伊斯負責賺錢養家,女主布萊恩娜負責操持家務,以及照顧孩子。
結婚兩年,羅伊斯常常抱怨妻子不打扮、不鍛鍊,不注重身材。
「每天在家裡,很清閒,陪孩子玩,哪像我,每天都要外出工作。」
然而,當他系上圍裙,操起鍋鏟,扛下洗衣做飯、打掃衛生以及照料兩個小孩的重任後,他終於明白妻子有多麼不容易。
「沒想到當家庭主婦這麼辛苦,我扛不住了,我要叫外賣。」
你以為的生活不累,不過是有人在背後為你負累。
有多少女人就像布萊恩娜一樣,為了家庭放棄事業。
不曾為自己而活過,一而再再而三地忽視自己,選擇成全丈夫、成全家庭,一輩子都在孤軍奮戰、單打獨鬥。
卻往往到頭來,所有的付出、所有的犧牲都一一被漠視。
甚至奉獻了整個人生還要背上一無是處的罪名。
其實,真正幸福的婚姻從來不是一個人的拼盡全力,而是靠兩個人的共同努力。
就像霍啟剛和郭晶晶。
儘管他們是一對豪門夫妻,但在家庭生活中,他們卻能彼此分擔。
為了不用郭晶晶學粵語,他便主動學國語。
去超市購物,他總是會跟在身後,幫忙大包小包地提貨。
郭晶晶負責在家照顧孩子,但霍啟剛無論多忙,都會抽時間陪孩子複習功課,幫妻子操持家務。
「周末他基本上在家陪孩子,我兒子大一些,他會帶兒子去圖書館。如果他沒有應酬,他晚上都會回來吃飯,如果中間有一小時,他也回趟家看看孩子,完了晚上再出去。」
一段婚姻是否幸福,與貧富無關,關鍵看雙方是否願意包容、願意付出。
魯豫在《偶遇》中說過這樣一句話:
「愛情可以任性,因為愛情是「我相信」,但婚姻是「我願意」,透著隱忍、堅持,當然還有辛苦。」
一段婚姻如果總是只有一方的付出,最終只能淪為一場飽含傷痛的辜負。
唯有彼此分擔,共同成全,才能擁有地久天長。
03
美國著名電影《給朱麗葉的信》中有這樣一段臺詞:「愛情和婚姻就像拾貝殼,不要撿最大、最漂亮的,要撿自己最喜歡、最適合的。並且,撿到了就不要再去海灘了。」
對於已經走入婚姻的人而言,最重要的不是一紙婚書的約束。
而是雙方相互理解、相互欣賞,以及相互成全。
1919年1月9日,在長輩的牽線下,林語堂娶廖翠鳳為妻,多少有些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之意。
然而婚後,他便對妻子說:「把婚書燒了吧,因為婚書只是離婚時才用得著。」
廖翠鳳生於大富之家,但嫁於貧寒出身的林語堂後,卻能安於過洗手作羹湯的日子。
家貧無米下鍋,她便默默當掉首飾維持生活。
即使簡單的飯菜她也儘量做得花樣百出。
婚後不久,林語堂便要遠渡重洋去美國留學,儘管萬裡迢迢、前路未卜,廖翠鳳堅持陪他同往。
在船上,廖翠鳳盲腸發炎,疼的死去活來,林語堂守候在旁,寸步不離。
甚至毫不猶豫地將艱難積攢的留學費用予她治療之用。
別人問他,怎樣做個好丈夫?
「就是太太在喜歡的時候,你跟著她喜歡,可是太太生氣的時候,你不要跟她生氣。」
說到底,就是要學會理解,學會包容。
勿因平凡歲月、瑣碎光陰,而忘了當初立志相守的初衷。
作家畢淑敏曾在《好的婚姻過命,壞的婚姻要命》一書中寫到:「結婚約等於一次必將穿越風暴的航行。當新船駛離港口的時候,兩個水手要將自己的身心調整到最光明、最昂揚的狀態,鎮靜地眺望遠方,攜手向前。」
很多時候,決定與一個人牽手,只需要一時的勇氣,但要維繫一段長久的婚姻,卻需要雙方擁有共同的方向,以及持之以恆的努力。
一紙婚書從來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彼此在一起的時光。
既能同甘,又能共苦,哪怕面對一地雞毛的生活,仍然能初衷不改,這樣方能攜手到白頭。
04
人為什麼想結婚?
《奇葩說》臧鴻飛這樣說過:
「外面燈火通明,上千萬人,手機通訊錄裡幾千個好友,可是你難過沒有人能跟你說,我們就活成了一座孤島。
這是我們需要婚姻的原因,我們需要在我們最難過的時候,有一個人能拉你一把,說一句暖心的話,人間太苦了,我需要一個人跟我一起對抗世界。」
無論多麼轟轟烈烈的感情,到最後走進婚姻,都難免流歸平淡。
畢竟,守護一場婚姻,需要的不是一時的衝動,而是一輩子的傾心呵護!
惟願每一對夫妻,都能在瑣碎日常裡,把細枝末節經營得細緻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