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4月1日,大家還是會不由自主得想到一個人,那就是——哥哥張國榮。生命不過是一場幻覺,脆弱而華麗 ,短短幾秒鐘的時間,就足夠繁華落盡,留給世人的仍舊是他風華正茂的身影。
張國榮,1956年9月12日生於香港,歌手、演員、音樂人,影視歌多棲發展的代表之一。
哥哥家裡兄弟姐妹共有十人,他是最小的一個。他的父親是香港洋服店的裁縫兼老闆張活海,在當地小有名氣。
1969年,張國榮赴英國留學。中學畢業後,愛好時裝設計的他考入英國裡茲大學就讀紡織專業。大學一年級時,父親突然中風,張國榮返回香港,家道中落,學業中斷。
除了他在音樂上的成就,哥哥的一生也拍出了無數個令人嘖嘖稱嘆的電影作品。
1986年主演吳宇森執導的電影《英雄本色》飾演警官宋子傑。那時的張國榮還是個孩子,面容光潔,笑靨燦爛。跨著摩託車意氣風發。演唱了主題曲《當年情》「擁著你 當初溫馨再湧現,心裡邊 童年稚氣夢未汙染,今日我 與你又試肩並肩,當年情 此刻是填上新鮮」這首歌,依然迴蕩在我們耳邊。
1987年與王祖賢合作主演電影《倩女幽魂》,塑造了「寧採臣」這個角色。人與鬼,隔著塵世相戀似乎驚天動地,其實也不過是兩滴露水的交匯。天地那麼大,情愛總是微小,生命的輪迴卻是無限廣闊。《倩女幽魂》「人生是 美夢與熱望,夢裡依稀 依稀有淚光,何從何去 去覓我心中方向,風仿佛在夢中輕嘆,路隨人茫茫」
1990年,張國榮主演了王家衛執導的電影《阿飛正傳》,這部電影是香港文藝片的代表作品之一。在片中哥哥成功塑造了旭仔孤傲叛逆的浪子形象。旭仔對鏡獨舞的片段是《阿飛正傳》中具有標誌性意義的段落,亦是香港影史上的經典片段之一。有一段經典臺詞「我聽別人說這世界上有一種鳥是沒有腳的,它只能夠一直的飛呀飛呀,飛累了就在風裡面睡覺,這種鳥一輩子只能下地一次,那一次就是它死亡的時候。」
1993年,他主演了電影《霸王別姬》,該片獲得第46屆坎城國際電影節金棕櫚大獎。電影的最後程蝶衣累了,經歷了那麼多的輝煌與動蕩,得到,失去。再得到。最終他選擇了在戲中結束自己的生命。一生都在宿命的漂泊,最終在死亡這件事上,程蝶衣做了自己的主人。
《東邪西毒》
歐陽鋒
▽
離開白駝山之後,我去了這個沙漠,開始了另一種生活。
《胭脂扣》
十二少
▽
如夢如幻月,若即若離花。
《春光乍洩》
何寶榮
▽
不如,我們重頭來過。
《縱橫四海》
阿佔
▽
瞬間的光輝並不代表永恆。
後來的哥哥深受抑鬱症的困擾,徹夜難眠,治療無果。最終在2003年4月1日這一天,選擇離開了這個世界。
為什麼,哥哥去世這麼多年,依然會有這麼多人對他念念不忘?
在哥哥傳奇的一生中,他始終追求著自我。就像哥哥演唱的那首「我」。這種執著,映襯出這個時代的喜與悲,愛與痛。
找不到任何理由,來解釋他的決絕、無望和痛苦。又或許,猜來猜去都是膚淺。生命和生活,抉擇和放棄,最終都只能各人甘心承擔。於是開始和結束,無常和宿命都不是藉口,旁人亦無可厚非。
都說時光如水,所有的傷口都會癒合,所有的創痛都會淡忘。但生命本身就已埋下無數苦難的可能,成長是一件如此艱難和無奈的往事。如同持續的烈風,足以蝕穿堅毅如鐵的巖石。有些記憶是深刻和無助的。
紅塵、滄桑、繁華、零落。有足夠的詞語能夠用於形容人世無常與內心欲望交織而成的矛盾。那種矛盾是美豔的,像漆黑夜空中突然綻放的煙花,有著望塵莫及的絕代芳華,即使欠缺永恆。可這世上,誰能對「永恆」二字妄下斷言?於是那種矛盾變得殘酷,始終有深深的流離感,無法安定,亦無法妥協。即使身外燈火眩目,光影流淌,心中卻驟然孤獨。
記得哥哥張國榮曾經說過,他最愛的是蘭花,只因它壽命長,而他的一生卻只有短短的四十六年。其中大部分的時間都用來追尋、等待和選擇。其實堅持是世間至難之事,眾人都知道,只是他執迷。執迷於生之困、愛之苦,執迷於永恆的缺失,人情的冷漠,最終亦難破繭而出。
終於,流言不再,罪過不再。芳華盡逝,萬念成空。不論如何,謝謝你,曾經來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