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你好,李煥英》
以40.1126億票房
反超《唐人街探案3》
其中真摯的母女情
打動了無數人
讓我們貢獻了不少眼淚
電影仍然在熱映
1950年,隨著石家莊開始合股籌建"公營石家莊紡織股份有限公司"(即棉紡六廠),棉紡織廠正式落戶石家莊,這座城市的面貌自此發生巨變。
早期受制於技術門檻,紡織廠的工作環境並不如人意,夏天潮溼悶熱,冬天寒冷透風,車間裡總是棉絮翻飛,機器的轟鳴聲隆隆作響,但艱苦的環境沒有嚇到石家莊人,他們堅持自己的理想,成為了一個個工作能手!今天困擾人們的房子、票子、醫療、教育等問題,那時候在棉紡廠都由廠裡一手包辦了。職工進廠後就能分上宿舍,在廠醫院看病基本是免費,孩子生下來45天就放在廠託兒所...1970年5月,石家莊市紅星機械廠正式建廠,1984年7月更名為國營華北機械廠,隸屬於航空工業部。1994年4月更名為中國航空工業石家莊飛機製造公司,簡稱「石飛」。2008年,隸屬於中國航空工業通用飛機公司。早在上個世紀80-90年代,中航通飛華北公司前身紅星機械廠的支柱民品——明星系列摩託車,就先後榮獲國家及省市地方多項榮譽,自主研製生產的明星50、90四輪全場地車更是遠銷美國、加拿大、法國等國家。2003年,中航通飛華北公司自主研發的小鷹500飛機首飛成功。這架號稱「空中奔馳」純國產通用飛機的誕生,填補了我國(4-5座)通用飛機型號空白。1984年,馬勝利毛遂自薦承包石家莊造紙廠,率先在國有企業打破「鐵飯碗、鐵工資」制度,並提出「三十六計」和「七十二變」的承包思路,使造紙廠迅速扭虧為盈。@新華網一時間成為許多虧損國企追捧的靈丹妙藥,馬勝利很快成為炙手可熱的新聞人物,被人稱為「國企承包第一人」。從1989年下半年,很多隱藏的問題暴露出來,1990年石家莊造紙廠虧損300多萬元,1995年石家莊造紙廠資不抵債申請破產。
除了供應國內需求之外
產品遠銷美國、芬蘭等國家和地區
石家莊第一製藥廠始建於1938年,1982年3月定名為「石家莊市第一製藥廠」,1997年,與其他藥企併入石藥集團,從此石家莊的製藥規模與品質上了新的臺階!原來廠區的大門,現在已是中山路聳立的辦公大樓,從老製藥廠走出的人,都記得那句經典的宣傳語:「造好藥,為中國!」1980年代初,石家莊的環宇電視機廠叱吒風雲於中國電器行業,登上了電視機大王的寶座,當年的環宇電視機是石家莊人無可爭議的驕傲!「環宇」不只是中國名牌,更是在80年代便出口英國,又進口日本彩電生產線,能在這上班是一個家族的榮耀,在大多數國人不知空調電梯為何物的時候,這裡的員工就能「坐著電梯上班、開著空調工作」。家裡有一臺環宇電視機是很多人記憶中最奢侈的一件事,當年誰家要是有了電視機,街坊鄰居都會搬著小馬扎來圍觀,一臺小小的12寸黑白電視就能把家變成電影院。1953年,華北製藥廠落戶石家莊,被稱為共和國的「醫藥長子」。華藥選育成功了我國第一株菌種,結束了我國依賴進口菌種生產抗生素的歷史。華北製藥廠由前蘇聯引進的抗生素廠、澱粉廠與由前民主德國引進的藥用玻璃廠共同組成。澱粉廠中高達76米的工作塔,更是石家莊當時最高的建築。華藥配套的生活區,氣派的蘇式建築在當時的一片沃野之上鶴立雞群。對於老石家莊人來說,幾乎沒有人不熟悉化肥廠那時常飄著「黃煙」的尾氣煙囪,這個老煙囪誕生於上世紀1961年,曾為化肥廠的發展和國家經濟建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忘不了,煙囪頂部的「1961」。對於老化肥廠職工來說,它們指引了每天上班的路;對於老石家莊人來說,它們代表的是一個特殊的時代烙印。當年尿素造粒塔的拆除,標誌著老化肥廠即將徹底搬離市區。那些在尿素造粒塔發生的故事,都沉澱在我們記憶的深處,成了我們永久不能忘懷的青春。1957年,煤礦機械廠從東北搬來石家莊,後來連門前的街都叫煤機街,門前的躍進路有「工廠之路」之稱。
煤機廠生產的液壓元件被我國第一艘核潛艇、航天火箭發射場選用;系列隨車起重機大批量裝備部隊,參加了國慶五十周年閱兵大典。公司被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授予「優秀合格供方」稱號。石家莊焦化廠1914年建廠,是我國最早冶金焦炭生產廠之一,是一家生產冶金焦炭、城市煤氣、煤化工系列產品的大型企業。為了保護環境減少汙染,焦化廠於2008年12月24日正式停產。石家莊拖拉機廠可以說是石家莊叫得響噹噹的企業,很多人甚至來廠裡做臨時工,那個時候聽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大幹一百天」。那時候,人們幹的起勁,廠子對職工也好,逢年過節,基本上都會發放一些物品給職工。
來源:石家莊本地通 圖片來源(太行人家、歷史老圖片、東海LSB、人民日報、網絡等)
編輯 蓓蓓 責編 卡卡
石家莊日報全媒體新聞熱線
—— 96399 ——
傾聽大眾聲音 發布權威信息
架起媒體與用戶溝通的橋梁
長按圖中二維碼 關注「石家莊熱線96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