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中國疾控中心首席流行病學專家吳尊友:抗體的保護效果可能並非...

2020-12-24 每日經濟網

隨著時間再次進入冬季,特別是全國即將迎來春節團聚時光,國內應對新冠疫情反彈的壓力開始加大。

針對大家關心的問題,近日在騰訊·原子智庫聯合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舉辦的「請回答2021——2020年騰訊風雲演講年會」上,《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了中國疾控中心首席流行病學專家吳尊友,請他為大家答疑解惑。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截圖

他認為,接種新冠疫苗後,產生的保護效果雖然不確定,但疫苗依然是人類控制新冠疫情最重要的技術措施。參考其他冠狀病毒,自然感染後,抗體的有效保護期一般是6~12個月,也有人可能3個月後就查不到抗體了。因為個體之間存在差異,抗體的高與低、持續時間的長與短與感染者的年齡、感染時症狀輕重、感染病毒量的多少等有關。

他還透露,當初為了分離出新冠病毒,中疾控病毒所研究人員日夜加班,5天5夜未睡,長時間在電子顯微鏡下找病毒,眼睛熬紅了、眼泡都看腫了,終於不到一周時間在顯微鏡下找到了新型冠狀病毒!揪出了這起疫情的罪魁禍首!

所有人都是靠自身免疫力好起來的

吳尊友還是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流行病學教授,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科學委員會委員。他從事愛滋病、非典、新冠等重大傳染病防控30多年,發表科學論文500多篇,包括在《Science》《Lancet》《JAMA》等國際著名雜誌發表SCI論文260餘篇,出版兩本英文學術專著。先後成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先後獲得留學回國人員成就獎、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金質獎章、國際毒品學會Rolleston大獎、中華醫學科技獎一等獎等,並榮登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名人堂」。新冠疫情以來,他多次參加國務院聯防聯控新聞發布會、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發布會、中央電視臺《新聞1+1》等。

NBD:此前有自媒體稱,感染過新冠病毒,恢復後體力大為下降,連日常上樓都感到很累。請問感染新冠病毒後治癒,人的身體狀況會否變差?會否有一些後遺症?

吳尊友:沒有這樣的研究結果報告。事實上也不會,和我們一起工作的同事,在武漢就感染過,他就沒有這樣的感覺。

NBD:為什麼一些感染者會無症狀?請問是不是新冠病毒對人的傷害並沒有那麼可怕?

吳尊友:那不是。雖然他無症狀,但也還是可以造成其他人感染的。

NBD:但為什麼有些人感染了,他自身沒有症狀?

吳尊友:是否有症狀,最主要取決於年齡,也會受到感染時病毒量的影響。像你年紀輕、免疫力好,就可能沒有症狀。要是家裡有老人,感染後症狀就可能很嚴重。

從1月份到現在,沒有任何證據說明,新冠病毒的傳染性下降或者增加,也沒有證據說明其致病性下降或者增加。這完全於取決於:第一,病毒進入你身體的量有多少。量多,出現症狀的可能性就大;量少,那你成為無症狀感染者的可能性就大。第二,感染者的年齡。越年輕,無症狀的機率就越大。第三,特別是重症、危重症以及死亡,出現的概率還取決於醫療資源。醫療資源能夠從容應對,這類病例相對就少;如果資源不足,危重、死亡的病例就會增多。

NBD:年齡背後是反映的是什麼?

吳尊友:還是一個免疫力的問題。

NBD:我們之前看到,在沒有特效藥的情況下,治癒的病例不斷增多,是否還是有很多藥能夠殺死病毒?

吳尊友:所有人都是靠自身免疫力好起來的,是病人的免疫功能把病毒打敗。沒有一個病人,是你的藥物治療好的。到現在,沒有特效藥,唯一有效的,就是你的免疫功能。

也是你的免疫功能,決定了症狀的輕與重,以及能不能康復、康復得快與慢。所以你看,死亡病例中,老人居多。因為老人免疫力下降了。

新冠病例目前可追溯至2019年9月

NBD:從持續的暴露來看,請問全球範圍內,是否有比武漢更早出現新冠病毒的地方?

吳尊友:從目前的研究來看,根據血清流行病學調查,已經有科學論文報導,美國加州在2020年1月19日之前就已經有病人感染過新冠病毒;在義大利,最早可以追溯到2019年9月份,那時就已經出現了新冠感染的病例。

NBD:就是新冠病毒的患者嗎?

吳尊友:對。從文獻描述的結果來看,在這些地方就有病人感染過新冠病毒,而且發生的時間比武漢報告的時間要早。

這不是一般的大眾媒體報導的,而是在專業學術雜誌上發表的科學研究論文展示的結果。它有詳細的方法介紹,有非常明確的結果,這些方法和結果,使得我們感到這個結論是可信的。與普通大眾媒體不同,專業學術雜誌上發表的內容,都需要經過三至五個同行專家評審,把各種可能的人為因素、各種可能的發生偏移的情況都排除以後,才能刊發出來。因此,學術雜誌刊發的研究結果,一般來說可信度高。

NBD:目前來看,請問這個病毒到底是哪裡來的?武漢的批發市場為何會出現新冠病毒?

吳尊友:這個現在回答不了。只能說,這些新的研究提示,疫情在武漢觀察到之前,實際上已經在其他地方流行。這為我們溯源提供了新的、有用的信息。

NBD:全球範圍內,目前科學界是否還在繼續做新冠病毒溯源?

吳尊友:有一部分專家還在繼續做,科學認知一種疾病是有意義的,但這個溯源的公共衛生意義,目前看不是太大。當一種傳染病正在威脅人類的生存時,我們的主要精力,應該放在解決眼前迫切需要化解的生存威脅上。如果這種傳染病的疫情不在了,考慮到可能還會再次出現,對於這樣的傳染病,去溯源的意義就更大。像非典,突然就沒了,它還會不會再來?它可能會從哪裡來?非典溯源比起目前的新冠溯源,意義可能更大。因為現在,全球每天約有60萬人受到感染,還溯什麼源呀,現在應該是趕緊控制住疫情,因為威脅每天都實實在在存在。

5天5夜不睡覺分離病毒

NBD:從這次疫情中,您認為科學研究可以汲取哪些新的經驗或者啟發?

吳尊友:實際上,中國這次應對新冠疫情,最成功的就是科學研究。我們只用了不到7天的時間,就分離出病毒。這是人類歷史上最短的。比如2003年「非典」發生,隨後花了近6個月才分離出來病毒,而這還不是中國人做出來的,是外國人。愛滋病,當時花了3年。愛滋病是1981年首次報告,到1983年才分離出病毒,弄明白原來是愛滋病毒引起的。新冠病毒的分離,才幾天時間,而且全是我們中國人自己做的。

NBD:那麼這次是否在研究的方法論上有重大創新呢?

吳尊友:沒有什麼方法論的創新。新冠四大科學發現包括:分離病毒、破解基因序列、確定潛伏期、確定傳播途徑。這是我們認識一種傳染病最重要的基本要素。新冠病毒這四大科學發現,應該說是2020年科學領域最重要的發現。這是我國科學家,對人類控制新冠肺炎作出的最大貢獻。

NBD:也就是說,應對這樣一個未知的新冠病毒,其實在科學方法層面都是成熟的。

吳尊友:疫苗的生產就是成熟技術的應用。但應對新冠病毒,科學層面,最重要的是分離病毒,把病毒的結構破解出來,接著,世界各國就可以按照這個結構,生產診斷試劑。所有的國家,都是按照中國的基因序列生產的,而且中國專家並沒有申請專利,對診斷試劑生產企業收取專利費。

基因序列是什麼,就相當於手機中的晶片,是卡脖子的核心技術。有了這個基因序列,也就可以研製疫苗了。沒有這個基因序列,診斷試劑和疫苗就沒法生產出來。

病毒分離、基因序列確定等等,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出來的。沒有相關技術,你怎麼發現?同樣是分離病毒,當初拿到標本以後,其他單位並沒有做出來,只有中國疾控中心病毒所做出來了。日夜加班,5天5夜不睡覺,眼睛都看腫了。這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我很佩服他們!

接種疫苗應有輕重緩急

NBD:接下來的疫苗注射,請問是否應該全民實施?如果需要全民注射疫苗,估計何時能夠開始?

吳尊友:每個人都易感,都需要保護。但像中國目前的防控情況,全民打不打疫苗都無所謂,因為社會層面基本上沒有疫情流行了。如果國外都已注射疫苗,國際航線逐漸放開,那時,我們繼續按照現在的辦法,就不行了,需要運用相同的策略,大家都要注射疫苗。所以,不能等到那個時候才準備,現在就要開始做了。

NBD:從您的角度來看,也就是說疫苗還是應該全民注射?

吳尊友:每個人都需要得到疫苗的保護,但目前得有輕重緩急,不可能一口吃個大胖子,不是讓14億人一次性全都打上,重點行業的高風險人群優先接種。就像上海,當時出現疫情,做了小規模的核酸檢測以後,對疫情實施精準防控,大部分百姓的生活沒有影響。

NBD:之前聽說,有人感染之後獲得免疫,但又出現二次感染,這是為什麼?是否疫苗接種後,也會出現再次感染?

吳尊友:有這種可能。因為抗體的保護效果不是永久的。其他所有的冠狀病毒,感染後產生的抗體都不長久,疫苗產生的保護效果也不可能是永久的。

NBD:保守估計能達到多長時間?

吳尊友:這個沒法估計。只能參考其他冠狀病毒,抗體有效保護期是6~12個月。也有人可能3個月就再感染。因為個體之間存在差異,與年齡、感染時症狀輕重、感染病毒量的多少有關。

比如兩個人同時感染,但你年輕,可能沒有出現症狀,產生的抗體就少,而我感染了,症狀重,免疫反應強,產生的抗體可能就多一些,對應的免疫保護持續的時間就更長。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相關焦點

  • 【吳尊友稱口罩仍是老百姓標配】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
    2020-09-29 22:37:28來源:FX168 【吳尊友稱口罩仍是老百姓標配】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29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疫情也是隨著時間會變化,所以大家要密切關注每天的疫情信息通報,隨時根據疫情變化調整每個人的防護措施。
  •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首席流行病學專家吳尊友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吳尊友:要堅持常態化防控措施 把好進口關】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首席流行病學專家吳尊友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當前,全球疫情形勢不容樂觀,仍處於大流行的高峰期。經過九個多月的實踐,中國積累了有效的前期防控經驗,目前重點是外防輸入,一是防人二是防物,要把好進口關,這樣對國內老百姓來說,感染的機會非常小。
  •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表示,核酸檢測陽性不一定代表...
    2020-12-21 16:45:24來源:FX168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表示
  • 12月21日,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在國務院聯防聯控...
    2020-12-21 17:10:41來源:FX168 12月21日,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首席流行病學專家吳尊友表示,全球形勢很不...
    【吳尊友:今冬全球疫情非常不樂觀,我們一放開就前功盡棄】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首席流行病學專家吳尊友表示,全球形勢很不樂觀,歐洲國家更是疫情反彈十分嚴重。我們國家主要是來自全球的壓力,這個壓力取決於我們的策略。如果我們一放開,前面所有努力都前功盡棄。
  • 中國疾控專家權威回應 信息量巨大!
    中疾控專家:不推薦孕婦接種新冠疫苗會上,中國疾控中心免疫規劃首席專家王華慶介紹了接種新冠疫苗的幾種禁忌情況。他表示,關於疫苗的禁忌,一般通用原則,如果這個人打過一兩次疫苗後,就知道他對這個疫苗是否過敏了。如果出現了過敏情況,他就屬于禁忌接種的範圍。
  •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調查在抗疫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3月24日15時,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吳尊友表示,流調在抗擊新冠肺炎對於很多傳染病的防治方面都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介紹,流調做什麼?如果報告一個傳染病,疾病控制人員開展流行病學調查,第一要明確他怎麼感染的,誰傳染他的,這是第一個要弄清楚的。第二,他現在發病了,發病前他接觸了哪些人?會不會把這個傳染病傳給其他人?
  • 中疾控首席專家吳尊友:不排除華南海鮮市場疫情由冷鏈傳入
    吳尊友。 資料圖新冠病毒的溯源一直備受國內外科學界關注,一些研究認為,武漢華南海鮮市場並非病毒發源地。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近日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由於北京新發地、大連和青島這幾起疫情都是由海產品引起,那麼使我們想到了最早在武漢發生的那些疫情也是在華南海鮮市場,是不是也是由於進口海產品引起,這個也給我們一個提示,使我們有一個新的思路、新的技術方向。」
  • 疾控專家教你正確做法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6月15日在接受央視《新聞1+1》專訪時表示,未來三天北京報告的病例數決定了這次疫情的走向
  • 【提醒】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專家最新判斷:學校可以考慮逐步放開
    【提醒】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專家最新判斷:學校可以考慮逐步放開 2020-10-10 15: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吳尊友的答案來了
    吳尊友的答案來了 今天下午,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冬春季疫情防控及重點人群疫苗接種有關情況。新冠疫苗開始接種以後,防控策略會調整嗎?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表示,戴好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勤洗手等個人防護措施,仍然是目前個人防止感染最簡單、最容易接受、最有效的防護措施。
  • 中疾控專家吳尊友:這些人不建議元旦春節假期出行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21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元旦、春節期間人員流動大、聚集性活動多,將增加疫情傳播的風險。
  • 考研在即,吳尊友提醒考生:做好這幾點即可安全參加考試
    在今晚央視《新聞1+1》欄目中,中國疾控中心首席流行病學專家吳尊友表示,研究生考試對學生來講是大事,他提醒考生在臨考前減少和陌生人接觸,減少聚集聚餐,做好各項個人防護措施和核酸檢測
  • 新冠肺炎康復者抗體能持續多久?愈後復陽患者是否有傳染性?打疫苗...
    8月21日晚的央視《新聞1+1》節目中,白巖松連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首席流行病學專家吳尊友,對近期外界關注的病毒變異、愈後復陽、冷凍生鮮頻頻被檢測出病毒陽性等問題,以及疫情防控面臨的風險和挑戰,進行了解答。
  • 吳尊友重點...
    鄭忠偉還提到,在緊急使用的過程當中,有6萬多疫苗接種者去過境外的高風險地區,至今我們也沒有收到1例嚴重感染病例的報告,這也從另一個角度證明我們的疫苗有一定的保護效果。 吳尊友:核酸陽性不一定代表有傳染性 採購食用進口冷鏈食品引起感染的風險非常低 會上,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介紹,對於廣大的消費者來說,因為採購食用進口冷鏈食品引起感染的風險非常低。
  • 吳尊友最新提醒……
    12月24日,遼寧省大連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緊急發布尋人通告:  請12月17日8時至17時,到大連醫科大學附屬二院A座門診就診的患者及其陪同人員,做好自我隔離,主動至大連醫科大學附屬二院免費進行核酸檢測,去醫院的過程中,儘量避免乘坐公共運輸工具;
  • 吳尊友回復來了……
    在中國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21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連作5答,針對近期出現的有關新冠肺炎疫情的新問題,給出專家解釋。圖為邊城滿洲裡的抗擊疫情時刻。 王化勇 攝境外輸入確診病例緣何結束隔離後復陽?
  • 吳尊友:成本太高不值得
    一起來聽聽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的解讀。「14+7」 能實現有效防控嗎?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通常來說,病人的潛伏期在3—7天,長的可達14天。實際上,平均每100個人感染髮病的話,大概有一個人會可能長於14天,這些都是特別的案例了,冬季還是建議按照14+7來管理。即使這樣,也不是說所有的人(潛伏期)都不可能超過21天。
  • 吳尊友:低溫下,新冠病毒能存活幾周到幾個月,消毒效果明顯...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對此進行了分析。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表示,一般來說,只要在零下,比如-1℃到-10℃的情況下,新冠病毒一類的病毒,能夠存活幾周到幾個月不等。隨著冬季的到來,溫度的降低,一方面境外病人數量增加以後,對於物品的汙染增大了,汙染物品的比例增加;另一方面,汙染的病毒存活的時間會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