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怒漢,大審判

2021-03-03 此俄非彼鵝

一個車臣男孩被指控謀殺自己俄羅斯軍官的養父,所有證人和證據均對他不利,12位陪審團成員被帶到了一個小學的體育館,他們需要對此展開討論,他們將決定男孩今後的命運。這個故事也從這個空蕩蕩的體育館展開。

看到這裡,一定會有許多人和小編一樣,犯起了臉盲症。「這都誰跟誰呀?」「一群俄羅斯中年大叔完全分不清好嗎?」不過儘管放心,導演讓他們各有戲唱,成功地塑造了每一個角色,讓我們毫不費力地記住了每一個人。

討論開始,他們選出了一個陪審團代表,也就是海報上的那位。然後開始舉手表決。剛開始,每個人心不在焉, 對這起案件並不在乎,只想著趕快走完程序然後去忙自己的事情。但出乎意料的是,一個人在舉手表決中突然莫名其妙地投了反對票。

他並沒有具有說服力的理由證明這個男孩無罪,但是從他後來講出自己的故事可以得知:他是一名物理學家,全身心投入科研事業並取得了偉大的發明成果。外國公司希望高價購買他的專利,但他堅持要把這項技術獻給祖國。然而在國內卻沒有一個人願意購買(原因大家自行體會),於是他開始墮落,自暴自棄,直到有一天一個陌生女子在火車上對故意鬧事的他展示出了小小的善意,這徹底改變了他的生活,使他重拾對生活的信心。他把專利賣給了外國,和那名女子組建了幸福的家庭。所以出於感性,他投了反對票,試圖最後掙扎一下,並同意如果下次匿名投票結果一樣,他就服從大家的意見。然而,意外又一次出現了,又出現了一張反對票,這次是一個猶太老人站了出來。

他講出了自己父母的故事,他那又醜又瘦的猶太父親在二戰時愛上了立陶宛黨衛軍軍官的漂亮的夫人,在機緣巧合之下他們真的結婚了,並生下了11個孩子,而後來他們又互相出軌,父親離開了母親。那個猶太老人認為,如果這種不可思議的事情都能發生,那麼還有什麼是不可能的呢?

然而有趣的是,這第二票真的是他投的嗎?我們可以注意到,這張

揉皺的反對票,其實出自另一個膽小的地鐵工之手。

這一系列的變故引起了一個計程車司機的極大不滿,於是正反雙方開始針對這個案件的細節進行仔細的論證,在這個過程中展開了一系列巧妙的情節衝突,所有人都依次登場,導演詳略得當地交待了每個人的身份和背景,而十二位陪審員在討論案件的同時,也在審視自己的內心。隨著討論的深入,案件逐漸清晰,車臣男孩的嫌疑基本被洗清,終於,有罪一方的代表:計程車司機也投了無罪。

然而讓大家認為終於達成一致的時候,始終默不作聲的陪審團代表聲明,自己依然投著反對票。面對不解的眾人,他說出了殘酷的現實:「他在監獄裡活得比外面更長。」是啊,為他洗清冤屈其實是間接地為他判了死刑。一個失去親人,無依無靠的車臣男孩,在這冰冷的俄羅斯怎麼可能生存下去?社會不接納他,殺害他父親的真兇想殺他,在這世界上現在也只有這十二個人還在關心他的死活。可是一旦出了這間屋子,關心他的人還有幾個呢?即使最初同情他的物理學家,也表示自己對他的未來無能為力。最後一致通過的無罪決議,競逐漸被無奈和悲涼所淹沒。

然而,在悲涼的背後也藏著新的希望。影片的結尾,那個陪審團代表,退役的藝術家,收留了男孩。這個結局也傳達了導演對放下歷史仇恨、拋棄偏見、心懷仁慈、著眼未來的願望。

影片結束後,導演拋給觀眾一個疑問句,而這個疑問又有誰能解答呢?

本片在細節上還有許多亮點,例如在討論過程中穿插著被告男孩在隔離室內行為的變化,時刻暗示著劇情的走向。

計程車司機和外科醫生就被害人身上的刀所進行的爭論,也是看得人精心動魄。

還有一隻誤入體育館的小鳥,參與了十二位陪審員討論的全過程,片尾物理學家打開了窗戶,狂風夾雜著雪花飄進室內,他讓鳥自己決定是留在溫暖狹小的室內,還是去外面的冰天雪地追尋自由,而小鳥毫無疑問地選擇了後者,而這也和車臣男孩的命運相呼應。

本片中耐人尋味的細節還有很多,涉及了俄羅斯的很多現實問題:民族、體制、教育、貧富差距、人情世故、酗酒、毒品、商業黑幕等方方面面。12位陪審員的身份、背景都是從言談舉止中表露,從他們的表現來看,可以確定的是,不管立場如何,都不是沒有起碼的正義和道德底線的人,只是在他們各自不同階層的生活中或多或少被淹沒了,屈從於平平常常的個人主義,但是在被迫進行深入思考後也可以有所自省,都是可以被喚醒的現實的好人。導演在影片中深刻展現了俄羅斯民族的精神底蘊,我們也能感受到米哈爾科夫作為一名俄羅斯的知識分子對這個國家的人文關懷,這也正是俄羅斯歷代文人所堅守和傳承的寶貴精神遺產。

相關焦點

  • 《12怒漢:大審判》——推薦2007年俄版十二怒漢 豆瓣8.5分
    《十二怒漢》(俄語名:12)是尼基塔·米哈爾科夫執導的懸疑劇情片,由謝爾蓋·馬科韋茨基、尼基塔·米哈爾科夫、維克多·維爾比斯基等主演,於2007年9月20日在俄羅斯公映。最終,當他們達成一致意見的時候,陪審團主持人(Nikita Mikhalkov 飾)的決定卻出乎意料…12怒漢:大審判的獲獎情況 · · · · · · ( 全部 )第80屆奧斯卡金像獎 最佳外語片(提名) 尼基塔·米哈爾科夫第64屆威尼斯電影節 金獅獎(提名) 尼基塔·米哈爾科夫》》美國原版講的是美國的司法體系,這一版通過故事會的形式
  • 雁棲湖 | 英語電影之夜——十二怒漢
    影片:十二怒漢 12 Angry Men放映時間:本周六(7月1日)19: 00放映地點:教一 101時光荏苒,依依不捨中英語電影之夜迎來了本學年的收官放映,這次為大家帶來的是一部被稱為影史上最偉大的法庭電影的《十二怒漢
  • 影評:《十二怒漢大審叛》俄羅斯民族的省與思
    影評:《十二怒漢大審叛》俄羅斯民族的省與思文 / 陸秀娛樂原創首發,轉載請註明今天我要來介紹一部著名的翻拍電影《十二怒漢:大審叛》這部是俄羅斯電影,先說一下我是「完整」看過這部片,原美國版《十二怒漢》我只是看很多電影心得和影片介紹,所以美版我儘量不會遺漏什麼重要情節
  • 真實案件改編,這部韓版《十二怒漢》看得我淚流滿面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原作劇本過於強大,《十二怒漢》的每一版翻拍都口碑不俗,豆瓣評分全在8以上。這是極其罕見的。俄羅斯版《12怒漢:大審判》今天要聊的這部《陪審員》,可以視作是韓國版的《十二怒漢》。早在2008年,韓國就正式實施了國民參與審判的陪審員制度。
  • 薦笈|十二怒漢!
    作者 | 王蕾編輯 | 黃鬱聰排版 | 潘小燕責編 | 孟娜作為一部62歲高齡的老電影,《十二怒漢》與如今的好萊塢大片相比似乎稍顯無力:畫面黑白,場景單一,特效、配樂和美女匱乏。《十二怒漢》作為一部法庭經典,其目的並不旨在證明陪審團制度的社會適應性。現實中,相較於憑一己之力力挽狂瀾,似乎人云亦云地將被告隨機定罪的概率更大。事實上,隨著辯訴交易的廣泛適用,如今刑事案件適用陪審團的比率已經降到了3%左右。然而,「藝術總是高於生活」,《十二怒漢》的價值更多在於創造出一種客觀拍攝手法、肯定了一種「合理懷疑」的精神、並且搭建了一個具有廣泛社會價值的討論平臺。
  • 【建築與電影】《十二怒漢》
    1957年上映的美國電影《十二怒漢》,是一部充分詮釋建築師的思辨能力的影片,值得各位建築師朋友一看。該片先後多次被重拍:1991年日本導演中原俊翻拍《十二怒漢》為《12個溫柔的日本人》,當事人不再是弒父少年,而是換成了過度防衛殺人的前妻,情節也設置了兩次的劇情大反轉,延續了日本推理影片的一貫風格,是一部典型的編劇電影
  • 《十二怒漢》各版pk 日版最顛覆中國版最接地氣
    >2007年《12怒漢:大審判》,尼基塔·米哈爾科夫導演在《十二怒漢》問世整整半個世紀後,俄羅斯大導尼基塔·米哈爾科夫將這一人們已耳熟能詳的故事嫁接到當代俄羅斯的社會土壤,進行了一番全新的演繹。米哈爾科夫所做的最大改動,是將身為嫌疑人的男孩設定為一名車臣男孩,這一政治寓意極其明顯的設定,也讓《十二怒漢:大審判》(以下簡稱《大審判》)由始至終充滿了濃鬱的當代俄羅斯政治氣息,陪審員最初所挾帶的偏見,也含有濃鬱的政治對立意味(與美版原作一樣,男孩也被設定為出身貧民窟,因此陪審員的偏見不僅含有政治意味,同樣包含濃重的社會偏見)。
  • 「暴打女司機」與跨越時代的《十二怒漢》
    該片問世後同樣大獲好評,不但獲得當年的柏林電影節金熊獎,還在當年的奧斯卡獎中獲得了多項重量級提名,成為西德尼·呂邁特一生電影傳奇的開始。經典作品總有無限演繹的可能,西德尼·呂邁特並不是唯一一個翻拍《十二怒漢》的人。
  • 圖解經典電影《十二怒漢》
    投票時總把自己忘掉的主持人:1號陪審員,倒戈的時候還沒忘了說一句「不好意思.」請認真投下你的那一票,因為審判別人的人,也時刻在別人的審判下。感謝閱讀,所有圖片來自電影《十二怒漢》
  • 十二怒漢與它的翻拍作品們:跨越時代和社會的法治思考
    1957年,導演西德尼·呂美特和編劇瑞吉諾·羅斯合作拍攝了《十二怒漢》。這部電影被後人譽為「影史最偉大的法庭片」,也被多次翻拍。在翻拍系列的第三期,我們將聊一聊這部美國原版的《十二怒漢》,以及根據它翻拍而成的俄版《12怒漢:大審判》和中版《十二公民》。
  • 十二怒漢
    《十二怒漢》的影響力,大概每一個學習法律的人都對此深有感觸。     這部電影大概是每個教法律的老師都會推薦的影視劇電影之一,大學時候不記得是哪個老師了,上課時候放過,讀研期間老師又再放了一遍。現在看來也還是值得深思。
  • 中國版《十二怒漢》
    導演徐昂說他想翻拍老電影《十二怒漢》(12 Angry Men)的時候,所有知道這件事的人——從部門領導到哥們兒「發小」——都勸他放棄。
  • 《十二怒漢》又被翻拍了,這次是韓國人
    《十二怒漢》又被翻拍了,這次是韓國人 2019-11-21 09: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十二怒漢》與《十二公民》:一個故事,兩種文化,不同觀感
    劇照《十二怒漢》發生在上世紀60年代的美國,當時社會貧富差距大,公民的民權意識強。每一個美國公民都知道陪審團制度是民主權利的重要保障之一。所以,如果《十二怒漢》僅僅是為了強調這個人盡皆知的事實,就顯得多此一舉了。
  • 終於有部國產片敢來挑戰《十二怒漢》!
    這部電影脫胎於美國電視舞臺劇《十二怒漢》,在徐昂之前,其實已經有過多次改編和翻拍,最出名的就是1957年西德尼•呂美特的《十二怒漢》。雖然在《復聯2》的光環下略顯炮灰,但《十二公民》的確是部不錯的電影,小格決定安利一下《十二公民》和另外三個改編版本。老夥計,祝你好運!
  • 電影《十二怒漢》不同版本深度解析
    這裡簡單評價一下美版《十二怒漢》、俄版《12》、日版《12個溫柔善良的日本人》和中國版《十二公民》幾個版本的異同。1957年版的《十二怒漢》,至今仍位列imdb top250第7名。實際上,如果你事先看過俄國版的《十二怒漢·大審判》(集合了12位俄國老戲骨)以及中國版《十二公民》(集合了12位北京人藝演員),你會覺得這個堆滿特寫的版本真是樸實無華乃至土得掉渣,尤其是每當有陪審員發表了什麼不受待見的言論(比如3號陪審員載入史冊的「他就是做了!他就是做了!怎麼你們都看不出來呢?」)
  • 《愛回家之開心速遞》之呂慧儀和陳榮峻版「十二怒漢」
    第943集「港女的審判」以一種不正經的風格來致敬和瓦解好萊塢經典電影《十二怒漢》。《愛回家之開心速遞》《十二怒漢》的劇情是由12個人組成的陪審團討論一名被指控殺害父親的十八歲男孩是否有罪。《愛回家之開心速遞》的故事也是一樣,只是嫌疑犯換成一個名叫周紅的網紅港女。
  • 「原創影評」 鐵證背後——觀《十二怒漢》
    「啪」隨著一記莊嚴肅穆的法槌敲響聲落,年輕的被告最終被宣判無罪釋放,筆者全程緊懸的心也隨之落下,這就是電影《十二怒漢《十二怒漢》是一部難得的優秀作品,雖然版本頗多,但是筆者認為亨利·方達主演的這一部最為經典。影片講述的是一個陪審團的故事,由於一起少年弒父案件,十二個本應毫無交集的人被當時當地的司法制度挑選了出來,擔任該殺人案件的陪審團成員,來共同決定一位年輕被告的命運。
  • 爭辯之下——《十二怒漢》影評
    看似這樣的審判使得社會不同階級的人參與了進來,保證了司法的民主和公平性,但也受到了陪審員自身素質、水平的限制,他們往往更容易受「眼見為實」的蠱惑,缺乏理性地分析和思考,在沒有完全了解真相的情況下,就做出隨意的審判。
  • 韓國版《十二怒漢》,又一部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
    縱觀整個電影史,有很多經典的電影都被數次翻拍,而翻拍的理由也五花八門,就好比一些經典的文學作品,常常被全世界的電影人們拿來改編成電影,不斷搬上大熒幕。《十二怒漢》起初,《十二怒漢》只是一檔美國的電視節目,於1954年在美國電視上播出,直接推高了美國電視的收視率,極大推進了電視機的普及。1957年,電影版正式推出。